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72、长生有道,心诚则灵
    炁体源流包括附录在内,共三十章。

    开篇先讲《太清元道真经》,再讲《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最先讲《太清元道真经》自然是以此为提纲挈领。

    元道上篇:

    元道者,老君无上之道也。[注释:无上者,为穷高不测,为最上之宗,故曰无上。]

    老君曰:其道有三,上中下也。[注释:此分三丹田,上中下也。故上有泥丸,中有赤城,下有炁海,故曰三也。]

    ……

    开篇明要,直点长生之关键,上中下三丹田,许多道经铅汞之类的外丹用词做比喻,看得人云遮雾绕,不得长生法门,江湖中人多知丹田在脐下三寸,只知炁海,不知还有赤城、泥丸。

    或曰赤城,或曰绛宫。

    张执象当初听到王绛阙的名字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清都绛阙”,但实际上绛阙亦是绛宫,是心神之宇舍。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家是很信道的。

    其实王桂之、王源之从名字中也可以看出王家信道,因为名字最后带个“之”,例如王羲之这种,都是跟天师道有关,是信徒的取名规矩。

    王源之能够给女儿取名为绛阙,其实代表他对修行有了一定的了解了。

    修行一事,说到底还是围绕这三个丹田做功夫,然后通过一个“静”字为心法,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为步骤,通往长生。

    后世之人可能小说看多了,觉得这一套烂大街。

    但小说源于现实,总归还是要从源头取材的,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知道的东西,古代还真稀缺的紧,更何况,写书的人大多只知道这么一个框架,每一步具体如何做,本意是什么,原理是什么,哪里搞得明白?

    张执象前世看了那么多书,还是懵懵懂懂。

    这一世有老天师教导,开始观道,明白了何为道,开始知晓阴阳五行八卦从何而来,才慢慢知晓了原理,知道修行一事是非常“玄学”的,不是凭空想象的。

    它背后有一整套内算学的逻辑,一整套文明体系在支撑。

    而后世的人多迷信科学,认为一切唯科学论,偏执于外算学那一套,自然就看不懂,不理解,张执象前世就是困囿于此。

    后世看古人,总觉得古人封建迷信。

    一说皇帝炼丹求长生,就发笑,看历朝历代大修道藏,就笑得更开心了,却对中华文明数千上万年引领世界视而不见,更对华夏古代的先进迷信于“有技术没原理,成功只是侥幸”一说深信不疑。

    可哪个文明有这份“侥幸”?一侥幸就是上万年?便是信史都有两三千年?

    哪个文明能够多达三次的复兴?

    五胡乱华后有隋唐盛世,蒙古铁骑踏遍世界后,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甚至列强入侵,亡国灭种之际,都能浴火重生。

    这是哪个文明能做到的?

    将所有的一切归功于侥幸,说华夏文明从来没有原理,简直是无耻的谬论!这些人何曾真正去了解过文明的起源,了解过玄学、科学的发展?何曾了解过华夏古代的科学成就?

    都没有。

    他们只是在别有用心者灌输的下,坚信自己的“科学”罢了。

    他们甚至没看过科学的定义: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当然,阴阳五行八卦是封建迷信嘛,怎么可能是科学呢……

    毛熊、鹰酱、兔子,都在研究超能力,总觉得是有“国师”在骗经费,好巧啊,三大国的政府都一起被骗了呗,互相展开战略欺诈呗……

    世界上的“巧合”太多,人们总是可以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但如果愿意多学多了解,能够破除信息茧房,能够破开心中的偏见,不管你是修道也好,修佛也罢,甚至瑜伽和所谓的冥想都行。

    那个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内修”了。

    明朝人比后世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们信,信神仙,信长生,这很重要,因为你不信,是不可能修成功的。

    神仙就是迷信?

    其实也是祖先崇拜罢了,修仙修仙,你修行本就是为了当神仙啊,先辈得道之人,总要有个去处吧……华夏的神仙不都是历史人物演化而来?

    不管未来如何。

    在大明嘉靖六年的这一天,张执象开坛讲法,《炁体源流》正式出世,无数人趋之若鹜,承天门前人山人海,应天府内洛阳纸贵,争相抄写……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大道如此之近。

    从来没有哪位高功修士这样掰开了,揉碎了,嚼烂了,把金丹大道喂在嘴里……

    早先就有《太乙金华宗旨》和《炁体源流》是天书的江湖传闻,这一下更加火热,便是贩夫走卒之流也要到茶楼里去听书,发自内心的渴求,希望获得长生之道……

    乱了,南京城已经乱了。

    看着那蜂拥的人群,翘首以望的江湖众侠,长安西街的一辆马车之上,汪家的大供奉,在江湖素有“金刀大侠”之称的刘渡舟问道:“七少爷,情况有变,还要动手么?”

    刘渡舟在青龙榜副册第34位。

    汪养浩要派人刺杀张执象,自然不止刘渡舟一人,还有一批汪家供奉堂的江湖好手,有刘渡舟带头,计算张执象身边的战力,汪养浩是有必杀的信心的。

    但……

    汪养浩挑起车帘,看了眼这条街上蜂拥的人群,无数江湖人士争相前挤,却又死死控制着不闹出声响的样子,心情极为复杂。

    这还怎么动手……

    此刻动手怕不是与整个江湖为敌?断人财路都如同杀人父母,这断人长生路……

    汪养浩表情极为复杂,纠结了好一会后,颇为狰狞的说道:“必须动手,越是这种时候,对方的警惕越低,是动手的好时机,其次,今天不动手以后可能都没机会了。”

    汪家的产业在盐业上,这是他与其他豪商的不同。

    正因为如此,汪家是首当其冲受到张执象的影响的,不论是“回光”的出现,还是“工会”的出现,都存在让汪家伤筋动骨的可能,特别是王家还跟在张执象身后虎视眈眈,这让汪家如芒在背。

    所以,他们必须排除这些风险。

    不能再等下去了。

    等张执象传完道,那些江湖人士受了恩情,数以千计的江湖侠客护着张执象,到时候便是大军围杀都不一定管用!

    汪养浩有这个决断,王倬自然也有。

    更何况,大防风已经到城外了。

    虽然先前有命人通传过,但王倬还是亲自来到兵部衙门找到俞大猷,极为诚恳的请托道:“当今陛下已有问鬼神而弃苍生之意。”

    “万不可让张执象再推波助澜,且观此子邀名而望圣,好虚无之事以搏私利,非大奸似忠乎?”

    “此妖道祸国,天下大乱之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