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3、君威浩荡的一场朝会(下)
    将卫尉封给章邯之后,嬴政知道嬴氏宗亲的意见很大,但是并未置理,

    回头,他又针对为何咸阳城会冒出来这么多六国细作一事与百官展开讨论。

    之前虽然把责任推到卫尉长嬴昇的头上,但其实更大一部分原因是在这方面的监督力度不够。

    嬴政刚开始想着是专门成立一个部门负责调查此事。

    后来扫了一眼曹正淳,不由得想到,这不是有一个现成的吗?

    于是把这份权力,划分给了东厂。

    曹正淳是一个比较热衷于权力的人。

    自是满心欢喜的接下了嬴政丢给他的这份责权。

    之后朝会又商议了太后出殡的时间,这个嬴政没有再横加干预,大手一挥,直接交给了奉常去办。

    奉常,九卿之一,主要负责祭祀葬宾等诸事。

    至于吕不韦脱下来的丞相一职。

    有人推举太尉尉缭,有人举荐驷车庶长渭阳君嬴傒,也有人说上卿姚贾……

    听到这些名字,嬴政没有一个是满意的。

    于是决定搁置下来,以后再议。

    众臣见嬴政态度坚决,而且大殿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声音,所以也就没有继续讨论下去。

    朝会进入尾声时,有官员站出来劝嬴政追封韩霓夫人为太后,坐镇后宫,保其不乱。

    韩霓夫人是先王的妃子,也是成蟜的生母。

    既是成蟜的生母,那和他嬴政有什么关系?

    这个谏言自然被嬴政一口给驳回了。

    不过后宫确实需要一位主人。

    眼下嬴政又还没有娶妻。

    所以有官员建议迎回华阳祖太后,

    说这话的人当然是楚系残留下来的力量。

    但华阳祖太后身上毕竟有很严重的政治污点,所以这样的呼声并不高。

    甚至都不需要嬴政站出来反对,自有大臣跳出来唱反调。

    不过呢,

    既然都把话题聊到了这里,当然有大臣站出来建议给嬴政选妃。

    问题是谁来操办此事呢?

    以往这种事情都是由太后主办。

    现在太后没了。

    难不成哪位大臣要越庖代俎不成?

    后世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这件事,但是现在的秦国还没有开这个先例。

    嬴政听着大臣的激烈争论,也很头疼。

    最终,他还是听取了部分大臣的建议,请出夏祖太后坐镇后宫。

    这夏祖太后是嬴政的奶奶,亲生奶奶。

    因为出身不高,加上儿子嬴异人又是拜了华阳祖太后为母才登上秦王的,所以在秦国的处境反而相当尴尬。

    后来虽说楚系宫变失败后不再需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但儿子也死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让夏祖太后也心灰意冷,开始了深入简出的生活。

    慢慢的,也就是淡出了众人的视线。

    直到如今,因为后宫需要一位主人,所以才有朝中大臣想到了她。

    嬴政基于对这位老人的怜悯,倒也难得没有反对。

    “退朝!”

    在嬴政亲口喊出退朝以后,他亲政以来的第一场早朝就这样结束了。

    在这场朝会上,嬴政无疑将秦王的权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但同样的,他也在百官的心中,种下了暴君的念头、

    以及和嬴氏宗亲的关系,走向了冰点。

    不谈得失,不谈感情,因为这就是帝王权术。

    朝会之后,

    嬴氏宗亲聚集在一起,各自畅所欲言,但他们的眼里话里,对嬴政都是表达不满。

    有人阴阳怪气的对嬴昇说,“渭文君,我替你感到不值,这次暴乱又不全是你的责任,大王就算要责备你,也不至于撤了你的职,你为何这般任性的主动把兵权给交了出去?”

    “对啊,白白便宜了那个裨将章邯。”

    “大王真是好了伤口忘了疼,不记得七年前楚系就是因为把控了卫尉,所以才差点酿成大祸吗?”

    “对啊,卫尉长一职,大王就不该封给一个外客。”

    “还有丞相之位,当朝官员,还有谁比渭阳君更加适合?”

    “依我看,大王容后再议的说辞,分明就是一个推脱的借口。”

    “包括廷尉,他李斯有何功劳,也配担任廷尉一职?”

    “我看大王分明就是想打压我嬴氏……”

    终于有了把话说到了点子上。

    不过原本议论纷纷的场面也因为这句话而僵硬下来。

    过了一会儿,渭文君轻笑着打破尴尬。

    “背后妄议大王的坏话,成何体统,好了,诸位都散了吧。”

    说完不管大家有没有听进去,反正他是提脚离开了。

    这些嬴氏宗亲当然没有听进渭文君的建议,在他走后,继续开始讨论嬴政的不是。

    还商榷着要联合起来,找秦王讨个说法。

    就和后来的逼宫如出一辙。

    当然了,倒不是现在,按照这些人的说法:他们还需要‘从长计议’一下……

    嬴政并不知道嬴氏宗亲在下朝之后又聚在一起说他的不是。

    毕竟现在还不是后世的大明朝,没有那无处不在的锦衣卫时时刻刻的监察着百官的一言一行。

    不过就算嬴政知道了,他也不会太当回事,

    不是嬴政看不起他们,实在是一群乌合之众又能够翻起多大的浪花呢?

    甚至于,嬴政还乐于看到他们折腾。

    只有他们折腾了,折腾的越凶,才能给嬴政抓住机会,把这群糟粕从群英荟萃的大殿上赶出去,腾出更多的位置,让给有本事的人。

    下朝以后,嬴政来到了御书房。

    这时近侍太监进来汇报。

    “大王,燕国质子姬丹求见。”

    ……

    ps:求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