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托陛下洪福,在下那敢造次。”
刘恒回答道,心里却在不停地转,“这个张让真是够狠的,连我这赚钱的东西都想要走,也是啊,谁不想要啊!
尤其像他们这样贪财的人!好吧,那我也狮子大开口来点狠的。”
想罢,刘恒继续说道:“如果张常侍不嫌弃,在下愿将造纸秘法献上。”
“呵呵,不错,审时度势。不过看你这样子,我也不敢给你太大的官免得做错事让陛下为难......
这样吧,看在你出的价码比较的高的份上,给你幽州的三个郡,你看看如何?”
说着有个下人从他手中接过一张纸,递了过来。
刘恒一看,“你个王八蛋!”差点骂了出来,这三个郡不是别的正是玄菟、右北平、辽西。
刘恒心道:‘算你狠,这三个郡正是鲜卑侵扰最严重地方,东边有着高句丽,北面是鲜卑各部’“给我这三个郡,还不如杀了我好!”
想归想,刘恒还是恭敬的叩谢,规规矩矩地交上造纸的方法。
在张让准备送客的时候,刘恒壮着胆子问道:“请问张常侍,另外要买官的人是?”
张让“啪”地将书往桌上一扔,吓得刘恒心里咯噔一下。
片刻之后,张让沉声道:“是辽东公孙氏的公孙瓒和公孙度!”之后刘恒被送了出来。
回客栈的路上,刘恒暗自庆幸:“幸好我抢先一步,否则一旦让公孙瓒和公孙度抢了先,那我可就难办了!”
不过后来才得知,公孙瓒买的是渔阳郡,而公孙度是辽东郡,也就是说刘恒被张让狠狠的敲了一笔竹杠。
不过根据历史记载,公孙度是在公元189年才被任命为辽东太守的,现在却凭白的提前了数年,可见刘恒在这个时代所做的一切已经开始引起了连锁反应。
回到客栈耐心等候任命文书。唯一好的是,这种郡县级官员的任命是没有机会见到陛下的。下面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寻找合适人才以为己用。
刘恒首先想到的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张文远,“张辽是并州雁门马邑人,169年出生,现在才13岁。天那!我不记得有介绍他父母的,这可怎么办哪?”
刘恒心中暗自着急,“还有那个愚忠的每所攻击无不破者的高顺,我一定要赶在吕布丁原之前弄到他们,到时候成立一个特种混合攻击部队,一千重装甲步兵、一千重装甲骑兵、三千轻骑兵、三千轻步兵再加上两千弩兵。
这样一支万人左右的特种混合攻击部队才是真正的野战、攻城所击无不破者,至于其他武将还有机会。
毕竟三国志上高顺死得较早,其才能也最让人惋惜。目前来看只好去并州雁门马邑碰碰运气了。”
主意已定,刘恒一边等待任命文书,一边四处奔走利用儒家经典结交官宦,为将来铺路。
经过再三考虑,刘恒决定首先将书和刘纸献给卢植,毕竟他在当时名望很高,拜九江太守之时迅速平定叛乱,为政清廉、体恤民生,更在黄巾起义前提出许多针对性建议,但汉灵帝刘宏不予采纳。况且他还是公孙瓒、刘备的恩师。
刘恒本打算与这个大儒搞好关系,最好拜他为师,这样将来在参加征讨黄巾叛乱的行动中能得到许多便利。当然利用卢植的名声招揽人才也相对容易。
但是,带着半箱刘纸以及数本儒学名著的刘恒兴奋地来到卢府,得到的答复居然是卢植外出访友,数日内不会回来。
刘恒只得哀叹:“时也,运也!”
其次是蔡邕的府邸。
面对携书登门拜访的刘恒,蔡邕也算客气。因为这种刘纸的热卖对于发展儒家文化有莫大的益处,大概也是因为此点,蔡邕才肯见上刘恒一面。
厅内,蔡邕用眼角余光打量刘恒,这个少年在洛阳跟随刘纸的出现也薄有微名,本以为他定是有钱人家的纨绔子弟,喜美服、斗鸡、溜狗。
可亲眼得见却又不是那么回事,尽管相貌平平、身高一般,却有着一股超越年纪的精明干练,衣饰更像一名士子。
蔡邕平和道:“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成就,不一般,不一般啊!”
刘恒谦虚道:“晚生自幼喜好读书,只想将天下名书读尽,怎奈天下之大,难觅珍本踪迹。相反,一旦珍本为晚生所得,那其他人又将何处寻觅?
故此,几经思索,晚生想出一法,以珍本为底,刻印复制,珍本收藏,以副本满足他人读书之欲。”
蔡邕赞赏地看看刘恒笑道:“孺子此心可赞,但副本多以手书抄写,其速慢矣!”
刘恒心笑:“就知道你有这种想法,书没白带。”
刘恒想着从箱内取出三本《诗经》上前交与蔡邕手中。“晚生想出一刊印之法,不需手抄即可日日造出新书。请蔡先生过目。”
蔡邕大奇,将书本翻开一一对照惊呼:“怪哉,字体、大小一模一样,非人力所及!”
刘恒趁机取出其余几本送上,说道:“这里还有几本一并送予先生,以示晚生景仰之情。”
蔡邕大喜,细细抚摸,道:“想不到还有此等奇事,你且暂留,待吾将此事奏与陛下,必定能够大加褒奖。”
刘恒大惊,心道:“你禀告陛下,岂不是要将我的小命留下?”
遂急忙制止道:“多谢蔡先生关爱,此事陛下已知,并赏赐晚生为玄菟太守,且家父有言要晚生必回家乡。”
蔡邕略感惋惜,却赞道:“孝为先!”
这时蔡府下人走近蔡邕低语数声,蔡邕起身说道:“急事缠身,恕蔡某失陪。”
刘恒尴尬的张张嘴,本想请求见见蔡琰的……走到府门,蔡府下人对刘恒悄悄说道:“小兄弟,你算不错了,多少商人想进蔡府的门,什么钱财、金银珠宝都不管用,倒让你这几本书和纸敲开了,有前途!”
刘恒内心失落,苦笑数声,“我的蔡琰啊……”
几天忙碌下来,刘恒已经对这里的这些大官员彻底死心,十常侍因为敛财对待还是商人的刘恒还算好的,剩下那些自视清高的文人官吏则一个个拽的跟二五八万似的,登门拜访理都不理,还要经常被其府内下人冷嘲热讽。
特别是司徒王允,见到刘恒后不但没有一般意义上的鼓励,反而直接训斥道:“听闻你在幽州刊印的第一本书是《战国策》,这该作何解释?是否你期望大汉如东周般四分五裂?”
一句话吓的刘恒心中打鼓,急忙辩解道:“司徒错怪晚生了,那时晚生正打算刊印新书,恰巧一个朋友前来探访,他说一直想要《战国策》,于是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