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看了一眼契约书,说道:“为何你们要选择与我们瓦剌合作?”
徐有贞回答:“朱祁钰当政,不仁不义,白莲教这是在为民除害,替天行道。”
也先收起契约书,然后说道:“我真是看不懂你们汉人。不过,我也先也不是忘恩负义之人,若是攻陷了中原,大事成了,中原的领土,瓦剌愿意与贵教平分。”
“那本护法就替教主先行谢过了。那我教预祝太师出师成功,夺得中原。”
“不送。”
待到徐有贞和白莲教的护法离开后,蒙古包里的帖木儿狐疑地问道:“大哥,这些汉人能信任吗?”
也先笑道:“这些汉人最擅于的就是坑害自己人。这种通敌卖国的做法,也就只有它们能干得出来了。咱们只需静观其变,这次若是能攻陷了大明国都,不但能救回三妹,还能开疆拓土。”
帖木儿说:“那咱们什么时候出兵?”
“自然是要等到这些白莲教的人先在京城闹出点风雨来在出兵。这些汉人阴险狡诈,咱们千万不能被他们给算计了。”
“大哥我明白。我会派人一直注意大明国都内的动静,一旦有风吹草动,立马出兵。”
……
乾清宫。
朱祁钰刚刚上完早朝,将不少朝中事务交给了内阁处理后。
他便趁着闲暇之时,开始写他的《红楼梦》章回。
这段时间里,监察院的那些姑娘们,催更催得越来越紧了。
他想要偷个懒都不成,为了让这些姑娘们为他死心塌地的卖命,他豁出去了,一口气写出了十多个章回,打算让这些姑娘们一次性看个爽。
当他快要写完的时候,洪思喜步履匆忙地进了殿中。
“陛下,事情成了。这是白莲教教主派人送回来的。”
朱祁钰接过了洪思喜递来了一份契约书,笑道:“好一个翰林院的侍讲,书法有些风骨。”
洪思喜说:“有了这个,应该能定格通敌卖国之罪。陛下,用不用派人将徐有贞即刻捉拿归案?”
“不着急。现在只有风声,没有雨点儿,还不足以引出大鱼。老洪,你派人去和唐教主说,是骡子是马都该拉出来溜溜了。”
“紫禁城的守卫都撤了吧,让白莲教的教徒们在这京城里闹得越凶越好,最好是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才好。”
“对了,记得跟唐教主说,一定要找些演技好些的,别露出了什么破绽,不然朕这么久以来的布置,可就都付诸东流了。”
洪思喜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脸疑惑问道:“陛下,演技是何意啊?”
“就是意思让他们那些教徒给朕装得像点儿,别风声大雨点小的,不足以引蛇出洞。”
“老奴明白了,这就去办。”
等到洪思喜走远了,朱祁钰吹着口哨来到了一盘棋局前,然后手执一子落在了棋盘之中。
他的嘴角弯起一丝弧度,仿若这众生就如同这棋盘上的弈子一样,任由他随意地操控一般。
……
削藩的政策被朱祁钰推出之后,在各地都开始实行,引起了各地藩王的强烈不满。
藩王们都没有了活路,自然都产生了反意。
削藩的意图在于,朱祁钰不想再有任何人觊觎他的皇位。
而各地藩王的手中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兵马,而且很有可能还会被幽禁在南宫的孙若微所利用。
各地的削藩恰巧将矛盾彻底激化了。
各地藩王都无法接受政策的实施,准备起兵造反。
而景泰年间的藩王一共有八个,这些藩王实力都很羸弱,与朱祁钰比起来根本上不了台面。
可现在政策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不得不效仿当年的太宗皇帝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本来这些藩王是可以联合起来,一同反对朱祁钰的削藩政策的,这样他们兵合一处,加起来也有三十万的大军,倒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他们甚至还可以打着迎回正统帝的旗号,名正言顺地出兵反抗朱祁钰的政权。
然而,就在他们打算这么做的时候,八王之间却是自己先打了起来。
因为他们还没有推翻朱祁钰的政权,就已经开始想着如何分配天下了,可笑至极。
结果发生了八王之乱,八大藩王各自领着兵马进行了一场混战。
还没有联合起来对抗朝廷,就已经因为利益冲突,而搞得头破血流。
这些藩王虽说不是宣德帝朱瞻基的子嗣,但却都是朱瞻基的兄弟以及叔叔那一辈的子孙。
藩王们的这一场由于矛盾激化而产生的自相残杀,最终以两败俱伤收场。
最后,朱祁钰让杨洪只率了不到三万的兵马就将这场八王之乱给平息了。
而八王之乱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朝中朱祁镇旧臣的耳中,他们都被惊到了。
难道说,这就是当今圣上的帝王手段?
利用人心,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藩王的威胁给彻底消除了?
八王之乱给民间带来的破坏极大,而恰好给了朱祁钰废除藩王制度的理由。
从此以后,藩王制度将在景泰帝时期,不复存在!
自此,朝中大臣们都对朱祁钰的手段感到无比的畏惧,人人自危。
(PS:这本书的基调是主讲权谋,争霸为辅。emmmm,是有点《庆余年》的味道,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