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0052章:国家多磨难,英雄我辈出(求首订)
    第0052章:国家多磨难,英雄我辈出()

    有钱能使鬼推磨,在局势尚未分明之前,任何人都在站队,都在下注。

    冰城日报报社。

    社长王启明还是第一次觉得自己有一天会这么吃香。

    因为近期的新闻热度,作为第一个发声的报纸。

    冰城日报得到了空前的关注,而伴随着这波关注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报纸销量的节节攀升。

    而与之相随的是各种广告商品牌商的追逐。

    冰城日报上一块豆腐块的广告专栏都已经攀升到了一千元的地步。

    这可是他从未想过的价格。

    但是他更加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会有一个人直接拿着五万厚厚的夏国币,来到他的办公~室。

    看着摊在桌子上的纸币,王启明狠狠的吞咽了几口口水。

    “戴先生,你来的目的我已经知道了,只是不知道,你想让我们怎么做呢?”

    戴天河看着眼前的报社社长,微微一笑,笑里带刀。

    “只需要贵社发表一篇报道,这五万权当做润笔费,送给贵社。”

    戴天河伸出三根手指,一字一顿道:“不过,我需要这篇报道达到我的三个要求。”

    “您......说。”王启明惊讶于手笔,吞咽了一口口水道。

    “第一,我需要贵社说明东北森林植被大规模减少的原因,不在树木的砍伐,而是因为87年大安岭的那场火灾。”

    “第二,我们圃田人背井离乡来到东北,是为东北的经济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帮助东北解决了大量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岗位,每一个林场人都是受益者,这一点不容抹杀。”

    “第三,东北经济长荣昌盛,不是一个小小的木头就可以动摇的。背后是有人在挑拨,制造威胁论。”

    听完,原本将目光一直放在那五万钱币上的王启明,此时已经直勾勾的盯着戴天河了。

    ‘这三条,够厉害!’

    可以说只点明这三点,就直接反驳了之前十几家报社发表的所有言论。

    而且还特地点出了大家统一的敌人,给出了阴谋论的调子。

    高,太高了!

    一群没文化的木材商人,竟然能如此鞭辟入里的找准问题核心。

    这让他感到惊讶!

    原本还觉得这笔钱可能拿不到,是烫手山芋。

    此刻,他的心中已经蠢蠢欲动了。

    王启年按捺住心中的震惊,抚平了情绪道:“戴先生,放心,我一定让我们报社最好的笔杆子,来帮你写这篇报道。”

    戴天河点点头,同时道:“王社长,只要报道能够让我满意,后续还有厚礼相赠。”

    王启明顿时笑成了菊花。

    “哈哈,戴先生客气了,都是为了新闻公正嘛!”

    .......

    第二天!

    禹东急急忙忙的跑进了禹城和张柏清议事的包厢。

    “大哥,嫂子,不好了。”

    禹东喘息着将今天的冰城日报放到桌子上,慌张道:“冰城日报发了新的报道,变了......全变了。”

    “什么变了?”禹城立刻问道。

    “报纸的论调变了。”一旁的张柏清拿起桌上的报纸,看了一眼淡淡说道。

    顺带着,她还轻瞥了禹东一眼,显然是对他刚刚脱口而出的“嫂子”的警告。

    禹东忙缩了缩头,不敢再说话。

    他有时候面对张柏清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胆怯害怕的情绪。

    嫂子气场太强了,这世上除了我哥哥,还真的没一个男的能压得住!

    “论调?”

    禹城接过报纸,看了起来。

    不过随即,他的脸上就露出了笑容。

    “有意思,这个笔手是谁,写的不错啊,鞭辟入里面面俱到。王珣......应该不是那次聚会的编辑之一吧!”

    “大哥,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思关心这个。”禹东着急道:“不想想办法吗?现在冰城日报的反戈,极有可能将我们之前的部署全部打乱的。”

    “而且,现在外面的渔轮就已经开始有了变化了,而且已经有了一些小报为圃田木材帮站台说话。我们再不行动,恐怕晨华商报这样的大报都要反戈了。”

    “呵呵。”禹城没有回答,而是将目光看向一旁看热闹的张柏清,淡笑道:“清清,你说圃田木材帮那边已经做出反击了,我该怎么接招?”

    这段时间,禹城和张柏清虽然一直在讨论正事,不过两人间的感情也有着一些提升。

    至少禹城已经有胆子直接叫昵称了。

    张柏清听了这个称呼,白了禹城一眼,淡淡道:“自己的事情,还要来找女人帮忙?”

    “当然不是白帮。”禹城笑道:“事成之后,我可以给你一条发财秘诀。”

    “放心绝对是你现在所需要的。”

    禹城补充道。

    听到这,张柏清虽然不清楚禹城这话是什么意思,不过依然思考。

    思考的时候,眉头轻轻皱起,完美无瑕的脸仿佛有了瑕疵。

    如此看上去不再显得高冷,反而有种别样的可爱。

    看着如此模样的张柏清,禹城不由的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事情起于报社,也应该终于报社。”张柏清没有发觉禹城的眼神,自顾自道:“这是一场渔轮战,没有停战摆手一说,赢家通吃一切,输家退场落幕。”

    “对方很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做出了反击。而你,所要做的,只需要是写一篇辩倒他观点的社论即可。”

    说着,张柏清又皱起了眉头,“不过......这篇文章写的实在是过于出奇,想要辩倒它......”

    禹城耳边听着,站起,走到了张柏清眼前,将手放到了她的额头上抚平,轻声说道:“你皱着眉头虽然可爱,不过皱多了,可是容易长皱纹啊!”

    张柏清白皙的脸上迅速泛起一片红晕,往后躲闪:

    “你......你干什么?”

    禹城不语,哈哈一笑。

    “东子帮我去拿一支笔,几张纸过来。”

    禹东观看了全过程,此刻心脏已经急剧跳动。

    脑子里一直循环的都是。

    哥,太大胆了。

    哥,太大胆了。

    ......

    不过随即想到。

    ‘原来,这就是大哥经常说的撩妹?’

    而此刻听到禹城的要求,立刻逃一般的跑出了包厢。

    不过没过多久,他就又跑了回来。

    手上拿着一只英雄牌钢笔和几张笺纸。

    禹城接过,也不说话。

    直接拿起钢笔,就开始书写了起来。

    张柏清脸上的红晕渐渐消退,又恢复了往常的清冷御姐模样。

    禁不住好奇,她微微侧身靠了过来。

    一字一句,看着禹城的书写。

    第一反应是,翻着漂亮的白眼。

    ‘字真丑!’

    字当然差了,前世禹城就是个半文盲,后来当了老板看起了书,肚子里才慢慢有了货,但是字却是从来没有练过的。

    而重生过来之后,更是直接跑到远东当倒爷。

    哪里给他的时间练字。

    不过下一瞬。

    她的眼瞳猛地一缩。

    ‘这文章.......’

    足足过了两个多小时,禹城才将所有文字写完。

    “清清,这篇文章就拜托你了,将它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给东北所有致命的报社。”

    “三天后,我希望看到它登报。”

    张柏清接过文章,珍惜的叠了起来,点点头没有说话。

    将事情处理完之后,禹城就向她告别了。

    “从毛国过来了一批货,我回去处理下,先走了。”

    看着离开的禹城,看着这叠纸张。

    张柏清若有所思。

    深夜。

    军区大院,张家!

    张柏清的房间,灯火通明。

    在一张案桌上,摆着整齐的几张纸张。

    而另一边,张柏清则用着钢笔,一字一句对照着旁边的纸张誊写着。

    纸张上的字,力透纸背,清雅隽秀。

    “这是那个叫禹城的小子写的吧!”

    不知道何时,张建勋出现在了张柏清的背后。

    张柏清听见声音,握笔的手抖了抖。

    但随即,她清冷道:“爸,你进来敲门了吗?”

    见女儿倒打一耙,张建勋苦笑道:“清清,是你妈让我叫你下来吃夜宵,我敲了好几下了,没见你回应,推开门也没见你有什么反应,才过来看看的。”

    “不过,这应该是那个叫做禹城的小子写的东西吧!”

    “嗯,是他!”张柏清神情有一丝不自然,但语气依然淡然。

    “呵呵......”张建勋笑了起来:“没有想到啊,我张建勋有一天还能见到我家女儿还有帮别人誊写草稿的一天。”

    不过说笑着,他却是将桌子上的纸张拿起看了起来。

    只是看了几行字,张建勋的笑容便隐去,变得无比认真。

    良久,他才叹道:

    “科普小文,果真是科普小文啊!”

    说完,他看向自己的女儿,道:“清清,好不容易碰到一个达到你标准的男人,可不要被别人抢走了啊!”

    说完他转身离开。

    只是离开的时候还扔下了一句。

    “我等会儿让你妈把夜宵端上来。”

    而张柏清依然坐在书桌前,双眼出神着,喃喃道:“达到我的标准了吗?”

    不过转而,她的神情变得无比骄傲。

    “不管达没达到,我的男人,谁敢抢走!”

    说完,继续俯身誊写那篇文章。

    .......

    三天之后。

    习惯购买报纸的民众,突然发现,他们购买的报纸上的头版头条,刊登的不再是什么国家新闻,也不是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木材帮事件。

    ·· ·······求鲜花····· ·······

    取而代之的是一篇科普小文。

    而且,这种景象不光发生在一家两家报纸上,而是全东北所有知名报纸,全部都是如此。

    而科普小文中的内容,只是写了一段话以及几个例子。

    首先科普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等概念。

    这和之前相似,但又不同。

    紧接着写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母亲河。

    北宋年间,定都汴京,大兴土木,黄河沿岸的树木砍伐殆尽,第三年,黄河决堤改道,豫州被整个淹没,尸横遍野,据统计死亡人数叁佰贰拾万。

    第二个故事,雾都轮盾。

    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大兴工厂的轮盾,常年被浓雾弥漫。

    每当大雾降临,总有一些人无端咳嗽,病死。

    直到1952年12月4日,伦盾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雾散以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

    这次事件震惊世界。

    后被人称为“雾都劫难。”

    经查明,这雾为雾霾,其中含有大量工厂派出的有毒气体和大颗粒烟尘。

    后续加上一组对比图,伦敦历史受灾图片与南方工厂的污染排放和粗放型生产现状。

    第三个故事:水国猛加拉。

    1987年7月,猛加拉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水灾.连日的暴雨,狂风肆虐。

    这突如其来的天灾,使毫无任何准备的居民不知所措.短短两个月间,孟加拉国64个县中有47个县受到洪水和暴雨的袭击,造成多万吨粮食被毁,两万公里道路及772座桥梁和涵洞被冲毁,千万间房屋倒塌,大片农作物受损,受灾人数达2000万人。

    水灾给人民带来的不仅是贫困、饥饿,同时也滋生了大量的细菌.各种疾病在受灾区流行,约有80万人染上痢疾,近百人丧生.

    而这种水灾,猛加拉每一年都会发生至少一次。

    加黑特注。

    后续加上了一组对比,以国内南方和猛加拉的地势地形。

    结尾处添上了一句:

    古人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今人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全文,禹城没有明确表达什么,也没有说木材帮哪里不好,但是所有人都能从中看出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意思。

    文章一经发表,所有看到这篇科普小文的人,全部震惊了。

    这个时候可不像后世信息大爆炸时代,这种新闻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

    原来,在繁华的北宋朝,有这么惨痛的时段。

    原来不可一世的工业大国鹰国,曾经也因为肆无忌惮,而有着如此悲惨的过去。

    原来,我们的邻国,每一年都要经历一次如此惨绝人寰的水灾。

    而后想到现在,想到正在飞速发展的夏国。

    历史上的一幕幕,似乎都是国内正在发生的。

    所有人,心下一惊。

    如果说,一开始,禹城只是想,截断圃田木材帮在东北在国内的木材供给的话。

    那么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了。

    因为做的越多,了解的越多,想到的也就越多。

    正因为明白今后三十年,国内是如何的飞速发展,是如何的辉煌。

    也清楚,这三十年间,又是遭遇了多少磕磕绊绊,他才想提前预警,提前去避免。

    特别是未来十年啊!

    发生了多少次旱灾多少次水灾,又死了多少人?

    如果现在的他能够拯救,禹城能够昧着良心,只管赚钱而不去拯救吗?

    要知道98年大洪水,可是波及全国,受灾人口达到2亿多,经济损失超过1600亿。

    禹城做不到,他也相信每一个国人都不会视而不见。

    所以他写了这篇文章,不仅是因为圃田木材帮。

    更是为了这个国家。

    而直接因为这次水灾,而出台的“天保”计划。

    正是向全民科普植树造林、水土流失等概念,并且大规模开始在全国种树护林。

    也因为这个天保计划,国内木材市场遭到重大打击。

    圃田木材商由巅峰的90%市场占有率,直接腰斩一半。

    而后,才陆续有人将目光放到国外,从东南亚、毛国进口木材,并且开始进行产业升级。

    而这种变化全都是被迫的,也太晚了。

    禹城这次要提前引爆这个雷,抢先护林,将被动变成主动,将全国木材市场控制在手中。

    只有这样,那个糟糕的未来,那场水灾,或许就可以避免。

    禹城一直在想自己重生的原因。

    兴许,这就是其中一个!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