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八十三章 绝世名篇
    <div id="cener_ip"><b></b>    虞白说着,把自己被贬到岳州任知州的时候,赵德昭亲自赋的一篇岳阳楼记,当场诵读了一遍。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这绝世名篇一出,全场鸦雀无声,大家都沉浸在文字之美当中,无不震惊,感慨,自愧不如。

    在场人中有几个人当日和虞白一起在场,不过现在重听一遍,依然有泪目感慨之意。

    虞白道,“这篇‘岳阳楼记’是郡王殿下那天一时高兴,随意而作,已经惊艳当场,敢问今天在此的诸位儒子士人可有不服气的?”

    虞白连问三声,在场所有人没有一个敢回应的。

    大家细细品味,只觉得这篇文章意境高远,文辞华美,实在是让所有人敬服。

    每个人望向赵德昭的目光,再不像之前那样,鄙视,不屑,怀疑。

    而是充满,敬佩,惊讶和赞叹。

    就连赵光义一派的死党,被赵德昭连连打脸,也都暂时失去了继续对抗的勇气。

    甚至有人当场倒戈,对赵德昭大夸特夸起来。

    虞白得意地看了赵德昭一眼,心想殿下怎样,那日我说要助您上位,您却似乎有不信之意,现在可信了!

    赵德昭重重拍了拍虞白的肩背,终于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他是早有打算,要在下野之后,利用书院来为自己攒一波声望,而且过程还是如此清奇和顺利,自己居然还认为他是迂腐儒士而已,真是短视了。

    虞白目的达到,十分欣慰,于是又出了一道题,就是现场征稿,给后院再题几句题辞。

    这下调动起所有人的积极性,每个人都冥思苦想,希望能够在赵德昭面前挽回一点士人儒士的面子。

    就连赵光义的手下们,也不再和其他人内斗,一心一意想拿出几句金句名言,强行挽尊。

    不过随着大家一个个发言,虞白发现,都只是普通而已,别说达不到赵德昭的水平,连接近都不能够。

    微微摇头,叹了口气, “殿下!您可还有绝妙好辞?”

    赵德昭道,“你这书院是给我承包了?好吧,我就负责到底,前两幅题字是书院的定位和愿望,那这一幅,我觉得应该是规矩,章程。不如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您看如何!”

    这五条是出自《中庸》 ,是对士人儒生们的要求和期望。

    虽然又是别人的句子,不过用在书院上确实天衣无缝。

    于是赵德昭拜虞白所赐,一天之内,在士林中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而白云书院的这一天,也成为了大宋书院史上最辉煌的一天。

    赵德昭回到王府,还觉得不可思议,和王修芝提起此事。

    “那天虞老夫子来访,曾说起要助我上位一事,我当时还没在意,以为他一介迂腐儒士,不坏我事就不错了,没想到,今天他真的帮了我的大忙,让我在士林中扬眉吐气,全是虞白一人之功!”

    王修芝刮了刮脸蛋,吐了吐舌头,说道,“你总是说什么打脸打脸,这次自己打了自己的脸吧!想那虞白,不正是当初说你德行欠缺,不可任王爵的人。”

    “那天你也说了,你被他逼得非常窘迫,连圣上也不好意思直撄其锋,这样的人物,你居然也敢小觑!”

    赵德昭重重点头,“此等人物岂会是只有迂腐而已,要是抛开循规蹈矩,他们也绝对会是颇有手腕的能人名臣了。”

    经此一次白云书院经筵之后,赵德昭的声望大涨,可以说是一夜之间,名动京师。

    在虞老夫子的光环加持之下,赵德昭号称“文、才、德”三绝。

    其在白云书院留下的三院题辞,也流传开去,成为大宋书院史上佳话。

    而更为轰动的,还是《岳阳楼记》这篇佳作。

    赵德昭改了头尾的日期和涉及的人物,由白云书局刊印发行,一时风行京城,洛阳纸贵。

    就算是经年老儒,也为他的才情所倾倒,佩服的是五体投地。

    文士儒生,虽然派别林立,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还是一个才字,赵德昭以才情碾压满朝文臣,终于在士林中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扭转了之前不利的局面。

    最高兴的,就是赵匡胤了。

    当听到虞白居然邀请儿子参加白云书院第一期经筵的时候,赵匡胤还以为是虞白又犯老毛病了,要给赵德昭难堪。

    可是随着赵德昭声名鹊起,赵匡胤大为满意,他知道这次是儿子听了自己教他借势就势的道理,搭上虞白这艘风头正劲的大船,迅速改变了自己的风评。

    虞白命所属的白云书局刊发了《岳阳楼记》之后,又趁势怂恿在野的清流文士,集体上书,请求加封赵德昭的爵位。

    赵匡胤表面上不偏不倚,把此议再次发给了户部和吏部审议。

    这次吏部扛不住压力,败下阵来。

    户部尚书马植顺水推舟,直接建议加封赵德昭为亲王。

    两部合议,最后议定齐王和楚王两个王号,提请赵匡胤圣意裁定。

    赵匡胤召来赵德昭,“吾儿!现在两部合议,给出两个王号,齐王和楚王,你想选哪一个?”

    赵德昭摇了摇头,“父皇!这两个我都不想要,我想做秦王!”

    原来王爷也有等级顺序。

    历来王爵中,等级最高的就是一字王,而一字王按尊贵顺序,都是秦王为第一,晋王为第二,其下依次是齐魏。

    现在赵光义占了晋王,赵廷美占了魏王。

    赵德昭自然想选秦王,这样在等级顺序中,就赢了晋王,成为大宋第一的一字王。

    赵匡胤笑了笑,摇头道,“胡闹!不准!”<div id="cener_ip"><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