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八章 转战肥下的决定
    翌日清晨,宜安城府衙。

    这里已经成为秦军临时的驻地。

    静静的站在舆图前,桓齮表情凝重。

    派出去的几波探子如今都没有消息,让他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最主要的是,南线王翦将军那边最近也没有消息传来,自己手下这几万兵马是否要舍弃宜安,直取邯郸,桓齮心中没有个决断。

    “来人!”

    门外士卒跑来,拱手道:“主帅!”

    “请诸位将军来议事!”

    “诺!”

    自己决断不了,桓齮便决定将众位将军请来,共同商议此事。

    不管是留守宜安,还是攻打邯郸,都需要尽快决定。

    这件事拖不得。

    毕竟自己现在的处境有些微妙。

    北有李牧三十万大军随时可能南下,南面则是赵国的腹地,随时都会有大军来袭。

    自己这六七万的士卒,很容易就会被吃掉。

    但牺牲了几万将士,好不容易打到了宜安,让他现在撤走,桓齮也是不甘心啊。

    再说,秦王没有下达撤退的命令,桓齮可不敢擅作主张撤军。

    “主帅。”

    第一个来到的正是王贲。

    朝着桓齮拱了拱手,王贲走进房间。

    “王贲将军,先过来看看。”

    桓齮招呼王贲来到舆图跟前。

    两人观察分析着接下来的进军路线等。

    待到杨端和他们几位将军到来之后,桓齮转过身看向众人道:“诸位,吾等大军已经占领了宜安,关于接下来的计划,本将想听听诸位将军的意见。”

    听到桓齮的话,众人皆是皱起了眉头。

    片刻——

    “主帅,大王可有诏命?”

    杨端和率先开口问道。

    桓齮摇了摇头。

    “那王翦将军那边可有消息?战况如何?”

    桓齮再次摇了摇头。

    杨端和顿时懵了。

    不知南线战况,也没有大王诏命指示下一步该如何。

    眼下,似乎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按照之前定下的章程,占领宜安之后,大军直接逼近邯郸!

    “主帅,北境的探子依旧没有消息传回来,末将担心……”

    场中,一名年轻的将领开口道。

    这话算是点中了桓齮的心思。

    目前他最担心的便是这一点。

    说实在的,南线战况如何,他倒是不太担心。

    但派往北境监视李牧大军的探子居然失去了消息,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宜安距离北境长城不足百里的距离,他派出的探子已经出发三天了。

    到现在居然没有一点消息传来,这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李牧大军依旧坚守在长城边关,抵御匈奴,他的探子过于深入,已经被杀了。

    这种状况算是最好的结果。

    第二,李牧大军已经出动,提前埋伏在某处,探子也已经被擒杀。

    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

    但这种情况就让桓齮有些弄不明白了。

    李牧既然选择回援,为何没有趁他们攻打宜安的时候,直接从后方偷袭?

    他在等什么?

    “王贲将军,说说你的想法。”

    桓齮开口道。

    王贲闻言,盯着面前的舆图思索片刻道:“主帅,诸位将军,如今宜安的南城门依旧还在赵军残部手中,这宜安并非绝对安全。”

    “万一有一些差错,吾等将会成为瓮中之鳖,任人宰割!”

    “贲以为吾等即便是现在不进攻邯郸,也要放弃宜安,转去肥下之地,等待大王诏命或者南线战况传来。”

    众人闻言都点了点头。

    王贲的话确实在理。

    别看现在他们占据了城池之利,可以坚守。

    可一旦赵军赶来,围而不攻,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面临粮草耗尽的危机。

    这种情况下无异于瓮中捉鳖。

    “诸位,王贲将军的计策虽然可以让吾等几万大军从宜安城的困境中挣脱,但却会陷入另一个危机之中。”

    杨端和皱眉开口道:“如今李牧大军动向未知,若是在放弃宜安的情况下,李牧大军袭来,仅需三万骑兵便可以将吾等六万将士击溃!”

    “端和将军。”

    听到这话,王贲笑了笑道:“这就是贲为何要选择肥下之地的原因。”

    “诸位且看。”

    王贲来到舆图跟前指着肥下之地道:“肥下地处燕山山脉支脉处,多山谷丘壑,利步卒而损骑兵。”

    “且肥下之地毗邻燕国,若是李牧大军袭来,吾等可借势退入燕国地界。”

    “以大王和燕太子丹的情义,相信燕国定会出手相助。”

    听到这话,杨端和眉头舒展,顿时明白了王贲的用意。

    六国之中,燕国虽弱,但只要能够威慑李牧大军,他们就有一线生机。

    毕竟李牧大军若是离开边境久了,北方的匈奴也不会坐视此等良机丢失而不进攻赵国边境。

    “主帅,您看?”

    见众人都没有意见,王贲转头看向桓齮。

    桓齮沉默,没有说话。

    这个计策看似有些冒险,但确实要比守在宜安或者贸然去进攻邯郸要稳妥的多。

    如今战况不明了,也只能如此了。

    “如此,就依照王贲将军的建议,大军修整之后,将宜安城的粮草带走,前往肥下之地。”

    “另外,继续派遣探子去北境,定要将李牧大军的动向掌握!”

    桓齮下令。

    “诺!”

    众人领命退出。

    ……

    大军要赶往肥下的消息传下,军中将士们都在忙着收拾东西。

    然夏澜却是满脸担忧。

    “肥下……”

    “为何非是肥下?”

    有些纠结的整理着自己的行囊,夏澜念叨着。

    难道这历史的结局就真的不能改变?

    非要让桓齮将军死在肥下,死于李牧之手?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秦二世而亡的结局且不是也改变不了?

    夏澜有些不甘心。

    当即,他放下了手中的行囊,走出营房。

    ……

    府衙门前,夏澜赶到后朝着守在府衙门口的卫兵拱手道:“劳烦通报,百将澜求见主帅。”

    夏澜此次来是为了劝说桓齮的。

    “澜百将,主帅去巡营了。”

    巡营?

    夏澜懵了,随后苦笑着摇了摇头。

    看来,这似乎是注定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