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五章 李世民的真实目的(2/5)
    自己累得像条狗,对方乐得像只鸟。

    这样的反差,李世民越看越生气,偏偏又无可奈何。

    所以只能示意房玄龄去找李恪坦白,这才有了眼前的这种状况。

    “殿下,这华夏书院到底在哪?”房玄龄好奇的问。

    “不在安州。”李恪神秘兮兮的回道。

    “不在安州?那在什么地方?”房玄龄好奇的问。

    “到了地方你就知道了。”李恪回。

    “可我听说这华夏学院就在安州的某个大山之中,难到不是吗?”房玄龄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李恪乐道:“当然不是了,您知道谣言跟真实的差距是什么吗?是一个天和一个地的区别。”

    李恪在安州自建了一个码头,带着李世民等人来到码头上之后,房玄龄好奇的问:“这华夏学院到底在什么地方?”

    “具体是什么地方,本王说了您也不知道,只有到了地方你们才知道。”李恪解释道。

    “需要坐船?”房玄龄继续问。

    “我们需要乘船是三天左右,才能到达目的地。”李恪解释完之后,对李世民说道:“父皇,不妨让跟着的千牛卫们出来吧,儿臣担心上船之后他们会出什么意外。”

    李恪这话可一点都不夸张。

    一旦李恪带着李世民乘船走的话,千牛卫们肯定会驾着小船跟在李恪大船的后面。

    李恪设计的船是飞剪船。

    由于没有动力系统的缘故,现在的船速跟内燃机、核动力船相差很大一截。

    不过,在李恪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改进之后,终于造出了现在的飞剪船。

    这种飞剪船减少大量的上层建筑,不仅改善了船舶稳性,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帆的作用,船几乎贴着水面航行,极大的减小了阻力,提高了航速。

    飞剪船船长93米,宽16.2米,深9.1米,航速稳定在12-14节。(一节等于每小时一海里,即1.852公里)

    这样的速度行驶在江面上,普通的小船根本跟不上。

    何况江面上有许多暗礁存在,小船行驶起来难度极高。

    就算这些都能解决,可飞剪船对不明来物的并不友好。

    飞剪船上面有李恪自行研究的攻击武器,一旦小船靠近飞剪船的射程范围,飞剪船上的船员就会毫不客气的发动攻击。

    这也是李恪劝千牛卫跟着他们一起走的原因。

    他们要是偷偷跟着死在江面上,又或者被飞剪船给弄死,那就只能说遗憾了。

    李世民什么时候见过这么大的船?

    呆呆的站在码头上,看了一遍又一遍。

    唐朝前期最标准的远洋海船一般长二十丈(67米),载六七百人,合二千石左右。

    安史之乱后倒是有个人组织了五个州的力量,花了三年的时间,才造就了一艘载量1万石左右的巨轮。

    那样的巨轮也只是比李恪这艘飞剪船稍微大了一定,可是无论是从承载量还是从航速上来说,都要比李恪的飞剪船差上几个档次。

    一艘飞剪船一般配置了120为船员,当然都是经过李恪特殊训练之后的船员。

    这些船员如今已经在船上工作了有两三年,经验已经相当丰富。

    李世民示意在暗中的千牛卫显身之后,几人陆续登上了飞剪船。

    李恪一直知道有千牛卫跟着,但是不知道居然有二十多个千牛卫跟在身后。

    他好歹也是个高手,但对这些人的行踪竟然没有丝毫察觉。

    不得不说,李世民还是有点手段的。

    也是,没有手段怎么可能杀兄杀弟?

    逼得自己老爹退位呢?

    李恪的船队总共有十一艘飞剪船。

    其中有一艘飞剪船长期闲置,除了正常的试航之外,不会有任何任务。

    这便是飞剪船中的吴王号,也就是李恪等人现在乘坐的这一艘飞剪船。

    吴王号在众多飞剪船中不算太大的,但也不算是太小的。

    只能说中等吧,在它之下,还有五艘65米左右的飞剪船,在它之上还有几艘112米左右的飞剪船。

    这些船总共组成了五个船队,每个船队一大一小,定期向远海给李恪带来全世界各地的新鲜东西。

    目前为止,这五个船队都没有返航,回来的时候应该都到了年底。

    吴王号主桅高61米,全船帆面积3760平方米。

    由于多帆的设计,使得建筑面积十分有限。

    除了船舱之外,船身还建有一栋三层楼的船体。

    整体的舒适性相当不错。

    上船之后的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左顾右盼。

    很是稀奇的打量着整艘船体。

    PS:这两天无论是评价票还是鲜花都很惨淡,说实话,一点影响是没有的,今天打字一直卡壳,原本想好的情节,就是打不出来,很是恼火。细心的书友可能都发现了,今天的更新比较晚,实在抱歉,心态有点崩,正在自我调整。今天更新可能不会准时了,先通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