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零五章 君臣交心(中)
    <sript><sript>

    “军中如今已成青黄不接之态,自太祖开始,我朝基本就分为皇权、相权、台谏之权,三者互相限制,又互相倚恃,形成“共治”架构,皇帝也不能一言而定天下,宰相为文官之首,御史言官掌控台谏之权,而本来作为护卫皇权的军权,也被一分为三,这也是为什么我不能直接同意你实施的原因。”

    “父皇既然知道朝廷问题所在,那为什么不想办法改变呢”盛长林疑惑的问道

    “改变什么,收回权力吗,哈哈,就为了得到我的支持,你愿意将朝中的权利都集中到我的手中。那要是我也反对,你又该如何去办”听了盛长林的话,元祐帝不由的笑了出来,虽然他觉得盛长林是个可造之材,也堪大用,不过对方少年得志,害怕心性不稳,虽然眼前之人已经是他内定的女婿,不过为了后继之君能够更好的掌控,一直也没有放松对盛长林的观察和试探,包括这一次的朝议。

    听了盛长林问话,他知道此时的盛长林,与很多刚入朝堂的学子一样,都怀着一颗济世安民之心,心怀天下,如果引导得当,未来一定是朝廷的肱骨之臣。

    看着老丈人脸上露出了笑容,盛长林紧张的心情也稍稍放了下来。想到元祐帝的问话,盛长林也是在心中不断的反问自己,对啊,如果当今的陛下不是自己的老丈人,也不是一位贤明的君主怎么办,封建王朝与现代社会最大的区别不就在于君主的专治吗,这大周好不容不易可以分化君王的权利,对于朝中的大臣而言是一件好事,为什么自己反而觉得不好,因此他不断的在脑中回想,到底是哪个地方出现了错误。

    “大周目前虽然处在周边邻国的虎视之下,略有危机,不过这也不能否定我大周朝堂诸公这些年来的努力,虽然说不上是繁华盛世,但至少算的上政治清明,虽然国库空虚,但是至少仓廪充足,不会出现什么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的局面,”元祐帝看着沉默的盛长林笑着道

    “这也就说明朝中的诸公,也不尽是一些昏庸无能之辈是吧,“看着还在思考的长林,元祐帝不由的反问道。

    ”但是……”虽然对老丈人话也是非常认可,不过盛长林还是准备反驳道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过在发表你的看法之前,你可以先看看这个奏章之中的内容”元祐帝看这一旁的盛长林想要反驳,立即递过去一份折子阻止道。

    盛长林见老丈人没有让自己说话,而是丢来一份奏章,怀着好奇,也不管这大殿之中的礼仪,就立即打开折子看了起来。

    “陛下,这是……,他们怎么能……“看着奏章之上的内容,盛长林心中的愤怒已经将要达到了临界点,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

    ”我也没有想到,他们的动作会如此之快,本来还想着等年后让你去西北继续历练一番,不过看如今这种情况,可能暂时得打消这个念头“元祐帝看着盛长林一脸遗憾的说道。

    谷&ltspa&gt  ”陛下,西北好不容易恢复了平静,如今的局势正在好转之时,之前所实行的军屯之法,也是成效显著,定不能因为这些人而扰乱了西北现有的稳定,还请陛下明断,儿臣愿意继续前往西北,坐镇延州,“盛长林恭敬的说道

    奏折是从延州方向来的,而且正是延州知州宋义的奏疏,大致情况就是,之前边城的一些百姓为了躲避战乱纷纷逃离了延州城,现在因为夏、周议和,战乱已经停止,又纷纷回归到了延州城,本来这事一件极好的事情,毕竟西北因为战乱人口逐年减少,朝廷要治理好西北,就必须从内地迁移大量的百姓过去,如今不需要朝廷出面,百姓们能主动前往,对于朝堂而言这也是一件好事,所以宋义就将之前通过军屯之法开垦出来的田地分给了这些归来的百姓,而就在这时,之前离开延州的一些世家门阀也纷纷回到了故里,拿出之前的地契田契,纷纷到官府叫嚷着那是他们的土地,现在又要求朝廷出面统一让百姓们归还,所以这段时间宋义是左右为难,一时没有办法,只能一封奏书上来,询问陛下的意见。

    ”虽然我也不大赞同重新回收百姓们手中的土地,不过大周的律令又不容更改,因此想问下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毕竟你在延州呆了近两年”元祐帝看着盛长林问道

    “陛下,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朝代的覆灭,都是从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引起的民间暴乱开始的,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在这土地之上,因此一定不能同意他们的要求”盛长林也是激动的说道

    “不知父皇是否想过,为什么每一个朝代刚刚建立之时都能呈现一番盛世,不过几代之后,朝廷就会慢慢走向衰落,甚至于灭亡“盛长林看着老丈人问道

    ”儿臣以前听夫子讲,那是因为每一位开国之君都非常的贤明,而且有能臣辅佐,又有利国利民之策,因此百姓们丰衣足食,夜不闭户,能出现各种不同的盛世场面,“

    ”不过当儿臣稍微大一些之后,通过研究各朝的经史典籍,才发现这一切的根源根本就不是因为君主的贤明,而是来源于土地,因为开国之初,百姓们都能得到新朝建立时分配而来的土地,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勤劳,得到他们日常所需的口粮,在如数的上缴完朝廷所制定的赋税之后,依然可以留有余粮,因此百姓们歌颂开国之君皆是明君、仁君,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中期,很多世家门阀,以及朝中的勋贵大臣,开始大量的囤积土地,因为他们作为士族,在朝中拥有一定的权利,那就是避免朝中所征收的赋税,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百姓纷纷将自己的土地卖与这些士族,得到一部分钱财之后,再从他们手中租种这些土地,不仅可以避免像朝廷缴纳的赋税,在付给主家每年的租子之后,依然能够保证一家人的生计;不过到了后期,因为朝中的赋税连年减少,朝廷为了维持朝堂的正常运转,没有办法,只能向这些少数的纳税人提高赋税,在增加一些苛捐杂税,来弥补国库的空虚,不过这样一来,本来就没有什么余粮的百姓,又一次被逼入了绝境之中。“

    ”父皇可以想象一下,如此周而复始下去,我大周若再不限制这种现象让它继续蔓延,儿臣不知道大周能够坚持多久“盛长林说完直接就跪倒了地上,因为他知道他的话有些僭越了。

    就是一旁的赵内侍也是被盛长林后面的话,吓了一跳,这是什么人都能说得吗,看着一旁沉默的陛下,他在心里也不由的为盛小哥捏了一把汗。

    元祐帝想过盛长林有些才能,也很有主见,很多想法更是如天马行空,对朝廷和百姓都很有利,因此他很是欣赏他的才能,也愿意给他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不过他没想到对方如此胆大,胆大到敢轻易抨击一国之朝政,想要改变一国之法度,如果真的按他说的那样去尝试,那无异于一场变法,纵观历朝历代,哪一次变法不是充斥着血雨腥风,成功者更是微乎其微。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