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医院所发生的这些事,李沫一无所知,知道了也无所谓。
第二天一大早就去了肥皂厂。
姑娘们的做事效率非常高,才十来天就已经做好了好几批货。
前方的店铺催的太紧,明天要发货了,会跟化妆品厂和服装厂的货一起发。
已经有人成功地做出了腐竹,李沫说到做到,所有的腐竹,只要质量过关,马上现结。
喝到第一口汤的人,简直是高兴的难以形容自己的心情,这回是信心满满,加大马力继续干。
李沫进到车间,姑娘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已经开始做事的原因,人已不如先前那么呆滞,也不像之前那样不知所措。
看来只有让人忙碌起来才会忘记所有的痛苦和烦恼。
希望下一步,她们能够融入社会中,能够正常地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也希望这个世界不再有伤害。
虽说柳情只是个记账的,但是李沫把很多事情都交给她做,她自己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每天兢兢业业地完成李沫交待的事情。
却不知,她自己是在做一个管事该做的事,正在慢慢地向管理层发展。
李沫自然不会去说,只待机会成熟,就全权放手让她一个人去管理。
才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小姑娘已褪去青涩,沉淀成熟,越来越有管理的模样。
车间所有人都很忙,没人有时间理会李沫,从开厂那一天开始,就天天赶货,真的抽不出时间做其他的事。
只有柳情不得不走过来“大人。”
李沫一开口就是表扬“不错,把肥皂厂管理的井井有条,好好干。”
柳情小脸一下子就红了,小手指抓着衣服不停地揪着“让大人你见笑了,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李沫“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找本官,或者去旁边问了丹妮姐和王小牛,相信他们都很乐意回答你的。”
“是!”
根据姑娘们的建议,李沫把肥皂做成了好几种香味。
这不,已经有人在那里惊叹不已“哇,好香啊,这是玫瑰的香味。”
“我这才香呢,这是栀子花香的。”
“要是能带回去洗澡就好了。”
“洗一次澡可以香十天,我十天之内都不洗澡了。”
“你真恶心,十天都不洗澡。”
“你才恶心了,看我不打你。”
“来呀,有本事你来呀。”
姑娘们嘴上说着话,手上的活却一样没落下。
竟然已经开始说说笑笑了,这是个好的现象。
李沫对柳情说“既然她的们这么喜欢肥皂,就让她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味道,带回宿舍去,不必吝啬,这是她们该得到的福利,你做好登记就行了。”
柳情知道一块肥皂的成本有多高,非常不赞同李沫“大人,这个肥皂很贵的。”
李沫微笑着说“贵又有什么关系呢,主要让姑娘们开心就好,一块小小的肥皂就能换回她们几天的快乐,值了。”
柳情知道李沫的担心,希望这些姑娘们忘记曾经的痛苦,勇敢面对以后的人生。何其有幸能遇到这样一位好县令。
柳情强忍着眼泪流下来“好,我会转告她们。”
在肥皂厂没呆多久,刘师傅派人过来找李沫,原来学校已经建成,问问李沫收尾工作还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
之前刘师傅就已经跟李沫说这几天要完工了,让她抽时间过来看看,只是李沫太忙了一直抽不出时间。
这可是大事,李沫肯定要去看看,交代了柳情把肥皂厂管理好,便前往学校。
桌子和凳子之类的早已经画好了图纸,交给木匠去做,这几天会陆续到货。
此时,学校门口已经聚集了好几个人,其中两位便是蔡祭酒和萧夫子。
他们就住在医院里,听说旁边盖的就是学校,他们俩个早就来了,只是不好意思进去,怕打扰工人们干活。
李沫向走上前与两位打招呼“蔡祭酒,萧夫子。”
蔡祭酒却一脸的不认同“李大人,老夫已不是国子监的祭酒,这祭酒两字老夫实在是不敢当,以后还是称呼蔡夫子吧。”
李沫“蔡夫子,一起进去看看吧。”
以后这两位夫子可能要在这个学校任教很长时间,李沫尽可能的让他们在这里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希望他们能够开开心心。
所以作为当事人的他们,更加有权利来要求这个学校应该做得怎样的程度,才符合办学的要求。
萧夫子还在震撼中“李大人,刚才我问了刘师傅,说这么大的场地全都是学校?”
刚开始他们都不知道学校是什么意思,好在刘师傅跟他们解释,学校就是学堂。
李沫“是的,你看这一片围墙围起来的,全是学校的区域,未来两位夫子就在这里任教,李沫再次感谢两位夫子的远道而来。”
两位夫子“李大人客气了,这是我们该做的。”
李沫“两位夫子,你们进去看一下,还缺什么尽管提出来,本官一定满足两位。”
刘师傅就在旁边等着,听到你没喊他们两位夫子,好奇地问“大人,他们两个是哪里来的夫子啊?”
李沫一脸高深莫测的说“他们未告老还乡之前,地位高得你想象不到。”
刘师傅非常八卦“有多高?该不会从京城来的吧。”
李沫“你尽管发挥你的想象吧。”
刘师傅突然惊叹“该不会是皇帝的老师吧?”
可是李沫已经走远,没有听到他的自言自语。
萧夫子看着两大片空荡荡的场地,问李沫“李大人,这两块场地是用来干什么的?”
李沫指着右边那块大如足球场的空地说“过两天这里就会种上青草,留给孩子们踢足球。”
“足球是什么?”
“不好意思,本官说错,是蹴鞠。”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李沫就把现代的足球说了出来。
“那旁边那块呢?”
“这里留给孩子们课间搞活动或者进行其他体育项目的,比如说跳远、跳高、踢毽子、拔河等。”
蔡夫子皱眉“李大人,你所说的这些与学习无关吧?”
李沫笑笑“蔡夫子,您说错了,这跟学习紧密关联。”
“为何?”
李沫“因为我们开办学校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们死读书,而是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
增强体质和发展智力两者密不可分,良好的身体条件是进行智力活动的物质基础,体质增强了,就能精力充沛地学习,
体育课的学习,能使大强度的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交替进行,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
能更好地掌握体育卫生基本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使孩子终身受益。
能使孩子在思想品德方面受到良好教育。形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与习惯,锻炼出勇敢顽强、朝气蓬勃、艰苦奋斗的精神。”
好吧,李沫把读书时候,学校的那一套说词都全说出来。
这与蔡夫子和萧夫子他们长期以来所接触的根本就不一样,一时间很难消化李沫所讲的这些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
在他们的观念里,学生就要老老实实地坐在课室里,认真地听夫子上课,认真完成作业。
而这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根本就不应该进学校,打破学校的宁静。
李沫“本官办这个学校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们以后多有出息,人的资质不一样,并不是说每一个人都要走科举的道路,只希望他们从学校出来之后,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说白了就是自己能够养活自己。
还有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应该无忧无虑的度过他们的童年,不应该让沉重的农活剥夺了他们该有的快乐,但是学校放假了,回到家里仍然要帮家里干活。”
进入学堂的目的就是参加科举,登上最高荣誉——状元。
现在却听到李沫说,办学校的目的不是为了参加科举,这简直是让人大跌眼镜。
蔡夫子有点后悔,既然不是为了科举而举办学校,那他来这里有什么意义呢?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是他们从小到大接受的理念。
谁知李沫却否定了他们所有的信念。
李沫似乎看出蔡夫子的心里,继续说“蔡夫子,状元只有一位,而且还是三年才会考一次,从院试,到殿试,这当中要经历多少年,多少的辛苦。
而晋国又有多少学子,如果说人人都去参科举,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多少人穷尽一生,都止步于乡试当中。
你可知道,为了培养一个读书人,多少人倾家荡产。”
读书要花多少钱,两位夫子作为过来人,非常的清楚。
“本官认为,做人比考科举更重要,我们始终都要回归现实。”
蔡夫子想到了自己当年为了参加考试,多少个日日夜夜,难于安心入睡,到最后依然无法登顶状元之位。
这么一想,觉得李沫说的有几分道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老夫肤浅了。”
李沫松了一口气,还好,这个蔡夫子不是老顽固。
既然决定留下来了,两位夫子非常不客气的指出需要增加的东西,李沫一一记在心里,表示马上就落实。
李沫还要求两位夫子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改变一下教程。
上次有跟师爷提过要改,只是师爷他老人家太忙了,根本就抽不出太多的时间来。
现在有两位现成的,何不好好利用,哦,不能说利用,应该是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到李沫要改教程,萧夫子不敢说话,而是看向自己的先生。
蔡夫子心里一抖,你这是要造反吗?连教程都要改。
李沫好笑的看着两位夫子的脸色,由白转黑,再由黑转白。
“两位不必误会,本官的意思是,里面有很多比较呆板的,我们可以不用去学,比如三字经,大家学会了,知道怎么回事就行了,不用深刻的去研究这三字经怎么来,还有适当的增加一些别的,比如音乐课,实验课,体育课等等,让孩子们知道来学校不是只为了学习而学习。”
李沫这么一说,两位夫子明白了,还以为李沫要造反呢,表示一定尽快完成。
经过这么多次的接触,刘师傅知道李沫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所以不敢偷工减料。
李沫满意的点点头“刘师傅,做得不错。”
能得到李沫的一句赞赏,刘师傅非常知足“大人,以后还有什么工程,记得来找我,我一定会给大人最优惠的价格。”
“好说。”
既然来了学校肯定要去旁边的医院看看,不知段御医走了没有,想着他有仆人,自己也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安排人手去送他。
还有刘太医,不知道能不能适应松江县的生活。
医院里仍然是人满为患,出乎意料的是,李沫竟然看到段御医在为百姓们义诊,这是什么情况?
李沫不知道昨天晚上轩王威胁段御医的事,还以为他是心甘情愿留下来的。
想想这个倔老头其实也没那么讨厌吗?你看还不是留了下来,嘴上说着硬话,心里却心软得很。
段御医中途忙里偷闲转了一下脖子,发现李沫在不远处微笑的看着他,还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段御医一时之间觉得非常尴尬,昨天说要走是他,如今要留下来的也是他。
真正到医院坐诊之后,段御医才发现自己对李沫了解的太少了,医院里有二十位所谓的护士,有十一个还是女护士,他们比跟随了自己多年的药童做得更好更专业。
还有就是三个月之内,所有的诊金全免,百姓们所购的药材都是按成本价销售。
他有问过在坐诊的两位大夫,说他们的工钱是从衙门里出的,医院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让整个松江县的百姓们能看得起病。
好在又有病人上来,挡住了他的视线,才让这场尴尬揭了过去。
大家都在忙,李沫没有必要上前打扰他们,而是回了衙门,叫师爷通知所有村子和县城里的人。
九月初一松江县学校正式开学,凡是六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到学校来报名,免费入学。
但是笔墨纸砚这些还是要自己掏钱。
也可以在学校买,可以去外面的店铺购买。
为什么是六岁以上十岁以下呢,因为六岁到十岁的孩子帮不了家里太多的忙,六岁以下的孩子又太小,他们要住校,生活都不能自理吧。
十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是家里的一份劳动力了,家里人不可能再让他们出来。
再者就是他们大了,也不肯跟比他们还小的孩子们一起学习,如果有上进心的话就会参加以后的夜校。
现在还没有夜校,只有在衙门,或者在其他几个厂里上工的人,才有机会读书写字。
李沫打算有条件之后要办一个正规的夜校,让更多的村民都能够有机会读书写字。
这本来就是既定好的事实,但是这一天真的到来,师爷还是觉得心慌慌的,为啥,因为钱呗。
你看那两位夫子还是轩王请来的,一位是前国子监祭酒,一位是国子监的夫子,工钱肯定不低吧,还有另外四位夫子,过段时间就要过来了。
只是让来就读的孩子们自己购买笔墨纸砚,但是书本,这个要衙门来出吧,现在还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来读书,也不能准备的太少吧,这些都是要花大钱的。
伙食费要出吧,李沫的意思是学生的家长出一部分,衙门出一部分,不然别人以为学校是福利院呢。
李沫“师爷,这个学期来读书的人应该不会多,要做好心理准备。”
这是很早之前就跟师爷提过的。
果然,衙门的通知已发放下去,各个村子简直是炸开了锅。
“有这么好的事,学校免费入学,村长你是不是你看错了。”
村长“我怎么会看错,衙役过来的时候就说的清清楚楚。”
“孩子去的学校半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听说学校还包住,伙食出一半就可以了。”
村长“想要送自家的娃娃去读书的,来我这里报名。”
讨论的声音很吵,却没有几个人愿意上来报名。
这样的事情在各个村子上演着。
正应了李沫那句话,在村民的眼中,六到十岁的孩子就是家里的劳动力,孩子去学校了,谁来干活。
县城里的情况就稍微好一点,学校离家里近,把孩子送去了学校,还省了一份口粮,何乐而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