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er_ip"><b></b> 这一年,玉虎家种了一些南瓜,也许是别人家浇地经常往他家地里跑水的原因,南瓜长的挺大,可有一样大是大,就是不好吃。种过南瓜的人都知道,这瓜到了一定时期需要让它旱一旱,不能浇水。对到雨水多的年份,它就不如旱年头的瓜好吃。
赵魁家种的瓜吃不了,于是便让儿子赶集去卖。
玉虎提出条件“让我卖瓜可以,不过咱们要把丑话说在前头我卖了瓜能给我多少钱?”
老赵一听就急了“你小子一张嘴就是钱、钱、钱!还没让你干点活儿呢,就先跟老子讲条件!”
“那当然啦,不给钱谁愿意干?亲兄弟还明算帐呢!”
“你他娘的跟谁是亲兄弟?”
“咱说的是这个理儿,你也不用细掰字眼儿。”
“今儿个你去卖瓜就不用再交定额任务了,中午你就下一顿饭馆,算是奖励。”
“那我还不如去买酒瓶呢,我不干!”
赵魁忍不住笑骂一句“你妈逼!我操你娘的……。”
“那是你们两口子的事,这种事用不着向我请示的,我也没兴趣过问。您老人家可悠着点,这种事可不能随心所欲,毫无节制,上了岁数要懂得修身养性,节欲自爱,一个月四五次也就差不多了,哪能还像年轻时那样天天搞这事儿?所谓:养精蓄锐,纵欲伤身,所以我劝您还是稍加节制为好。”
“真他娘的的算!你小子也学会刁难你爹了。”
“不敢!实在是形势所逼、情非得已呀!现在这年头儿,离开钱不能过,我如果出去一天,回来不给你交钱,你能高兴吗?不能!既然是让我帮家里卖瓜,这是我的份外之事,我要点回报,也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仪的事。”
“小兔崽子,你可真够财迷的!跟你爹还这么斤斤计较,我算服了你了!”
“辞之不恭、受之无愧。针过得去,线也要过得去才好。这就叫各取所需,按劳分配。不好意思啊。”
父亲不耐烦道“得、得、得,你少跟我臭贫!我一听你瞎磨磨,脑袋就疼,赶紧卖瓜去吧!”
“你光说让我去卖瓜哩,可这实际问题还没解决。你得给我一个明确的表态,不能老让我坐着没底的轿。所谓先明后不争。省得事后多了、少了,再为这事叨叨。”
“你个小鬼精,还怕你爹亏了你吗?那就奖你两块钱吧。”
“别那么小气嘛!重赏之下才有勇夫,小里小气的,抠屁股嗦指头,怎能让人甘心为你卖命?”
赵魁想了想象是发了狠心“卖瓜回来给你三块钱,去不去?”
“少了点儿。”
“三块五!”
“唉呀,我说老大人呀,您就不能痛快点儿,一次给个差不多吗?真是新媳妇放屁———零咕啹!”
老赵闻言火冒三丈,破口骂道“我揍你个兔羔子呀!简直是没大没小,不懂礼数,越来你越不象话了!”
玉虎赶紧求饶“大人息怒,君子动口不动手嘛。凡事要讲个理字,不要动不动就比谁的胳膊粗。”
“谁让你说我零咕啹来着?你能这么说你爹吗?”
“谁也不是说话的把式,虽是话不好听,但意思不差,只是方式不对。您大人大量,何必跟我一般见识呢?我这人你又不是不知道,说话向来是有口无心的,纵然有错也是无意的。”
“你少说废话!快去卖瓜吧,赶紧的!”
玉虎乘机要胁道“你再给长长吧,给我八块钱,俗话说肉烂在锅里。反正又没跑到外面,你对我大方些,别人还能说你赖吗?这要是在城里,你的瓜扔的不是地方了,还得罚你钱呢。我就当是帮你除殃哩。”
赵魁再也没有耐心了“你小子真是得寸进尺、不识好歹!老子跟你好说好讲,你倒拿捏起来了,不用你了!大年初一拾个兔子———有你也过年,没你也过年!我就不信,离了你,地球还不转了?”
老赵一赌气,自己推上三轮车,带着南瓜赶集去卖。
到了集市之后,赵魁知道自己的东西不强,于是一开始就不敢要价太高。别人都卖四毛一斤,他卖三毛。即便如此,也没卖几个。过了晌午,赵魁饥肠咕噜,又见没有生意,一气之下收拾收拾回家去了。
回家后妻子问“你怎么又把瓜带回来了?”
赵魁没好气地道“咱家的瓜不行!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别人家的瓜,虽然个儿小,但是颜色好,长着时受过旱,懂行的人都知道这样的瓜好吃。一再看你这个就不沾,从小没受过旱,水分大、产量高,但是远没有受过旱的瓜好吃。这就叫关公卖豆腐———人硬货不硬。换上谁也不沾。别卖了,能吃就吃,不愿意吃就扔了,耽误了半天,还不够工夫钱呢。”
第二天,赵母对玉虎道“虎子,咱家的瓜你能不能带出去卖了?你看这么多,吃又吃不了,扔了又挺可惜。”
“不去!我还要买酒瓶呢。”
“要不这样,反正你爹也不去了,卖瓜的钱归你,卖多卖少总比扔了强。”
“那我去。不过,我卖的钱多了,你们可别眼红啊。”
“你卖吧,咱家的瓜不怎么好吃,人家给你一个钱是一个钱,好歹卖出去算了,你长短别往回带了,带回来也得扔掉。”
玉虎高兴得差点蹦起来“太好了!只要有你这句话,就是白忙忙一天,我也绝无怨言。”
玉虎刚要装车子,一旁父亲说话了“慢着!我还没同意卖瓜的钱都归你呢。”
“反正这瓜你们也不要了,你们白扔的东西还要钱啊?咱们卖个钱儿是个钱儿,你不卖,还等着留它们在家过年啊?”
“你出去不能白出去,不往家里交钱怎么行呢?”
“你看看原封原落到我的话把儿底下了,你这人不能见别人发财,你自己不卖的东西,我去卖掉还不行吗?”
“你买酒瓶还得上交利润呢,你去卖瓜,不得耽误一天吗?再说我的瓜也不是大风刮上来的东西,我的种儿钱呢?肥料钱呢?你还能让我白替你作物吗?”
“得、得、得,又提你那种儿钱,就几个破瓜子能值多少钱?你干脆痛痛快快说个数,打算要多少钱吧?你可别狮子大开口,胡乱瞎要啊,如果要的太多,我是不去的。”
老赵思虑再三,最后下了狠心“那就给我十块钱吧。”
“你要的太多了吧?这又不是金瓜、银瓜,别人也不是傻瓜,就这物件儿,能值这么多吗?”
“我要这么多也是有依据的首先搭上你的工钱,再加上这些东西,如果下了十块钱,我还不如扔了呢!”
“这样吧,你的瓜我出力,卖的钱咱俩二一添作五,对半儿分怎么样?”
“那不行!我还不知道你吗?你小子鬼着呢,本来卖了五十,你说卖了五块,我有什么法子?谁光守着你啷?一眼不见就被你钻了空子。”
玉虎见父亲态度坚决,知道再纠缠下去也没多大意思,只好作出让步“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到时我给你十块钱,最后剩多剩少全都归我。如果卖不了,那我还把这瓜还给你。”
“行!就这么地吧。”
玉虎收拾妥当,带着一百多斤瓜就出去了。边走边想该往哪儿去好呢?自己知道自己的东西,说实话这瓜确实不强,既不甜,也不面。水生有余、味同嚼蜡。吃过一次的人就不会吃第二次。思来想去甚感为难。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对呀!吃过一次的人不会吃第二次,那就找一次也没吃过的人卖去!干脆到城里去吧,城里人多,有懂的,有不懂的,相比而言,城里人好多没地,村里人种过瓜的有经验不太好糊弄,再说了,自己反正就这么一车南瓜,能蒙几个算几个,黄瓜打锣———一槌子买卖。主意拿定,径直奔向县城而去。
到了十字路口停下车子就卖。不一会儿过来一对小夫妻,男的问玉虎“这南瓜怎么卖?”
玉虎一开始也怕要的贵了不好出手,昨天他听父亲说过这瓜不怎么好卖,于是有些底气不足似的说“三毛一斤。”
“一块钱给四斤吧,给四斤我就买两个。”
玉虎想起临来前母亲的叮嘱,觉得这个价钱能卖,正待答应成交,不料那女的却说道“别买了,便宜没好货!别人都卖四毛,他卖三毛,这瓜肯定好吃不了,不然他怎么卖这么便宜?”
玉虎解释道“这是俺自己家种的瓜,我又不是菜贩子,只想着快些处理完算了。”
男的觉得玉虎的话也不无道理一般情况下自家种的东西总要比小贩的便宜一些,因为小贩从市场进货还要从中求利,价钱低了就要亏本,而乡下人自家种的东西便宜点儿也能卖。于是有心要买,而女的坚持便宜没好货的观点,力主放弃“别处卖瓜的多哩,你非从他这买啷?”
男的见妻子不赞成,也只好作罢。
玉虎很生气,心里话多好的机会呀,愣是让这个挨操的给搅和了!看来我的瓜还是不能卖的便宜了,本想少成个钱就算了,你们还非逼着我赚钱,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反正要价低了也不好卖,索性我就再长两毛,现在买东西的这些人,真是挨整砖不挨半截砖,你弄她轻了她还不让,非得狠狠地弄她才行。如此一想便反其道而行之,大声吆喝“卖瓜啦!最新培育的南瓜新品种,六毛一斤!”
玉虎这么一喊,立杆见影还真就有人围了过来。本来呢,卖瓜的人随处可见,玉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如果没有他这两声喊叫,别人也就擦肩而过、各行其事去了,听他一吆喝就有好事者随即问道“别人都卖四毛一斤,你的瓜怎么卖六毛呢?”
“这老话儿说得好啊一分价钱一分货,三分价钱买不错!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图贱买老牛嘛!”
一旁有人问“这瓜好吃不好吃啊?”
“好吃的,俺爹都不让卖,这瓜你吃吃就知道了!”
“这瓜是什么品种?”
“我也忘了是什么品种了,这是我姑姑托一位在农研所的一位朋友搞的新品种,这种南瓜在石家庄的蔬菜批发市场你都找不着。”
一人似乎动了心“一块钱二斤吧,一块钱二斤,我就买五块钱的。”
“不行!我们买瓜种就是好几十块钱一斤,这会儿再不多卖几块钱我又图了什么?你别嫌我说话难听,我要六毛一斤,已经是最低价了,再少一分也不卖!最后算帐时,不零大整就算了。”
又一人“贵两毛、贱两毛倒无所谓,关键是好吃就行。”
“你还没吃过你不知道,吃过一次就服了!我们那块儿也有集,我干嘛要舍近求远跑到这来?关键是乡里乡亲的,不是婶子就是大娘,她们都喜欢吃这种南瓜,你要钱吧,显得挺二玄,不要吧,你就得干巴巴的白给人家,眼看着连种钱也弄不出来了,实在没办法,这才出来卖几块钱。”
几人半信半疑拿不定主意。玉虎便用他那破磨似的臭嘴开始煽情“两块钱,不算钱,买不了飞机和轮船!两块钱,不算事儿,不用召开常委会儿。张三买马张三骑,李四不买干着急!”
你还别说,他这么一嚷嚷,还真就有人动心的,两三块钱的确不算多大的事,听那小子说得似也有那么几分道理是啊,一分价钱一分货。好东西就是比别人卖的贵,这小子卖的这么死巴,想来东西一定错不了,不就三五块钱吗?大不了扔几块钱。于是,在好货不便宜的理念下,有人动心了。想到这儿便有人开始拿钱购买。
一见买主上钩,这小子又贫开了“好嘞!你这瓜六斤七两!六哩三块六,六七四毛二。您给四块钱吧。”
对方给他一张十元面额的纸币。这小子有话没话说三句“你给我一张十块的,我找您六块,您把钱看好,您走好了,别忘了替我传个名儿。”
有人见他的瓜卖开了,便回头问买瓜者“你买过这种瓜没有?”
“没有,听这小子说是什么什么新品种,管它好吃难吃呢,至尽扔四块钱算了,不就是几块钱吗?再不好吃能不好到哪儿去?”
玉虎凭借两行灵利齿,三寸不烂舌就忽悠上了“我这瓜没吃过的人不知道,你吃一次就服啦!买过的都知道了。”
“不好吃了,管不管退?”
“要是我说错了,你还给我拿回来!”
有他这句话,对方就放心了“那好,给我来一个,咱可丑话说在前头,若是不好吃了,我还给你拿回来,到时你甭不认帐啊!”
“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我还至于赖你几块钱吗?”
“那你帮我秤一个吧。”
“你把秤看好九斤二两。六九五块四,二哩一毛二。您给五块半吧。你找二分的便宜。”这小子买卖多少,反正嘴不闲着,信口开河、穷磨臭贫。
人们往往有随众心理,一见有人买开了,便纷纷掏起腰包。
卖瓜之间又有人问“你的瓜好吃不好吃?”
“不用我说了,你让买瓜的这些人说吧。卖家自己说了不算,谁肯说自己的瓜难吃?一个人说好不顶用,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事实胜于雄辩。买家说明一切!你就不用问,单看这阵势就知道了。”<div id="cener_ip"><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