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三章 恭敬的朱棣
    朱棣在还不是燕王的时候,也是跟着他的岳父徐达北征元庭。

    也是学习了一些兵法。

    然而,就算是徐达,在领兵打仗方面也远远不如朱文正!

    现在的情况下,朱标这个作为太子的还没有死。

    所以现在的朱棣没有任何造反的想法。

    现在在看到朱文正的时候,言语中,都是带着崇拜之意的。

    在众人眼中,朱文正虽然只打了一仗。

    但却足以载入史册!

    洪都战役朱棣也曾模拟过,但无论怎么模拟,他都不一定能够守住。

    更不用手后面的灭掉陈友谅了!

    甚至还活捉了陈友谅的儿子。

    在他的认知当中,这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朱文正做到了!

    不但做到了,还做的十分漂亮!

    每一次的战略都是恰到好处的,每一次的行动,都是让人意外的。

    但却都恰到好处。

    这一点,让朱棣更加的敬佩。

    敢于出击,敢于率先发动进攻。

    在潘阳湖的一把火,烧的那叫一个痛快!

    直接让陈友谅损失了一半的人马!

    后面更是打了夜袭,甚至还巧妙的将粮草烧毁。

    甚至再后来,种种看似是巧合,实际上却都是精打细算的!

    如今看来,朱棣就算之后结果,却还是会心中十分的震惊。

    他看了看朱文正,心中不由得深吸一口气,道:“堂兄,我敬您一杯!”

    朱文正只是笑了笑,便端起酒杯。

    两人对碰一下,朱棣便一饮而尽。

    朱文正看了看朱棣,然后将酒也喝了个干净。

    没等朱文正说什么呢,朱棣就已经来到朱文正的身边。

    十分认真的说道:“堂兄,咱真的佩服你,洪都之战咱复盘了那么多次,没有一次能够成功守住。”

    听了这话,朱文正不由得请笑着摇了摇头。

    还要说洪都战役的事情?

    在看了看朱棣这幅样子,朱文正意味深长的看了朱棣一样。

    道:“堂弟,今后便是燕王,要去大都镇守,可是个苦差啊。”

    听了这话,朱棣笑着说道:“咱虽然不如堂哥厉害,但也是戎马一生,自然不希望在这里龟缩一辈子啊。”

    听了这话,朱文正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朱棣看着朱文正,觉得对方似乎心情不错。

    也是又举起酒杯道:“堂哥,您当年洪都战役可有什么细节,能否指教与我?”

    朱文正看了看朱棣,只是苦笑的说道:“不过是胆大心细罢了。”

    朱棣看着朱文正一眼,然后举着酒杯说道:“不愧是大哥,说的就是有道理,胆大心细,妙啊!”

    这短短的四个字,却要用来形容洪都战役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

    无论怎么看,似乎都是不太可能的。

    已经在怎么胆大心细,也要看看当时的情况才是。

    对方是多少人?

    那可是六十万大军啊!

    陈友谅更是个恐怖的敌人。

    不然也不会和朱元璋僵持那么多年!

    如今看来,朱文正似乎是有些事情,不好告诉自己。

    但朱棣也觉得正常,毕竟谁还能将自己的带兵本领告诉外人呢?

    就算要传下去,也是要传给徒弟和后代才对。

    看着朱棣的样子,朱文正也知道,这小子是误会了。

    于是道:“看来你领悟能力差得很啊。”

    这话一出,朱棣眼珠子一转,有些意外的问道:“您这是什么意思?”

    是的,他至今都没想到,这话是什么意思来。

    朱棣听了这话,不由得沉默了起来。

    他看了看朱文正之后,不由得有些意外起来。

    本以为是糊弄自己的话,却没想到,朱文正是认真的再告诉自己。

    正所谓大道从简。

    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所以,朱文正的意思,就是说这四个字,就是他赢了洪都战役的原因吗?

    可是那样强大的人数差距,怎么看都让他觉得头皮发麻。

    而且经过多次的推敲,他也是没有获得过一次胜利。

    换句话说,朱棣现在对于朱文正的佩服程度。

    简直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期。

    朱棣的内心充满了敬佩的同时,他也看了看四周的臣子们。

    心中有些好奇。

    就是因为朱元璋不重用朱文正,所以大家都躲得远远的?

    这样以为有能力的人,结果就要这么落寞了吗?

    朱棣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朱文正会和自己说他当时是如何胜利的。

    就是想传播出去自己的经验,从而害怕自己没有机会在驰骋疆场了吗?

    想到这里,他便郑重其事的看着朱文正。

    道:“堂兄,谢谢您。”

    虽然自己还不知道这四个字自己到底能领悟多少。

    但朱棣还是选择客客气气的在敬酒一次。

    朱文正则也是端起酒杯,与之同饮。

    同时也是心中有了算盘。

    等到朱棣去了北京之后,自己就会留意一下他那边的情况。

    等到朱棣日后造反的时候,他反而可以将这其中的速度加快一些。

    就好比在朱棣陷入困境,没有钱没有粮食的时候。

    自己就给他送钱粮,让他渡过难关。

    这样做的原因无他,只是因为朱文正知道,只有这样作,才能让自己到时候出兵名正言顺。

    师出有名的目的是什么?

    就是镇压朱棣造反!

    至于之后,自己登基称帝之后侄子朱允炆就不重要了。

    因为自己上位之后,绝对不能允许他还活着!

    只要朱允炆还活着,就意味着自己的来路不正。

    会被说三道四,而且还会有很多的隐患。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选择将其镇压的!

    至于为何非要等到朱棣造反之后,自己才出手呢?

    原因就是为了四个字,名正言顺!

    历史上,不论是李世民,还是朱棣。

    他们都是有很大的功绩,甚至开创了一个非常厉害的时代。

    什么贞观之治,什么永乐大典。

    明明正向的事情最多,而且功劳也是最大的。

    可最后呢?

    还不是被人诟病?

    说李世民弑兄逼父,从而强行争夺到皇位的?

    再看看朱棣,还不是被说造反起家,而且还是从自己的侄子手里抢下来的江山吗?

    不得不说,这样的史书记载,反而是掩盖了这两人的光辉。

    来位不正,从来都是最大的问题!

    历代皇帝因为来位不正,都是在兢兢业业也没有用。

    永远的都是历史的污点!

    永远的,都是在政治舞台上,会被人攻击的对象!

    这一点,朱文正从后世的论坛之类的,都能够看到。

    明明李世民开疆拓土,更是让天下外邦来朝。

    尊称他为天可汗!

    但结果呢?

    李世民就是个杀兄弟,吓唬自家老子上位的卑鄙小人。

    甚至还有人说,已经死去的隐太子李建成,上台后一定比李世民强。

    这种论点比比皆是。

    好在说明朝历史的时候,都会说朱标不死如何如何。

    没有人傻的会替朱允炆说话。

    因为一个将优势在我,绝境在敌的情况。

    硬生生的打成了自己被逼上绝路!

    怎么看都会让人觉得,这种人当皇帝恐怕会让明朝更加的前途未卜吧。

    朱文正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才要做的,自己到时候名正言顺起来。

    朱棣造反之前,朱允炆不就是逼死了其他的皇叔。

    从而让朱棣不得不造反吗?

    到时候,朱允炆战败,朱棣在被自己收拾了。

    是因为天下没有人能够当皇帝了。

    答案是没有啊!

    到头来,自己不得不当。

    如此天下百姓也欢喜自己当了皇帝,群臣也会死心塌地跟着自己。

    等到事情已经处理完毕,难道还有人比自己还是和坐在皇位上吗?

    算计都已经算计好了,只等着朱棣和朱允炆上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