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天去过苏泽的小酒馆,这两天的朱棣都处于极度的亢奋之中。
大明国富民强乃是他登基以来就想要达成的宏远,如今听到苏掌柜的那番言论对他而言实在是犹如茅塞顿开。
所以连着几天他都在朝会上让群臣议论这彻底开放对外通商和派遣使者下西洋的事情。
群臣的反应当然各有不同。
绝大多数守旧大臣原本对于鼓励工商的政策就颇有微词,如今听说居然还要彻底放开对外通商甚至主动交好番邦地区自然更加秉持着强烈的反对态度,而以户部以及工部扥少数重臣则对此倒是大为赞同,但人数却实在是并不算很多,而这两派连着好几天都在朝堂上争论不休,至于那些武将则都依旧在那老神在在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这不。
今天的朝会就显得尤为激烈。
其中吏部尚书李淳风就率先发难:“陛下,鼓励工商虽说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繁荣地方经济,但要说彻底放开对外通商那实在是不利于我大明的管理。番邦外民多是蛮夷,不通教化,若是沿海口岸的百姓人人都出海通商,到时候我大明丰富的资源物产必将流失海外,岂不是白白彻底便宜番邦子民了?”
吏部乃是六部之首,其主官地位非同凡响,他这边刚说完顿时引来了周围不少人的赞同。
只是很快户部尚书夏原吉便迅速地反驳着:“对外通商能让我大明百姓极大地赚取番邦的银两,这是富国强民之策,虽说彻底放开的确是会给朝廷带来些管理上的不便,但只要用人合宜那也绝对是不会出错的,而且正如陛下所言到时候必定能能源源不断地为中华带来丰厚的回报,绝对是个有气魄、有胆量的创举!”
户部尚书夏原吉在永乐朝可是被称为朱棣的财神爷,五征漠北七下西洋多少钱粮赋税可都是依靠这位鼎鼎有名的户部尚书来筹办的,所以他的出言自然也引得朝中不少人的赞同。
双方你来我往倒是各不想让。
朱棣始终稳坐钓鱼台,他也没有发表意见就任由双方不断地在那议政。
眼看着围绕是否彻底放开全民通商的策略争执不下,这时礼部尚书苏谦和又站出来转移话题:“陛下,暂且不说这彻底放开通商是否可行,单单就是这主动结交那些海外番邦就万万不可行!咱们大明乃是天朝上国,向来深受周围无数番邦的仰慕和遵从,纵观历朝历代岂不都是这些番邦仰慕我中原文化而主动过来朝奉的,如今又岂能为了这些蝇头小利就屈节结交呢?”
这位年近七十岁的老尚书可是洪武时期的状元郎,在如今的整个朝堂都是德高望重的一辈,至少在诸多士子名流当中影响力还是极大的。
随着他这么一说顿时无数的官员也都纷纷参奏,希望永乐帝收回南下西洋主动结交番邦的决策!
“……”
众臣激烈交锋着。
当然形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整个朝堂赞成这两项政策的也只有户部以及工部等少数官员,而至少超过七成的重臣都是明确反对的。
朱棣的目光不由地扫向左侧,他淡淡地道:“你们哥仨倒也说说看。”
站在左手首位的正是朱棣的三个儿子,皇长子朱高炽、皇二子朱高煦以及皇三子朱高燧。
此话一出众人都是神色微微肃然。
要知道陛下自打去年攻入金陵城后直到如今都还没有立储,其中有能力争储的只有这三位,尤以皇长子朱高炽以及皇二子朱高煦的实力最为强劲。
事实上储位未定很多大臣也都会不可避免地卷入到这场争储风波当中。
如今听到陛下这么问起显然知道这又是一场无声的较量。
皇二子继承了朱棣勇武果敢的性子,在靖难中战功赫赫,的确是位不可多得的勇将,对于储位也是极为热心,当下目光微微闪烁,很快就朗声说道:“父皇,儿臣赞成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等等几位大臣的意见,儿臣也觉得自古历朝历代都是以宗主国自居,咱们大明如今国富民强更是不需要主动结交那些番邦外民。”
众多大臣听到这都是微微点头,目光中对于皇二子朱高煦的态度亦是有所改观。
朱棣的眼神里顿时闪过一丝黯然,他并没有多说什么,又转头看向旁边那人。
老三朱高燧立刻说道:“我觉得二哥说得没错,咱们大明何须要主动跟那些番邦结交?就算做生意是双方共赢的事情,那也首先得那些番邦认清我们大明是其宗主才行!”
朱棣的脸上依旧没有展露出什么来,他再次看向旁边那个身材极其肥胖的儿子。
皇长子朱高炽随即恭声道:“父皇,儿臣觉得完全放开对外通商的确是个极有魄力的创举,虽说到时候的确会引来一些负担,但只要管理适当就绝对出不了乱子,而像咱们大明物尽天华,到时候皇商民间交易相互补充定然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跟番邦做交易的风潮,也必定能为我大明带来无数的财富!至于下西洋——儿臣也赞成主动结交。”
“满朝文武多数都不赞成你又为何赞成?”
朱棣淡淡地说道。
朱高炽微微作揖缓缓地道:“父皇,主动结交并非屈节相迎,既然是能为大明百姓带来极其深远的实惠,我们又何须贪图些许虚名而置百姓利益于不顾呢?所以儿臣支持派遣使者西下西洋,结交各大番邦诸国,而且不光是简单去还要派遣庞大的使团前去,这样一来也能展现我天朝国威,二来也能为通番贸易打下基础。”
“好!”
朱棣听到这顿时神色大振,道:“没想到满朝文武竟是老大的见识最好!”
听到这不远处的朱高煦和朱高燧顿时脸色微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