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百七十一章 朝廷纷争,处置陈子昂。 【1】 大唐之少年皇帝 第三百七十一章 朝廷纷争,处置陈子昂。 【1】 . 朝会开始。
岭南道行军大总管杨师道立刻出列禀报南方战事。
“陛下,南夷五国已经灭国,其中婆洛门教在泰缅两国的百姓,还有我军摧毁之下,毁于一旦!”
“其中祭司、贵族,佛像、寺庙多出被捣毁,凡是有关婆洛门教的书籍也全都焚毁。”
“一切鼓吹宗教信仰的人,全都杀死。”
杨师道看了一眼陛下缓缓说道。
“好,朕自然要将这腐朽的大厦退倒,再重新建造!”
“于尚书!你要尽快派遣儒家文士前往南夷五国,宣扬汉文化,普及儒家学说,以控制他们!”,李元景对着礼部尚书于志宁沉吟道。
“是陛下!”,于志宁一脸笑意,儒家学说兴盛数百年,不是没有道理,现在统治中南半岛的百姓最合适。
杨师道继续禀报:“陛下,臣之前已经设置了安南都护府,分别设置五镇,分别是泰镇、缅点镇、真腊镇、扶南镇、林邑镇......不知道对这五镇采取什么策略。”
大唐对吞并的土地只有两种。
第一种,类似东瀛,让这块土地成为殖民地。
第二种,类似辽东,让这块土地上的百姓迁入大唐境内,让大唐境内百姓迁往这块土地,互相交融。
前者属于剥削压榨,后者是民族融合。
“暂时不要进行移民,大唐国境内外族19实在太多,先让他们成为殖民地吧!”
李元景的话,得到了文武百官的同意。
殖民地的成本可是极低,只要有一支军队镇压安南五镇便可,类似东瀛......
若是移民,大唐朝廷可承受不起。
李元景笑吟吟道:“安南五镇收入囊中,这东南亚的港口也可以开起,到时候与中亚、欧洲可就极为方便!”
“这港口设立在泰缅两国的西面,那里位于孟加拉湾,孟加拉湾对面便是天竺......”
“大唐朝廷缺钱,只有开通港口,通商贸易,收取商税,才能负担帝国建设。”
这话一出,李元景也有些脸红。
“陛下不可啊!泰缅两国西面,都是原始丛林,几乎人迹罕至,若是物资搬运,兴建码头港口,还要重新征用民夫开辟官道,披荆斩棘......这可是耗费巨大!”
房玄龄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瞪大眼睛连连拒绝。
安南五镇离帝都长安本来就有数千里之远,何况要将大量物资从帝都运往泰镇、缅点镇,而且还要重新在原始森林之中开路。
“民夫不是有泰缅的百姓吗,让他们成为苦力,朝廷事后在分给他们良田。”
“至于缺钱......”
“先把那七王抄家没收的财产先垫上,不是说有八百多万贯、良田数十万亩吗......”
李元景摆了摆手不容拒绝说道。
房玄龄一脸忧愁,那些钱还是要用在关中义务制教育、外城建设、偿还帝都银行债务、吐蕃镇建设......
李元景不理会房玄龄,凡是历代王朝自然缺钱,至于如何能搞到钱,又能不损害百姓利益。
可是房玄龄等宰相要做的事情。
满朝文武同情看了房玄龄一眼,见他已经有许多白发长出,看了这户部尚书可不好当。
“还有,朕要修一条铁路,再研发蒸汽火车,需要户部再拨款一百五十万贯......”
“这蒸汽火车可以说极大增加矿场运输效率,节省人力,到时候矿业产量大增,税收上来,这些修建铁路的钱自然都会回本。”
李元景滔滔不绝说着矿车的好处。
房玄龄气得吹胡子瞪脸,他谏言道:“陛下?您要修路还要铁路?铁的炼制可不便宜!”
房玄龄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
“没错!这铁路事关国家民生,必须要修。”
“陛下,朝廷有钱也不是怎么糟蹋呀。”房玄龄瞪大眼睛说道,“何况为何不用马车拉矿,为何要蒸汽火车?”
朝臣们也是纷纷附议。
铁路?
蒸汽火车?
如今的官道已经极为成熟,干嘛还要修路?
大唐靠牛马拉矿不就行了吗。
李元景顿时无语,若是没有实物,这些老古董无法想象科技的威力。
马匹、老牛再有力气,能比得过不眠不休的机器吗。
李元景幸好今日只是提议,修铁路,造蒸汽火车,将其运用到搬运矿石之上。
至于修建全国纵横交错的铁路,研发蒸汽火车载人,现在还是奢望。
帝都大学堂等七位博士,听到大臣们反对,脸色很难看。
“十五日之后,工部会进行一场比试,马车与火车一较高下!”
话音刚落,李元景狠狠瞪了七位博士一眼。
若是给朕丢脸,小心朝廷不再拨款。
这可让墨子等人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这火车还没研制出来,陛下就夸下海口,简直给他们找麻烦。
满朝文武自然不以为意,到时候英明的陛下可要出丑了。
牛马第一是便宜,想想那精铁要多贵?
成本高,产量低,何况还要铺路!
第二一匹马、一头牛不够,可以多加七八匹。
大多朝臣都见过帝都大学堂的蒸汽机,那玩意极其庞大,很是笨重,怎么可能有畜生好用?
......
“臣有奏,臣要弹劾一人!”
魏征面色不善出列谏言。
“何人?”,李元景面带笑意问道。
满朝文武咽了口唾沫,上一次魏征和马周可是把武尚书给弄倒了呢。
这次又要搞谁?
现在武士彟也正在大殿之上,只不过他职位从工部尚书变成了工部员外郎。
但,朝臣们没有一丝轻视他,武士彟进了天牢,三日之后便被放了出来。
出来的时候,武士彟还面色红润,肚子更大了一些,足见来俊臣好好照顾了一番......
武士彟最近自然闭门谢客,在朝廷之上韬光养晦,偶尔有意见私下进宫禀报李元景。
这也为了防止再发生上一次事件。
魏征朗声道:“听闻陇西恭王李博义手下幕僚陈子昂,这陈子昂为李博义出谋划策......”
“这出谋划策差点导致大唐分崩离析,诸侯王、外族的内外叛乱。”
“没想到,陛下不将其斩首,甚至还封他为官,实在有失偏颇,难以服众!”
哗!
朝臣们也炸开了锅,陛下此举可是奖罚不分呢。
在朝廷之上的陈子昂更是汗流浃背,这可是他的污点,一辈子洗不干净。
李元景为难说道:“大唐正是用人之际,陈子昂在李博义手下,尽心尽力,乃是忠义之士......”
“现在他成为朝廷官员,想必他也会为朝廷尽心尽力。”
李元景的话也得到了许多大臣认可。
一个谋士若857不能为主公尽忠,如何能够为其他人尽忠呢。
但,陈子昂策划这叛乱之事,罪可当诛。
前些日子,李博义全家斩首,那临阵投降的李哲被废为庶人发配岭南道。
为何偏偏这陈子昂安然无恙,反倒升官,大臣们心中更多的是嫉妒之情。
魏征则毫不畏惧,傲然立于殿上,不给陛下面子,非要讨个说法不可。
朝堂之上,也分成了两派。
第一派,房玄龄、郭嘉主张既往不咎,大胆启用人才......
第二派,魏征、萧瑀主张诛杀,以儆效尤......
陈子昂心中慷慨悲愤,他也不愿意陛下为难,他站出列恭声道:“罪臣的过失,差点祸及江山,臣愿意以死谢罪!”
话音刚落,他叩首跪下。
李元景无奈看了一眼他,看来今日他非死不可。
“陛下臣有一计!”,长孙无垢得意站了出来。
李元景哼道:“无忌,说吧。”
“朝廷自然要以示惩处,方能得人心,流放陈子昂可以,只是要流放吐蕃镇,让他在吐蕃镇将功赎罪......如此,即惩罚,也为大唐地方添一治国人才。”
“若是他治理得当,三五年后再将其召入帝都也不是不可以......”
长孙无忌的话也赢得了所有人的赞同。
魏征等人脸色稍缓,他们坚持的是朝廷必须赏罚分明,而不是与陈子昂有私仇,非要弄死他不可。
李元景笑道:“既然如此就按无忌所言!”
“罪臣谢陛下,罪臣定会好好治理吐蕃镇......”,陈子昂泪流满面说道。
-
帮点下鲜花吧!!正在码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