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1章 而今迈步从头越(求评价)
    中秋节后,李尊也去帮助父母收秋。

    多了栾廷玉这个劳动力,农活显得轻快起来。

    扈三娘也时不时过来帮忙。

    只是她舞枪弄棒是把好手,干起农活却是笨手笨脚。

    说是帮忙,越帮越忙。

    几位村头来找李尊,说起种棉花的事。

    有些人家劳力不够,忙不过来;有些人家持观望态度;更多的却是踊跃跟进。要种棉花的地亩统计出来,大致有十万亩。

    李尊很高兴。马上草拟了一份协议,把说过的承诺全部写上。

    事情交给陈金,要种棉户签上名字,等全部办齐后。由他来各个签字。

    秋粮收了上来。

    原来扈家和李家的旧粮都归属于李尊。被几村挪用了不少。

    现在把挪用补齐,把官府的田赋交上,余下的收入新建的仓库。

    建立新账,村里正式有了公用粮。

    秋收麦种过后,二十天假期结束,各路人马纷纷报到。

    农事进入冬闲,到年节还有四个月。

    李尊开始在村里招人。

    首先是窑工,长期用工。

    李尊把三位老窑匠称为大匠,月钱定为三贯。

    其子侄辈共有十六人,原来长期跟着干活,具有丰富的窑作经验,是窑上的主力。月钱定为二贯、

    再招普通窑工一千二百人,月钱定为一贯五。

    村民听说这个价码,都很激动。

    这比种地强几倍。

    只是想问,整天在窑上干活,那地怎么办?

    地交回村里。

    那,不好意思地问一声,要是以后没活干了呢?

    永远有活。如果雇主不派活,工钱照发。

    看到没?李神仙做事就是大气。

    人们蜂拥而至。

    别急,还有煤矿和铁矿。

    煤矿在作业场上再开个井口。一套动力带动两个矿井的掘进没有问题。

    招二百四十人,每个井口一百二。大家轮班挖煤、装车,其他人员负责运出并运输到北山基地的指定地点。

    每人月钱二贯钱。

    铁矿开始上马,人员和工钱都和煤矿一样。

    并且说明,所有招收的人员,如果干得好,每年年底会有额外的奖金。

    做工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工钱还会增长。

    人员招齐,由骨干窑匠带队继续烧砖,老窑匠带人建造高炉和烧炭炉。

    煤矿工人先去跟着原来挖煤的庄丁学习几天,然后替换庄丁工作。

    李尊花费积分,为铁矿置办设备。

    这个简单,露天开采,只是从上面把矿石打碎,装车就行。

    只是山顶高出道路十几米,顺着山坡建立了一套滑道系统,能把架子车放到上面,下滑上吊。和路连接起来。

    随着铁矿石的开采,李尊的系统又响了起来,仍然是十斤一点。

    高炉和烧炭炉建成,窑工进驻,在李尊的指导下,开始烧制焦炭,进而烧制水泥。

    等到工序熟练,产品生产出来。李尊的积分又在增加。

    虽然量不大,但这样积少成多,仍是一笔可观的数字。

    几位老窑匠经验丰富,李尊都是先和他们讨论。

    等他们研究透彻,掌握了要做工作的实质后,再由他们教会骨干窑匠。

    由那些骨干带领大家去做工作。

    这时李尊又会和他们共同研究下一个工种。

    现在,李尊和他们讨论的是建立炼铁的高炉和炼钢的平炉。

    李尊掏出一把5米卷尺,交给李成,让他制成一根长100米的绳子,每隔10米染红做好标记。

    用这根绳子,对北山推平的这块土地进行了丈量。

    以峡谷出口为标志,向西的一百多米划给了几个窑场。

    自峡谷口算起,向东到基地东侧的山旁,有2930米,自北山山脚平地到河边,有2090米。

    李尊就此规划出要建的这个小城的占地范围。

    南边从小河起留200米,北边从山脚起留500米,小城南北范围是1390米。

    自峡谷出口东侧留出600米,东山这边留600米。小城东西范围是1730米。

    将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城墙的位置。

    里边四边各留出50米的空地,既当路走,也能防止敌袭时的投石机和火攻。

    从北边开始向南划出360米,作为将来各个厂区的位置。

    再有30米,做为横贯东西的大道。

    道南550米,两边各建一个住宅区和生活服务区。宽度500米。

    再除去两条路60米,中间还有570米,建造小城的行政中心,作为将来龙岗镇的办公场所。

    再有30米的一条大道。

    再向南还剩下320米。

    正对着行政中心建一个宽度300米的广场。

    广场两边离路各有135米,将来建旅店、戏院、商场等设施。

    再外东侧李尊给自己留下200米,要在这里建一座庄园。

    再往外就是军营。

    西边如何建,现在还没想好,到时再说。

    这样东西方向是先有两边各50米空地,再两边各500米小区,再两边各30米南北道路。中间占地570米。

    整体规划为九宫格式样。

    眼前要建的就是厂区内炼铁厂和炼钢厂的位置。

    李尊选择了最靠近矿山的西北角。

    李尊和三位老窑匠商议,在这里建造12座高温高炉。

    每个高炉之间除了工作场地,还要留下足够的通道。

    高炉用耐火砖建起,中间架起坩埚。

    小型坩埚,每次炼成铁水两吨。

    根据用时和出货量核算,1座炉每天平均出铁半吨左右。

    旁边空出一片预留地,为以后发展预备。

    接着向东再建12座炼钢平炉。

    每个炼钢也是二吨。

    根据李尊提供的图纸和讲述的建造原理,几位老窑匠探讨起来,形成统一的成熟意见后,带人开始动工。

    有砖、水泥和钢材,下一步就可以建造厂房和其它建筑了。

    李尊要等着这几项工程的进展。

    他又开始布置其它工作。

    庄丁训练。

    8千庄丁每天卯时集合,到山间那块平地,李尊称之为军事基地。

    除了后勤做早饭的人员,所有人都要跑步,从刚开始的三千米(约一千丈)逐步加码。

    吃过早饭后,休息半个时辰,练队列,包括站姿、整队齐、正步走等。

    午饭后休息半个时辰,然后由朱仝、栾廷玉作为教官,教大家武功基础。

    李尊要求所有充当大队长的骨干首先带头学好,如果不会,晚上可以找他加练。

    栾廷玉也要参加训练。

    栾廷玉想了想,点头同意,不过要让扈三娘跟着李尊。

    修筑堰墙。

    从村里招人,使用水泥和挖出的石头,沿着东边和北边的山脚修出一条宽四尺的墙来,高度要超过里面的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