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偷换概念,道德绑架
菩提洞中,菩提老祖微微一叹,开口道:“贝吉特,将所有的客人都请到道场上面去,吩咐门徒摆酒端茶。”
贝吉特望了金灵童子一眼,不动声色道:“四代弟子二三子,速速返回三星洞,摆桌宴于道场,置瓜果与琼浆。玉鼎真人,太白仙长,金灵童子,显圣真君,以及来到这里的众仙神妖魔,有意赴宴的请随我来。”
他的话音刚落,三百多名四代弟子纷纷行动了起来,提前返回三星洞,布置筵席。
贝吉特带着诸多神圣,在小世界中转了一圈,待到筵席布置完毕,这才带着他们来到了道场之中。
依靠着身份的便利,贝吉特与后知后觉的孙猴子坐了一个前排。
贝吉特拉着明月小声问道:“那金灵童子是何方神圣,为何能够令祖师设宴?”
明月传音道:“老君座下童子众多,其中最受宠,地位最高的两个,便是看守金银二炉的童子,号金灵童子,银灵童子。”
“这两名童子,在八景宫的地位,相当于我在三星洞中的地位,在这种节骨眼上过来,就代表了老君的意志,圣人的意志,自需郑重以待。”
贝吉特再问:“八景宫中,唤作金灵的,只有他一人吧?”
明月微微颔首:“圣人座下,没有重名的童子。”
看来,这小家伙就是未来的金角大王了。
贝吉特看着粉雕玉琢小人儿,很难将他和影视作品之中的丑陋金角联系在一起。
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宴席摆好,众生灵落座。
菩提老祖的身影无声无息出现在最高的仙台之上,平静说道:“诸位请饮。”
数以万计的生灵,有人端酒,有人拿茶,遥敬菩提,浅尝痛饮者不一而足。
“金灵儿,老君有什么谕旨传下?”
饮礼过后,菩提祖师看向同样坐在第一排的童子。
而载童子而来的青牛,则是化作一名魁梧大汉,坐在了第二排,童子身后。
“回禀祖师,大老爷说,天罡地煞变化的神通,为三界第一躲避三灾之妙法,可是如今整个天地间,唯有您这里才有最完整的版本。若是您肯将此法流传天下,定能获得无量功德,三十三天有圣位。”金灵恭敬说道。
菩提老祖眸子之中冷光乍现,淡笑说道:“老君一气化三清的妙法为天地间顶尖的大神通之一,修炼有成,亦是可以躲避三灾,不若让老君将此法贡献出来,众生共修,免去三灾之苦难?”
金灵一怔,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菩提老祖笑了笑,抬目说道:“诸位远道而来,也不容易,且在这里吃一顿酒水,解解乏,除除累,酒足饭饱之后,便各自离去吧。”
二郎神目光微变,向梅山六怪使了一个眼色。
六神走出桌宴,跪倒在菩提面前。
康安裕痛呼说道:“祖师明鉴,三灾之痛已经折磨了我家二爷数百年,时至今日,已经恶化到了极致。再不解厄,我家二爷怕是就要陨落在天地之间了,求祖师怜悯,发发慈悲。”
“求祖师怜悯,发发慈悲。”一千二百草头神跟随着跪倒当场。
围观仙神之中,很多与二郎神友善的神明,也跟着跪倒在地,乞求菩提。
菩提老祖皱眉道:“你们何必如此欺我,逼我?事情现在还不明显吗?”
“我给过二郎神机会了,甚至,这机会现在还保留着。是他自己不舍阐教,我能有什么办法?不劳而获的东西谁都想要。可是,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想法?”
祖师动怒,五百门徒尽皆站起,面无表情地看着宴中众人。
“不就是一个名份嘛,祖师您何必如此在意?当你赠出天罡地煞的变化之术后,与杨戬结下大因果,三星洞有难,他能不殚精竭虑的出手吗?”一名古仙劝告说道。
“显圣真君也不容易,如若不是生死危机在前,他岂能,岂敢逼迫祖师?大家相互理解一下,赠与援手,岂不更好?”山野中的一尊妖圣如此说道。
一名小妖感叹说道:“若是祖师见死都不救,使三界白白陨落一位真神,那么真是三界之憾事,无数生灵怕是要戳三星洞的脊梁,议论纷纷呐。”
祖师没有说话,看向自己的一众普通弟子。
结果发现,所有人都讷讷地望着他,等待着他的发言,一时间不由得大失所望。
将目光转到两名入室弟子身上,孙猴子冲着他点了点头,贝吉特则是微微一笑。
两猴传达出同一个意思:不用担心,斗嘴这种事情,有我们在。
菩提心中好受了一些,老怀甚慰,等待着自己弟子的发言。
“戳三星洞的脊梁骨,议论纷纷?除却狼心狗肺,不知前因后果的无知生灵外,谁能办出这事来?”
孙猴子跳出来,面对一众生灵冷笑道:“我手中有一颗桃子,你手里没有,你想要我的,我不愿意给你,你就拉着无数人一起过来,威逼我,让我把桃子给你?”
“我再次不给,就会有人戳我的脊梁骨,议论我不讲道义?诸位,你们有谁能够告诉我,这是什么道理?”
话糙理不糙。
孙猴子跟贝吉特待在一起多年,早就不似原著那般,除了打架,干啥啥不会了。
论起嘴皮子,算不上多出众,但也比原著好太多。
之前那古仙见孙猴子应是未经修行之猴,丝毫不放在心上,直接回怼道:“桃子怎么能够和神通之术相比?”
“就算能够相比,那么二郎神如今也如同一个快要饿死的人,差你手中的一颗桃子能够活命。明明你自己没有饥饿之忧,为何不能救人一命?”
贝吉特淡淡道:“救不救人,或者说做不做好事,全在于拥有者自己的想法。我为何要将自己的东西奉献出去,来解救别人?我就合该必须得如此大公无私,如此圣母?”
他的一句话,又把话题拉回原点。
在原点问题,救不救人上面,两拨人各抒已见,谁也无法说服谁。
一群围观群众听起来,觉得双方的想法都对,可是意见就是完全对立,完全不可调和。
到了后来,他们主动或者被动的也被卷入了这场论战之中,致使道场一片杂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