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百一十二章 溜须拍马,献女入宫! 【5】 大唐之少年皇帝 第二百一十二章 溜须拍马,献女入宫! 【5】 . 建元二年,十一月。
自吐蕃的疆域被大唐吞并后。
大唐朝廷便执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大唐帝国内部从谏如流,轻徭薄赋,鼓励商业工业,以农为本,厉行节约。
大唐帝国外部,平定外患,设立都护府尊重夷狄风俗,促进民族融合。
四方诸国万朝来贺,皇宫四方馆内的使者络绎不绝从各国赶来。
现在所有人都期盼建元盛世的到来。
如何才谓盛世?
民富国强,饥者有饭吃,寒者有衣穿,农者有田耕。
两年的时间。
在李元景的统御之下,大唐十道,但凡大唐能够统辖的州郡基本已经如此。
当然山沟偏远的里还不一定,但总体上来说大唐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
李元景自然是志得意满,他命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进行着两年来的功绩统计。
随后将功绩一一刻在朱雀门外的无字碑上,供来往百姓膜拜,也有让后世之人瞻仰的意思。
其中长孙无垢、萧美娘、杨妃、韦氏姐妹等妃子。
还有长乐公主、高阳公主、太平公主、晋阳公主的名字也与李元景的名字一同刻在功绩碑上。
按理说古代有名讳,比如遇到皇帝或尊贵的人不能直呼其名。
尤其是女子甚至不能将其闺名告知他人。
这也是古代女子名字极少流传下来的原因。
可李元景不管,他自然要让他的爱妃与他一同流芳百世,千古留名。
当然功绩碑上,少不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郭嘉、白起、萧瑀、墨子、李时珍等人的出现......
其实也可以说这功绩碑乃是李元景的自传,凡与他有关的都能记录在上。
这块碑高三十三米,宽七米,足够记录李元景的一生了。
......
吐蕃灭国屠光之后,长安城内百姓对这事的八卦少了许多。
毕竟人都死了热度总会下降许多。
现在百姓们纷纷都在议论一件事,便是那长孙家族的书铺、纸坊。
前些日子,大唐国舅长孙无忌与长安富商郑凤炽联手拿下造纸术秘方。
长孙家族可是名动京城!
山东士族崔、卢、郑、王纷纷唉声叹气,大骂长孙无忌这个老狐狸,拉了外援进来。
随后长孙无忌便与郑凤炽合作。
立刻买下了长安城内三十七家纸坊、印刷坊,立刻进行生产。
这件事情对士族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他们既没有垄断纸张、书籍,又没有拿到造纸术秘方,生产书籍、纸张来获得天下士子们的支持。
可以说亏炸了。
当然这对天下寒门士子甚至是农、工、商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情。
工部生产的纸张、书籍本就不够长安城人民消费,供不应求。
如今长孙家族的加入,自然加大了长安城纸张、书籍的产量。
长安所有人都对陛下欢呼歌颂,陛下对着造纸术秘方不敝帚自珍,可以说真是为国为民。
顿时间,长安城的纸张、书籍被工部与长孙家族垄断。
长孙家族获得了空前的声望。
士族们纷纷咒骂长孙无忌......
可又有一件事情出来了,陛下竟再次拍卖造纸术。
这可让长孙无忌气得吐血,原本是工部与长孙家族吃一块蛋糕。
现在又要多一个家族......
随后自然是被清河崔氏以三百十万贯拿下。
崔氏纸坊、崔氏书铺也开满了全城。
再次拍卖造纸术。
太原王氏以二百八十贯拿下。
当然他们身后也有商人的支持。
每一次拍卖价格自然下降,但国库可是赚得钵满盆满。
造纸术卖给了七家。
长孙家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博陵崔氏、弘农杨氏、京兆韦氏、河东裴氏。
足足赚了一千四百万贯,收缴国库。
顿时间,长安城内纸铺、书铺如春笋般长了出来。
不少士族将书铺、纸铺开到了其他地方,进行盈利。
李元景对这样的情况十分满意,他有造纸术并没什么用,但是若交给了士族们,自然会让天下百姓都用得起纸。
毕竟这天下有些事情少不了士族。
......
又是新的一天。
朝会开始。
文武百官各自就列,进入了太极殿上。
李元景已经坐在了龍椅之上,双手扶着龍椅,环视着文武百官,只见他们个个振奋无比。
文武百官可是亲眼见证大唐帝国,从废墟之中爬起,到了如今昌盛的局面。
全都是靠眼前龍椅之上的俊朗少年。
谁的心里不是火热?
前些日子后宫礼聘名门士族、权贵豪门之女,许多人把自己的女儿、侄女都送入宫中。
希望陛下能够快快开封自己的女儿......
这样还不是扶摇直上?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
“臣萧瑀有奏!”
萧瑀率先出列。
“念!”
萧瑀开口说道:“陛下大慈恩寺的玄奘法师已经率佛门弟子从青藏高原回来,亡魂超度顺利,恳请陛下封赏他们,莫要寒了天下的人心!”
李元景还没开口说话,好多朝臣都站了出来。
“.〃请陛下莫要寒了天下人的心!”,这些信佛的朝臣站出来喊道。
李元景挥了挥手,笑道:“此事我自有主张,封赏已经准备好,莫要多说!”
萧瑀刚要张口,却被李元景威严的眼神一扫,便闭口不言。
如今李元景的龍威可是深入人心。
“还有何事?”
来俊臣出列朗声道:“陛下英明神武,仁慈宽厚,乃是民心所向,天下归心啊!”
来俊臣话音刚落,所有文武百官面面相觑,不知道来俊臣又发什么疯。
这马屁......
李元景无奈道:“有何事就说,莫要弯弯绕绕!”
“陛下!今年晋阳公主诞辰之时,您曾经大赦天下,让刑部三百九十名死囚放回家乡,还赠给他们盘缠,本是明年让他们回京,没想到今年秋收之际......”
来俊臣故意顿了顿,让大臣们满是好奇。
“这三百九十名死囚(了诺好)一个不少,全部回到刑部!”
嘶!
所有大臣倒吸一口冷气,被震撼到无以复加。
这些人是傻吗?不会跑吗?
李元景听后龙颜大悦,他故意问来俊臣:“你可知道他们为何不跑,朕可没有派人跟踪他们!”
满朝文武纷纷面露鄙夷。
来俊臣接过陛下的眼神,激动道:“他们回到家见到了大唐的变化,他们认为陛下文治武功远超秦皇汉武,对陛下佩服五体投地,个个感恩戴德,不畏生死,慷慨回到刑部赴死......”
“此乃是陛下之威望啊!”
“人心臣服,天下归心!”
来俊臣脸不红心不跳,溜须拍马功夫足见一般。
李元景有些脸红,他点了点头赶紧制止来俊臣继续奉承,“众位爱卿,这三百九十名死囚,个个忠肝义胆,不畏生死,想必他们已经改过自新,不如......”
-
正在码字,求波鲜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