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二章:咱得替标儿扫除障碍啊......
    第四十二章:咱得替标儿扫除障碍啊......

    增设科目中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将全部进入科学院任职,并不会纳入三省六部的行政体系中。

    而这个科学院,乃是隶属于东宫的职能机构!

    朱标将事情解释得很明白,这批人由东宫养着,不会抢你们这些读书人的饭碗。

    果然,他这么一解释,总算堵住了天下读书人的悠悠众口。

    毕竟,从各省选拔出进京赶考的举人,无一不是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

    再者,参加会试的一万多名考生中,最有只有一百多人能进入殿试,成为今科进士。

    名额本来就少得可怜,这些读书人岂能容忍这些不三不四的人也来赴考?

    所幸朱标考虑周到,这才让京城里的读书人安心不少。

    不过,这一边读书人的情绪虽然稳定了。

    可是又有官员站出来反对了!

    最早是户部一批官员联名上奏,如果科学院隶属于东宫,那科学院的支出,该由谁来负责呢?

    言外之意再清楚不过了,既然你太子殿下不打算将科学院纳入三省六部的行政体系。

    那你以后当然不能从国库和户部伸手要钱了!

    对此,朱标慷慨地予以回应——科学院一应支出,均由东宫全力支持!

    朱标回应后,当晚,文官集团弹冠相庆,一阵欢呼!

    所有人都知道,科学院明摆着就是太子改革科举的产物。

    如今科学院全由东宫养着,那么这就意味着,之前太子通过政策协商会给国库增收的五百万两银。

    可就全部泡汤了!

    “父皇,户部这帮杂碎,欺人太甚!”

    御书房里,朱标气得面红耳赤,大骂一帮户部官员无耻之尤。

    这一次,朱标觉得失策了,他万万没想到,这些文官集团竟然如此阴险!

    “父皇啊,儿臣之所以大力改革科举,难道不是为了国家吗?难道儿臣增设考试科目,设立科学院,是为了一己之私?”

    “父皇啊,儿臣想问一问,这大明到底是他们文官的大明,还是我们老朱家的大明?”

    朱标眉宇间闪烁着一丝愤怒。

    胡惟庸这些人,为了个人利益,完全不分青红皂白地反对自己!

    朱元璋也隐约动怒了,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默默在心里盘算着。

    等日后自己退休,标儿登基,他还能压得住这些元老重臣吗?

    咱是不是应该在他上位之前,扫除这些障碍?

    老朱心中冷笑不已,标儿现在是太子,明摆着是自己的唯一继承人。

    可这些人为了谋取私利,只顾一味反对标儿?

    要是将来他当了皇帝,这些手握重权的臣子,还会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朱元璋隐隐有些担忧。

    看来,为了标儿能够顺利上位,咱不得不采取一些手段了......

    “父皇,现在国库和户部既然不愿给科学院掏钱,您可不能再见死不救了啊!”

    “要不,您从内帑里拿出些资金,支持儿臣?”

    朱标见老爹还在发愣时,冷不丁试探了一句。

    朱元璋连忙从思绪中回到现实,被朱标这么一问,顿时哑然失笑。

    “哈哈,标儿,你这孩子绕着圈子和咱说了这么多,不就是想让咱从内帑里掏钱?”

    “行,咱答应了!不过前提是,内帑里得有钱啊......”

    朱元璋一脸狡诈笑容,让朱标当场怔住。

    好家伙,朱标直呼好家伙!

    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在他面前哭穷?

    他人傻了,原来老爹也是有心无力啊!

    大明朝初立,即便是朱元璋这个地主头子,家里也没余粮啊!

    朱标想了想,难怪皇宫的日常开支一再缩减,看来老爹内帑的确没多少钱了......

    他不久前去皇宫探望他老娘马皇后,发现一件事,他老娘为了给皇宫省钱,把自己发髻上的金簪换成了银簪!

    这么一想,朱标释然了,还好上次政策协商会自己有五十万两的分红。

    不然东宫也捉襟见肘了。

    一念至此,朱标现在只想搞钱了......

    就在朱标想着如何再捞钱时,朱元璋一席话,忽然打断了他的思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标儿,等你日后当了皇帝,咱这大明不都是你的了?你那科学院,也就成了皇宫直属的机构,这些臣子,自然不会反对你了......”

    “标儿,要不朕提早退位,将皇位传给你?”朱元璋也冷不丁试探了一句。

    朱标听了,脑袋摇得和拨浪鼓似的:“别啊父皇,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朱标愣了愣,“你这痴儿,天底下还有人不愿当皇帝的?”

    .......

    几天后,随着科举改革的消息昭告天下后。

    全国各地,无数人风尘仆仆火速赶往京城!

    他们中有扛锄头的农民、和尚、道士、渔夫、木匠......

    但凡觉得自己满足了科举新增科目要求的人,几乎都兴奋不已,干劲十足!

    无论贵贱,唯才是举!

    这句铿锵有力的标语,让天下无数人记住了远在京城的太子殿下!

    商人,工匠,奴仆,乐师,道士等等人,纷纷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前途!

    也正是因为科举改革的消息传遍天下,一夜间,太子殿下的声望水涨船高!

    这些人在赶往京城途中遇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兄弟,你也是去东宫考试的?”

    “巧了,兄台你也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