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一章 丑汉撞大运
    <b></b>                  在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中,宣赞的丑,几乎能称得上是独一无二了。

    关于他的事迹,西门庆倒也知道一些。

    立了战功,随后被聘为王爷的东床快婿,奈何因为长得太丑,郡主受辱不过,上吊自杀了。

    宣赞大好多前程,也化为了泡影,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在歩军衙门里,做一个保义郎。

    这人功夫十分厉害,只因错生了一副皮囊,背了相貌的锅,以至于前程尽毁。

    一个军汉说道,“我听说皇帝下了旨意,谁如果能在这次比武中,拔得头筹拿了冠军,就把郡主嫁给他。”

    “我也听说了。”

    “我也听说了。”

    几个家伙吵嚷成了一团。

    宣赞咧着大嘴哈哈一笑,这笑声十分洪亮,震得房梁上扑簌簌落下几点灰尘。

    其他客人,无不纷纷侧目。

    “确实有这么回事儿。”宣赞语气中带着兴奋,“郡马府邸早已经准备妥当,明日我只等着娶妻便是。”

    “想俺宣赞,三十几岁仍未娶妻,原来命中是有如此机缘,能当得王爷的女婿。”

    其他的军汉,连连说着恭维的话,表示祝贺。

    这货,倒也是个性情中的汉子,也不知道娶了这郡主,对他来是福是祸。

    单凭这幅豪爽劲儿,西门庆端起酒杯,来到他的面前,“宣兄,恭喜了。”

    宣赞一怔,他上下打量了一番西门庆,“你认识我?”

    “久仰大名,宣兄的一把长枪宛如出水蛟龙,连珠箭使得神出鬼没,兄弟佩服的很呢。”

    宣赞哈哈大笑,连忙问了西门庆的姓名,然后邀请坐下一起喝酒。

    酒过三巡之后,西门庆笑着说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宣大哥就此别过。”

    他站起来,拱手抱拳,转身离开。

    西门庆也知道,自己这两句富含哲理的话,宣赞这个糙汉,未必能够听的懂。

    不过,他能做的只有这么多。

    总不能说,你会把以后的老婆吓死,然后下半辈子会当土匪,最后死在江南?

    出了门,刘唐紧走两步,“西门大哥,咱们什么时候回家?”

    东京虽然繁华,但是刘唐却没什么留恋的。

    林冲被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倒不如山东阳谷县快活。

    “明日就见分晓。”西门庆说道。

    回到酒店,各自睡去。

    翌日清晨,西门庆早早地来到樊楼,等待李师师的答复。

    然而,知道上午十点钟时,一个长相猥琐的龟公说道,“师师姑娘昨夜外出,至今未归,请官人不必等待了,改日再来吧。”

    李师师出去接客了?

    谁的面子这么大,居然要李师师过去陪客!

    高俅?童贯?蔡京?杨戬?

    还是当今的万岁宋徽宗赵佶?

    带着心中疑惑,西门庆转身离开。

    一路打听询问,来到林冲他老丈人张教头家,敲开门之后,张教头连忙把西门庆请了进去。

    西门庆拱了拱手,面露尴尬地说道,“我有事还没办完,今日恐怕走不开。”

    张教头闻听此言,面色哂然。

    略一思忖,西门庆说道,“不如这样,你们暂且先行一步,速速离开东京,也能多一分平安。”

    顿了顿,西门庆又说道,“我办完事儿,就去追你们。”

    张教头脸上,露出一丝为难,“我等若走,当是星夜兼程,快速赶到阳谷县才是。”

    “免得路途上生出事端来。”

    “只是,你不去,我等到了阳谷县找谁?”

    西门庆闻听此言,立刻说道,“我修书一封,待我办完事儿,快马加鞭追赶上你,就不多说了。”

    “如果我追赶不上,拿这这封信,去找我的娘子,让她给你安排食宿便可。”

    张教头闻听大喜,连忙找来笔墨纸砚。

    西门庆拿起笔来,歪歪扭扭地写了一封信。

    当目光落在纸张上,张教头有些上头。

    嚯!

    这字儿,那叫一个丑啊!

    将这封书信,递给了张教头,西门庆说道,“路上一切小心,咱们阳谷县再见。”

    张教头点了点头,语气和缓地说道,“我明日一早,便携带着妻女家眷离开,此生再也不踏入这东京半步。”

    然而就在此时,丫鬟锦儿,急匆匆从楼上下来。

    “老爷,不好了,小姐生病越发的厉害,并且呕吐不止。”

    西门庆闻言,脸色微变。

    这张教头明日着急要走,可是林娘子又生了病,难道这里面有什么因果不成?

    “不知道你家小姐,有何病证?”西门庆忍不住问道。

    “额头滚烫,呕吐不止,双目赤红,着实吓人。”锦儿焦急地跺着脚说道。

    西门庆嘴角微翘,“原来是发烧加呕吐啊。”

    这种病在现代社会,根本就不叫病。

    但是,在医疗条件极差的北宋,却是要命的病。

    发烧是一种急病,而呕吐又给病人灌不进汤药,所以,死于这种疾病的人有很多。

    张教头和锦儿闻听此言,异口同声地问道,“莫非大官人能治疗此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