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
“这只是规划图,又不是立即施工。”
项鱼笑了笑,一股浩瀚的气魄汹涌澎湃。
“若是这项工程完成了,能够增产多少粮食?”
孙策对于政务一窍不通,尤其是开荒耕地,在他的印象中,只要提供一条水渠,再将土地翻整一遍,即可播种。
确切的步骤,直接令他头皮发木。
比如说,如何判断一块地适不适合耕种,如何养地等等,都是一门大学问。
“乌程县一带的开荒成功的话,大概能够增产两百万斛。”
“等到运河修建完毕,可以灌溉数十万公顷良田,增产千万斛。”
项鱼简单地介绍,却让孙策沉浸在一股大势中。
千万斛!
一斛即一石。
这意味着什么?
运河所带来的耕种效益,可以供养整个江东。
一名健壮的军卒,一年消耗30石粮食,出征作战的时候加倍,大概60石,包括运输损耗。
大汉强盛的时候,每一年边防消耗800万石粮食。
这足够孙策养着几十万军队了,他怦然心动。
“修建运河,恐怕需要十年之功。”
孙策忽然有些失望,他更看重脚踏实地,并不执着于虚无缥缈。
“三年。”
“只需要三年。”
项鱼伸出三根手指头,傲然地向孙策展示。
“这怎么可能?”孙策心神震颤。
“只要有足够的劳役,没什么不可能的,而眼下便有机会。”项鱼沉声道。
“什么机会?”
“淮南地区的百万百姓!”
孙策露出难以置信地神态,怔怔地望着项鱼。
“以袁术的残虐,淮南百姓必将为其所累。”
“伯符只要准备好粮草,淮南的百姓一定欣然南投。到时候这一批流民如何安置?”
“当然是修建江南运河。”
项鱼已经规划好了,孙策虽然保持着震撼,却对项鱼有了三分的信心。
一步一步来,项鱼并没有急于求成。
这是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
首先,乌程屯田成为了最关键的一步。
项鱼知道明年袁术称帝后,淮南会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剧变。
天灾人祸连绵不绝!
到时候屯田所产出的粮食,便能为江东收留流民提供保障。
运河也能动工。
一环扣着一环,绝对不能出错。
“临渊练兵、作战都是一流,没想到对于政务也如此精通。”孙策惊叹道。
“这本是公瑾的任务,他没有来,我只好提他完成了。”项鱼含笑道。
“哈哈哈!”
“说得好,等公瑾回来了,一定要好好敲他一笔。”
孙策开怀大笑着,此前的阴霾一扫而空。
忽然!
他想到了什么,郑重地承诺道:
“临渊,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我都支持你!”
“谁敢阻止屯田,给你惹麻烦,你可以用我送你的佩剑,当场格杀!”
这是来自孙策最坚定的支持。
“区区宵小鼠辈,何须脏了如此宝剑!”项鱼冷笑道。
“哈哈哈!”
孙策心情大好:“果然,只有和临渊、公瑾在一起,才是最无忧无虑的。两位足智多谋的好兄弟,都帮我考虑周全了。”
“伯符,走,一起去看看屯田的进展,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的。”项鱼真挚地邀请道。
“走!”
孙策箭步跟上,出城往北行十里左右,眼前的景象突然有了变化。
乌程县往北,即为震泽。
这片土地肥沃,非常适合耕种,已经有良田靠近城池。
此次开荒行动,则在更北处,靠近大泽。
三万劳役在此劳作,一派热闹非常的场景。
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百姓在此赶集。
每一名劳役各司其职,辛勤地完成任务。
项鱼承诺,只要他们完成开荒,每个人都能分到十亩良田。
东汉时期生产力非常低下,一亩地的产出平均为两石,丰收时节能有三石。(后汉书)
这还是在没有干旱、蝗灾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歉收的时候出现过亩产三斗。(晋书食货志)
牛鸣哞哞,它们在配合着运输木材,修建沟渠,以及临时营地。
孙策抬眼望去,心旷神怡。
这种祥和、安宁、劳作的景象,让他感受到了战争的意义所在。
守护一方!
这是他父亲一直追逐的梦想,为了让大汉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突然,孙策看到了一人,姿容秀逸、风俊清雅,必是读书人出身。
他撸起裤脚,光脚踏在沼泽湿地中,探查土质,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这是何人?”孙策好奇道。
“步骘,字子山,出身淮阴大族步氏。”项鱼介绍道。
孙策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此人竟是世家名门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