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七十章 宰相之位,整改佛道! 【8】 大唐之少年皇帝 第一百七十章 宰相之位,整改佛道! 【8】 . “说吧,你想举荐何人?”
李元景淡淡说道。
“臣想举荐吏部侍郎王圭,担任此二职,王侍郎乃是胸怀若谷,更是有文武韬略,王侍郎在前朝进入过秘书内省,其祖父更是南梁尚书令王僧辩之孙!”
“无论是个人才能,家族背景,绝对是上上之选!”
韦挺话音刚落,满朝文武议论纷纷。
整个朝堂之上,所有人都盯紧了这两个职位,而没想到韦挺率先出列谏言,让许多人措手不及。
当然朝廷之中,立刻又几位文武朝臣出列,高呼:“臣等附议。”
其中有西平郡王薛万彻、礼部侍郎冯天刚,还有其他几人。
而京兆尹刘弘基、尚书右丞高士廉、太仆寺少卿长孙无乃等人脸色难看至极。
没想到这韦挺一干人等也早就做好准备。
李元景看着满朝文武,高声道:“众爱卿以为怎样,这吏部侍郎王圭可有资格,尔等可有“四六三”异议?”
陛下刚刚发言完毕。
京兆尹刘弘基立即出列高声道:“王侍郎如今年事已高,恐怕年老体衰,不能胜任,臣建议由尚书右丞高士廉担任此二职位。”
“尚书右丞高士廉,也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早年也任职隋朝治礼郎,如今正值壮年,体力充沛,最适合宰相一职还有吏部尚书。”
刘弘基这话简直一个嘴巴子打到了王圭脸上,这可是嘲讽王圭年老体弱,不能干活,这还当什么宰相?
王圭则是气的身子发颤,他就算心性再好也忍不住这般嘲讽。
韦挺也转头看向刘弘基,脸上满是戒备。
随后,长孙无忌的几个兄弟,站了出来赞成刘弘基之言。
大殿之上两派泾渭分明,以王圭为首和以高士廉为首竞争。
其他人要么是中立,要么就是没打算竞争。
韦挺又站了出来高声道:“陛下,王侍郎德高望重啊!”
朝堂之上,又是再起波澜。
高士廉一派人,强烈反对,陈述利害。
李元景舒服地坐在龍椅之上,见到朝中大臣你一句我一言,互相争论,与前些日子佛道争论的激烈也不差许多。
看来这人事只要调动,便会出现利益之争。
长孙无忌急流勇退,自己是安全了,可朝堂之上又乱成一片了。
当然朝臣们互相争论,这受益的自然是皇帝,此刻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李元景想起一年前,任命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代替原来的裴寂、封伦、刘世龙,没有人有异议。
看来如今大唐外部扩张,内部稍微稳定,这就要开始争夺利益了。
由此看来,这宰相之位和这吏部尚书之职,对众人来说可谓诱惑巨大。
毕竟,大唐盛世将来,若能混一个宰相之位,后世便能称颂。
李元景则吧目光看向了其他人。
郭嘉、杨恭仁、李靖、杜如晦、房玄龄、魏征、萧瑀、长孙无忌等人全都未曾出列,显然是中间派,也不想参与其中。
......
李元景见朝堂之上争论越来越激烈,他并不放在心上。
他又看了一眼那边长孙无忌,这才是高士廉的真正靠山呢。
李元景只发现长孙无忌如老僧入定,仿佛此事与他毫无关系,可谁都明白,高士廉乃是长孙无忌的舅父,更是秦贵妃的舅父。
这一层关系谁都不敢轻视。
韦挺、王圭也看不穿为何长孙无忌未出列谏言,还在那不声不响,置身事外。
......
李元景戏谑看着长孙无忌:“尚书左丞长孙无忌,你没有意见吗?”
太极殿内,寂静一片,所有人注视长孙无忌。
“臣有奏!”,长孙无忌尴尬一笑,出列说道。
韦挺、王圭等人屏息静气,长孙无忌终于要上奏了,他们想看看这老狐狸有何后招。
“臣想请问陛下,那犬上等三十名熟悉大唐文化的东瀛人如何处置?他们没有作奸犯科,也没有愧对陛下恩典,陛下是否开恩?”
李元景看着长孙无忌侃侃而谈,满是无奈,看来这长孙无忌也不想置身其中。
“朕问你是对这职位究竟该如何安排,而不是其他的事情!”
长孙无忌被点名,正面回应此时,他脑海中闪过妹妹的话。
“陛下,臣觉得此事乃是交由陛下明断,陛下乃是明君自然能够分辨各人才能......”
长孙无忌没有表态,只是拍了个马屁,混了混过去。
所有人都静静听着,没想到长孙无忌,丝毫没有站到高士廉的队伍中。
这让王圭、韦挺觉得胆战心惊,如此置身事外才是可怕的对手。
这可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一击致命。
“朕已经想好了,王圭听旨!”
“臣在!”
王圭脸上闪过一丝激动,他乃是吏部侍郎,若是长孙无忌一辈子职位不变。
王圭他可要一辈子做吏部侍郎了,如今还能兼任尚书左仆射,成为大唐宰相之一。
而高士廉等人还有长孙无忌满是失望。
“你原本是吏部侍郎,现在朕命你任职吏部尚书,接手原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之职,朕命你可以进入政事堂与其他宰相一同商议!”
“谢陛下!”
震惊!
陛下只让王圭担任吏部尚书,并没有将宰相之位给他. ......
“高士廉听旨!”
“臣在!”
高士廉应声出列,面色激动万分,看来这宰相之位......
“你原本是尚书右丞,现在朕命你为尚书左仆射,接受原宰相长孙无忌之职,定要好好管辖六部之事!”
“谢陛下!”
郭嘉、李靖、魏征等人早就看明白,陛下绝对不会让某一派实力过强。
若是过强,便违背了制衡之术,秦王党、太子党、中立党就像三足鼎立,少了那只脚都撑不住大唐帝国。
......
“房玄龄、杜如晦?”
“臣在!”
“臣在!”
“前些日子那建元律颁布如何,其中有关佛教法律条令的是否已经开始实施整改?”
杜如晦禀报:“已经推行下去,长安城内外率先实施,已经将小寺庙、多余寺庙进行拆除推毁,如今已拆一百四十座寺庙,僧尼还俗三万余人,解放奴役五万,收回良田百倾,更查抄多余香火钱共七十万贯!”
嘶!
杜如晦话音刚落,满朝文武为之震惊无比,这可比刚刚令人震惊的多。
长安乃是帝都,信佛之人无比之多。
三万僧尼啊,长安帝都不过百万人口,这三万僧尼若是种田、打仗,岂不是国力大增?
怪不得傅奕七次上0.9书李渊呢。
其他更不用说。
那七十万贯,恐怕还是僧尼们挥霍完后的钱,足见国家财富藏于寺庙之中。
“那长安城内还有寺庙吧,不是说会有所保留......”
李元景迟疑道。
“是陛下!长安城内外保留大寺庙七所,小寺庙十六所,里面的僧尼全都发放官府通牒,多于法律人数统统遣散,为了保证寺庙之人是真心修行佛理,而非滥竽充数!”
杜如晦汇报完后,李元景十分满意。
李元景漫不经心道:“佛教如此,那道教也要这样,道士道姑滥竽充数之人也是不少,你也要按法律执行下去!”
杜如晦应了:“是陛下!”
所有人听后浑身一震,道教乃是大唐国教。
看来陛下只要强国,挡了强国之路统统都要整改治理,才不管你究竟是谁。
-
今日码了两万字,求点花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