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2章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德王爷觉得很冤。

    可更冤的,其实是并没在场的郑经,还在带着徐玄机逛工坊的他万万想不到,也就还不到一天的功夫,他就已经无辜地被宫里给盯上了。

    宫里盯上他的还不止孙太后一个。

    还有当今太子。

    诗词歌赋这东西,是有传承的,比如说孙太后喜欢诗词歌赋,结果弄得德王爷从小就喜欢上了,把它当成了毕生的爱好。

    而当今皇上这边,因为人丁稀落,因此当今太子从小就是被孙太后宠,在她的耳濡目染之下,同样是从小就喜欢上了诗词歌赋。

    还有一点,那就是德王爷的闲散,让当今圣上对他彻底没有戒备之心,而只有兄弟之情,这样一来,弄得宫里的那些皇子公主,都跟德王爷一家关系极好,尤其是当今太子,一出宫就是往德王府奔,深受德王爷的影响,也深得德王爷的真传,对诗词歌赋更是酷爱。

    现在,一听说字词曲三绝的三绝公子竟然来会宁了,并且还跟德王府的关系非同一般,他立即就动起了心思,想出宫去会一会这家伙。

    当然,就算是刚已成年的东宫太子,也是不能随便出宫的,尤其是随意去民间走动,因此,他得想别的招。

    说起来也挺苦逼的。

    从表面上看,太子是未来圣上,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在成为圣上之前,却是连出宫的自由都没有,跟人交往都得小心翼翼,以免当今圣上猜忌。

    从这一点上来说,太子爷反倒觉得自己反倒还不如德王爷,或陈蒨武自由自在。

    也还在他虽然不能随便出宫去民间走动,但出宫去德王府却并不在限制之列,而去德王府去多了之后,他还跟德王爷学会了他惯用的那一招,那就是微服私访。

    因此,在太后的午宴空隙,他趁机找上了陈蒨武:“蒨武,明日我出宫去找你玩,你在府上等我。”

    别看他跟陈蒨武年龄差了不小,可因为经常出没德王府,再加上陈蒨武又是人小鬼大,这兄弟俩之间的感情也是极好。

    当然,大部分时间,陈蒨武是被他当成了微服私访的道具。

    比如说陪易装的他去逛醉香楼之类的。

    “哦。”

    经常跟他打配合的陈蒨武似乎也明白了点什么。

    ……

    郑经还不知道,因为德王爷一家的出卖,他已经被太后和东宫太子都给惦记上了,此时的他,正在徐玄机等人的陪同之下,还在继续逛着城南的作坊区。

    他这次要定制的东西稍稍有点多。

    车床的各种铁质部件,印刷用的滚筒的支架,活字印刷用的铜板底模等。

    因此,单是在铁匠铺,他就跟工匠沟通了很长时间,铁匠们才弄明白了他的需求。

    也好在经过沟通后他最终确定,他所要做的那些东西,工匠们基本都能帮他实现,并且还承诺达到他所要求的精度。

    包括精度要求最高的锯片定制。

    不过想想也是,他所发明的车床虽然是中世纪以后才会出现的东西,但大部分部件的制作难度却并不算高。

    而精度要求最高的锯片,在这个灌钢法和百炼钢已出现的年代,既然连最为锋利的钢刀都已经能打制出来,长锯片也早就有了,那只要银子给够,采用锻打和打磨工艺相结合,做出来也并不难。

    至于印刷用的铜板底模,就更不必说了,找到一家铜器店,交上定金,很快就能帮他打制出来,比打制铜镜还简单。

    那接下来就是等了。

    车床部件和铜板底模不用急,过几天才能交货也没关系,但印刷滚筒的铁质支架,他却想立即拿回去,毕竟书局那边,印刷机的架子已经做好,就等滚筒制作完成就可以正式试机了。

    在等待的时间里,他干脆带着另外几人逛起作坊区来,把这个时代的很多手工艺都大致了解了个遍。

    他这是在为今后做准备。

    毕竟相比文化思想的传播,他更为看重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手工艺作坊就是其中无法绕开的一个环节。

    而且,假如他有什么大计划,想需要巨额的经济来源来支撑时,也还是得从这一块入手。

    因此,他在逛这些作坊、店铺时,远不止走马观花那么简单,而是看得相当细致,有可能的话,还会跟作坊主、店铺掌柜的聊上几句。

    这又让小鲁迷惑了。

    到底谁才是墨家传人?哪有儒家之人对手工艺也如此感兴趣的?

    他这一逛,也逛得连徐玄机都稍稍有些不耐烦了,她忍不住心想,别的那些士子,就算要逛街,逛的也是青楼、酒肆,以及别的一些好玩的地方,有谁会像这登徒子一样,来逛作坊?

    她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些作坊和店铺到底有啥好逛的。

    逛也就罢了,可她却是发现,郑经没进一家作坊或店铺,都得拉上作坊主或店铺掌柜聊上半天,问各种东西的产地在哪里,主要材料是什么,采用什么工艺之类的,问得作坊主或店铺掌柜都极为不耐烦。

    若不是有陈管事打着德王府的招牌,她估计这家伙早已被人撵出十遍八遍了。

    “你到底想做什么?”

    眼见日上当头,连她的肚子都饿得有些咕咕叫了,而郑经还想走进下一家店铺时,她忍不住出声问道。

    “哦,我在寻找一条能赚钱的新门路。”

    郑经随口就回道。

    这其实也算是大实话。

    别看他手头还有差不多两千两银子,可那点银子,也就够印一千来本精装版《三字经》的本钱,就算那书的利润会很高,可资金的回转毕竟需要一个周期,因此,他确实还得另想赚钱门路。

    对于想干大事的人来说,钱这东西,永远也不会嫌多。

    “哦……你肚子不饿吗?”

    徐玄机瘪了瘪嘴,忍不住提醒道。

    对于钱,她倒是没太大的追求,毕竟她需要花银子的地方并不多,而道家又一向提倡俭朴的主张,因此对她来说,先解决温饱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哦,饿了对吧?”

    郑经反应了过来,连忙歉意一笑,吩咐陈管事道:“那就在附近找一家干净的酒肆,先去吃点东西吧。”

    四人很快就进了附近一家档次一般,但还算干净的酒肆。

    不过就算在吃饭时,郑经也还是皱着眉头在考虑赚钱的事情。

    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别以为他之前真只是在闲逛,事实上,他一边逛,就一边在打听着现在的物价,一边在算着自己手中的银子能支撑他多久。

    钱真是不够花。

    就以定制印刷底板为例。

    一块印刷用的铜板底板,按现在流行的书本尺寸,长约24厘米,宽18厘米,哪怕只做六分厚,按现在的度量衡,每斤250克左右,就需要耗铜约10斤,每斤铜连铜价带工钱200文,郑经一口气定制了四块,就耗费了他差不多八两银子。

    这还只是小钱。

    真正贵的是纸。

    像原来德意书局印书最喜欢用的那种纸,纸名绵纸,质地优良,色泽洁白,轻薄软绵,拉力强,据说是以北方的桑树茎皮纤维制造。

    这种纸的品质倒是确实不错,按郑经的评价,已接近后世所用的印刷纸张,但价格也是死贵。

    之前郑经路过了一家专门批发各种纸张的店铺时,就询问了一下价格。

    就算量大,一张纸的均价也得去到50文左右!

    也就是说,一本50张,一百页左右的书,光是纸张的成本,就去到2.5两银子。

    好在还有纸质稍差一点,但价格也要便宜不少的黄麻纸,但一张纸的均价差不多也要去到20文左右,算下来,一本书的纸张成本也还是得去到一两银子左右。

    唉,如何去赚大笔收益源源不断的银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