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一章:屯田隐秘,震泽万言书
    文臣有苦衷。

    武将有苦衷。

    身为诸侯,孙策也有自己的苦衷。

    大家都有烦恼的时候,只能牺牲百姓的利益了。

    张昭进谏将丹阳郡、吴郡、会稽郡的田产,全部统一规划。

    由官方安排生产,进行屯田。

    要是他没有将世家大族排除在外的话,项鱼还真会支持他。

    孙策没有赞同张昭的方案,他更倾向于收拢世家大族的田产。

    土地,就是经济命脉。

    世家大族不可能支持孙策,到时候又会引来一番动荡。

    在孙策左右为难之际,项鱼上书孙策,做出开荒的安排。

    即《万言震泽书》!

    震泽,也就是太湖的古称。

    江东地区的屯田,阻碍非常多。

    首先一点,江东的军队并不完全掌控在孙策手中。

    为了获得世家大族的支持,以及用最快的速度扩张势力。

    世家大族都有私兵。

    这些大族对于屯田并不热衷,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利益。

    孙策做大了,反而会变相削弱他们的实力。

    如果孙策名义上开始屯田,那么效果必然不好,收成也不会增加。

    诸侯都知道,多种田可以增加收入,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为什么只有曹操成功了呢?

    古代的政策,和现在完全不同。

    当政者下达一条法令,并不是所有人都遵守的,欺上瞒下的情况,非常普遍。

    最佳的例子,便是统一度量衡,看似简单,也就一道诏书的事,但只有始皇帝能够做到,将他的意志贯彻下去。

    历史上孙策在江东具有绝对的威名,屯田却是孙权完成的。

    转折点在于赤壁北方的威胁,江东内部资源不足,江东大族的利益受损了,他们才开始支持孙权的屯田。

    蜀汉的屯田更晚,是刘备驾崩后,诸葛亮筹谋北伐,才有屯田。

    看似简单的一条政策,其实玩的也是人心。

    世家大族之所以抗拒,是因为他们享受到了“垄断”所带来的庞大利益。

    和“知识”一样,“粮食”也是让世家大族凌驾平民的武器。

    通过土地兼并,他们获得了大量的土地,然后将百姓变成他们佃户,垄断粮食的生产。

    控制了粮食,他们便抓住了当权者的咽喉。

    当权者必须向他们妥协,给予高位,他们才会在危难中“挺身而出”。

    “粮食”和“知识”一样,能够达到限制“君主”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谁会扩大种植,让粮食贬值?

    除非让世家大族也尝一尝饿肚子的滋味,但这几乎不可能。

    项鱼看到了屯田之策的诱惑,庞大的利益,以及背后的凶险。

    《万言震泽书》深深地震撼了孙策!

    屯田,就是向江东世家宣战。

    项鱼表达得明明白白,这也坚定了孙策屯田的决心。

    “苏湖熟天下足”,说的便是“苏湖”地区粮食的产量,可以供给全国。

    现在震泽流域还没有彻底开发,这就是天大的机会!

    项鱼决定开发古苏州,也就是今吴县地区,包括了无锡县、乌程县,几乎环绕震泽一圈。

    江东地广人稀,最缺乏劳动力。

    项鱼也为孙策考虑妥当了,不动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而是另辟蹊径,从流民、山越之中聚拢“民屯”之力。

    给流民、山越安排上户籍!

    别看这句话简简单单,孙策已经看到了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流民除了北方迁徙而来的,还包括了逃避劳役、兵灾而躲入深山老林的百姓。

    想拉拢这些人,非政策让利这么简单,还需要强制迁徙。

    至于针对山越的作战,先礼后兵,派人宣扬政策,安抚、劝说山越搬迁。

    若是他们反对,则采取战争的手段,瓦解他们的生存之地。

    孙策看得触目惊心,甚至有些怀疑,非要到如此地步不可吗?

    项鱼拿出了简略版的帛书,递交给孙策,道:

    “伯符可先让张昭、张纮招抚流民、山越,若他们能够成功,自然能够避免厮杀。”

    “善。”孙策凝重道。

    他已经明白了粮食的重要性,不可能继续任由世家大族掐脖子。

    唯有打破肇肘、桎梏,他才能以江东成就霸业。

    等到孙策真正站稳脚跟,需要针对的便是世家豪绅了。

    江东偏安一隅不假,但只要能够整合全部力量,未尝没有机会问鼎!

    【ps:求鲜花、评价,很多人都只知道屯田收益很大,史书几个字概括了,但执行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