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朱标。
他之所以提出这些东西,原因很简单,他想改变一成不变的科举制度。
倒不是说如今的科举制度有问题,而是他觉得,大明王朝刚刚建立,现在四处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可按照科举制度来走的话,人才招募的太慢太少了。
要知道,一般来说,科举制度之下,就算招纳出五十个拥有才华的人出来,这些人通过殿试后,并不是下放当官,而是进宫学习。
说白了,就是实习。
等实习了几年乃至五年八年后,他们才有资格前往各地府邸担任一方父母官。
也就是说,目前的科举制度,属于越到后面越有用,但前期则就显得十分无用了。
可现在,大明王朝就是急需人才,无论是什么人才都需要。
因为仗打完了,接下来要搞定的就是经济,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富裕的生活,这才是头等大事。
而想要让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可不是他朱标亦或者朱元璋一道圣旨就能解决的。
这其中的问题太多太多,就算是满朝文武一起日日夜夜的探讨,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朱标的想法也不言而喻,他想要提前把后世的一些招募人才的方式加入进来。
后世之中,全国上下任何有关于民生的事情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
也因为如此,在各大部门的严控下,在部门的集思广益之下,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同样,朱标觉得如今的大明王朝恰好就是需要这种模式,招募出各种精英人才,而非只是会读圣贤书的书生。
只是,他知道,自己的想法太超前了。
任何东西,一旦超前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
如果往好的说,那自然不言而喻,可如果往坏的说,那后果不堪设想。
就拿后世一个首富来说,朱标前世的时候,就听过一个首富的故事。
这个首富姓陈,在全国网络时代属于混沌时代的时候,他便超前的想到了很多东西。
通过超前的思维和目光,他很快成为了国内首富。
但,也正因为超前的思想,导致他退隐江湖,一落千丈。
而这个让他一落千丈的事情,就是一个名叫网络电视的科技。
记得这个首富提出来的时候,时间还不过是二零零几年。
当时提出来后,他砸了几百亿资金投入。
可结果回报却让他欲哭无泪,说是惨不忍睹都不为过分。
而就在他悲惨无比之后的短短几年后,网络电视开始流行,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物品。
但那个时候他已经退出了这个市场,并且还是带着亏损几百亿的结局离开的。
而这便是超前的坏处。
不是产品不好,也不是他的思维有问题,而是生不逢时。
闲话不多说。
带着这个念头的朱标,也怕自己超前的思想得不到众人的认可,甚至弄巧成拙,故而他才会主动询问朝廷中最大的两位文官。
第一个文官李善长的回答已经出来了,他是表示不需要更改。
剩下的就是看刘伯温了,如果刘伯温也是这个想法的话,那他心中的话就不打算在朝堂里面说出来,而是等没人的时候,单独跟自己父亲说。
也很快,刘伯温似乎猜测出朱标的想法了,当下便不紧不慢的道:“启禀殿下,臣认为,科举制度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的至关事情,而太子所想,应该是想要让人才更加多一点,可正如李大人所说,如果增添名额的话,不但起不了什么好的作用,反而会拉低整体的水平,故而臣也认为,不需要在其中增添什么其他的流程。”
一番话下来,刘伯温的意思和李善长想的一样。
听到这里,朱标叹了一口气,做好了沉默的准备。
只是就在这个时候,刘伯温又开口起来。
“但,臣认为,如今大明王朝刚建,全国上下都属于百废待兴状态,故而如果殿下有什么办法能够提拔出更多的人才,那么臣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哪怕说是改变科举的一些制度,臣都认为好处大于弊处。”
最后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表明态度,但也算是支持朱标的想法。
果不其然,当听到对方的话后,朱标心中猛然一喜。
有这朝廷头号文臣带头支持,接下来就算他说错了什么话,也不用担心,因为自己是顺着刘伯温的想法说的啊。
这不,朱标连忙点头的道:“嗯,本殿下与刘大人所想一致,如今大明朝刚建立,全国上下百废待兴,如果按照以往的科举制度,对于大明如今的国情并没有太大的利处。”
回答完,他又看向朱元璋道:“启奏陛下,儿臣有一事斗胆提出!”
这一次,朱标十分严肃。
看到如此严肃的朱标,朱元璋立马跟着紧张起来,连忙坐好,然后同样严肃的道:“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