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百九十五章 补偿秦贵妃,开文武科举! 【4】 大唐之少年皇帝 第二百九十五章 补偿秦贵妃,开文武科举! 【4】 . 不久之后。
李元景吃饱喝足,足足喝了一大饮品,晚饭也不用吃了。
而长孙无垢早香汗淋漓,坐在了地上,涣散的目光逐渐凝聚起来。
李元景嘴角勾起笑意,戏谑看着长孙无垢。
只见她小脸嫣/红,像喝醉酒似的。
当然这也因为李元景前往幽州,长孙无垢多日未被滋/养有关。
长孙无垢慢慢呼吸平复下来,意识渐渐清醒,她抬起美眸狠狠瞪了一眼李元景。
饿死鬼!
李元景俯视她笑道:“今日大殿上,朝臣们可夸秦贵妃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呢!无垢还要坐在地上吗?”
说完长孙无垢抱着兕子站了起来,刚要往榻便走去,美腿一软,惊呼一声,就要瘫成泥软下去。
李元景赶紧大手一揽,扶住了她小屁/屁,“怎么回事?”
“还不是你!这么用力,真是没见过你这饿死鬼!“五六零””,长孙无垢娇哼道,她刚刚竟哭了出来。
这些日子里,长孙无垢垂帘听政,她自然养成了一副贵妃威仪,可惜在陛下面前,恢复了小女人姿态。
若是大臣们见到长孙无垢这娇颜嗔怒,定会瞠目结舌,秦贵妃在他们眼中可是圣洁守礼高贵无比呢。
长孙无垢幽怨说道:“玉环妹妹、妃暄妹妹、后宫许多姐妹都想你了呢,你这一走便是数十天,丝毫不照顾我们的想法。”
李元景将她扶到了榻上,随后叹道:“朕不是御驾亲征了吗,那辽东可是国事中的国事。”
“是吗?刚刚我可见到媚娘妹妹一脸吃饱的样子,丽娘、徐惠也是如此,带回来的那傅氏姐妹还算貌美!”
长孙无垢淡淡说道,她语气中有淡淡的酸意。
长孙无垢又问道:“我刚刚见媚娘好像一瘸一拐,你可要好好对待她呢!”
话音刚落,李元景俯身到她耳边诉说了武媚娘的小心机,为了更好开花结果。
“混蛋呀,她才十二岁呢!”,长孙无垢紧蹙秀眉。
“朕已经给她服用了药物,自然保她无忧!”,李元景安抚说道,他可不认为长孙无垢在嫉妒武媚娘怀了呢。
随后李元景将兕子抱到了一旁放下她,然后回到榻旁,将长孙无垢赶上了龍榻。
伸手拉起薄纱帷幕,开始补偿长孙无垢。
这一晚离别了多日的夫妻,只能用行动证明自己的爱意直到天亮。
......
当晚大唐朝廷便昭告天下,进行建元三年的第一次科举。
第二日,长安城内各地的士子纷纷从报纸上、官府通告上、坊市酒楼中知道了这事情。
所有士子全都摩拳擦掌,今年科举改革,若是能中了进士,也不愧对家人们的支持,毕竟那纸张、国子监学费,在长安的生活费极为昂贵。
今早。
礼部的科举部门口早就占满了士人学子,他们纷纷前来报名。
大唐科举的报考条件已经改革,学子们的来源无法几种。
一来自私塾、皇宫修文馆,这些人大多是权贵功臣、士族世家之后,这类人少但水平较高。
二来自各地的官学,大多是寒门子弟,这类人最多,水平参差不齐。
三来自乡野之间,由隐士教授学业,这类人最少。
可以说,今年科举的士子超过往年的两倍,足有六千多人,好多人都是从各地赶来。
科举之所以火爆,与科举改革有莫大的关系。
不论出身背景,只看成绩。
还有,资助寒门士子赴京赶考。
建元二年,年末之时,李元景曾吩咐让礼部尚书于志宁,在各地设立学子庄、学子库,让各地寒门士子路过之时,可以勉强能够温饱,让他们继续上路。
还有一点便是今年科举将会扩招,还有武举的出现......
......
此时刚刚朝会结束,李元景正在甘露殿与核心大臣们商议,六年义务制教育。
大臣们进殿后,李元景自然招太监,搬来了椅子,让他们坐下。
随后将六年义务制教育和兴建小学的事情提上了日程。
大臣们屁股还没做热,便听到了陛下的一番高谈阔论。
这是在有些难为人。
昨日,长孙无忌在大殿上说的兴建小学,强制百姓义务制教育,没想到今日就要准备。
而且最关键是,小学还是完全免费,还要在各州各郡,这对地方财政压力太大了。
兴建小学自然很好,普及大唐孩童的知识,可这花费实在高昂,大唐拿不出来。
一座县级小学,少说每年也要一千贯置办。
大唐若要在国内全部普及,少说也要上千座小学才行,这支出简直是天文数字。
即便纸张、书籍价格下降,但也不是每个人能够承担。
“陛下!这想法是好,但不可能实现,岭南道、剑南道好多地方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萧瑀立刻谏言说道。
李元景皱眉说道:“那怎么办?朕要让大唐百姓提高识字率,减少文盲,增加国民素质,你们给朕想个法子出来!”
郭嘉出列迟疑道:“臣有一策,既可以推行义务制教育,也能不妨碍大唐朝廷财政正常运转. ........”
“说!”
“全国普及六年义务制教育,免费上小学,不可能,但若是在关中先进行推行,学费减少七层,再由士族世家的纸坊进行援助纸张、书籍,如此一来费用大减......”
此话一出,甘露殿内大臣们纷纷同意。
这样一来朝廷也拿的出钱,百姓们也能收益,至于士族们也可以借此机会传播名声,三者一同收益最好不过。
李元景也很是同意,义务制教育在大唐第一次出现,大臣们自然不信,先让关中成为实验改革之地也好。
随后,礼部尚书于志宁又汇报了科举取士的具体规章细节。
他拿出了名册交给了李元景,这些事主考官与监察使的备选名单。
主考官来自士族世家,或朝中治世能臣,或长安大儒,稍有资历学问全部记录在内。
而监察使来自大唐六部之中,凡是名声较好,为人正直都选入其中。
这自然为了防止礼部垄断科举考试的监察使之职。
李元景这些名字后面都有各自优点、擅长方面,他勾了几个名字,便交给了于志宁。
其中房玄龄自然为主考官,负责进士的策论,他擅长治国之术,李元景选他的目的是为了甄选能吏,所以科举取士的风向便会偏向富国强民,而不是诗词歌赋。
副考官孔颖达为副2.5考官主要负责明经,负责儒学经典......
至于武举负责人乃是白起,一切交由他管理。
武举分为骑射、步射、马枪、兵法笔试......
其中若不能熟读历史上兵书,自然无法成为最优秀的那一批。
毕竟,武举的状元、探花、榜眼,又要有策略计谋,也要有武艺在身,二者缺一不可。
若是缺了谋略计谋,只能成为冲锋陷阵的将军。
......
李元景对此次科举考试十分兴奋,谁也不知道能选出什么优秀的人才。
大唐朝廷如今求贤若渴,就怕没有优秀人才。
突然有人恭敬说道。
“陛下!大唐有一隐忧,若是不除,百年之后大唐帝国毕竟分崩离析!”
话音刚落,众人转头看去,正是那鸿胪寺少卿韦挺。
他面色严峻开口说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