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章 是时候雇护卫啦
    谁不爱听好话?

    特别是深陷无助困境中。

    闽越国使者,矮个子,听李轩这么分析,顿时心中大定,很有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感。

    他起身朝李轩行了一礼。

    “多谢小哥。”

    “我这就去馆驿等着。”

    按理,递上国书后,他只要在馆驿安心等宣召就行。

    这不是心急吗?

    敌军随时压境,闽越国等不起啊。

    李轩赞成。

    “你安心在馆驿等着吧,别乱跑了。”

    你要不乱跑,会和人撞在一起吗?

    矮个子连声称是,连声道谢,坚持留下一串五铢钱。

    “一点小小心意,小哥别嫌少。”

    行吧,我收下好了,要不是我,刚才你俩就上演两个鸡蛋引起的血案了,李轩收起五铢钱,送矮个子到门口,目送他消失在人流中。

    闽越国求援,刘彻并没有放在心里,喝光杯里的茶,吃了半个芝士蛋糕,见天色不早,才起身告辞。

    临走,卫青再三叮嘱,就怕李轩忘了。

    “掌柜的,两个玻璃瓶,可别忘了。”

    李轩很想提醒他,两个玻璃瓶四百金,你也别忘了,唉,朋友之间,提钱伤感情哪。

    最后,李轩只是点点头。

    “好,明早派人过来取吧。”

    这么重要的事,哪能派人过来,当然得自己跑一趟,卫青决定明天散朝马上过来。

    “我自己过来拿,除了我,谁来都别给。”

    李轩失笑,这是多担心被抢啊?

    你是不是也像小刘一样,带一队护卫过来押运?

    太夸张了吧。

    李轩腹诽归腹诽,却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应该雇些护卫,既可以看家护院,也可以在他出行时保护他的安全。

    出门带一群护卫,很拉风哦。

    现在,他是大财主,腰包鼓得很。

    享受一下也没什么。

    送走刘彻和卫青,李轩先去挑两个造型漂亮,没有一点瑕疵的玻璃瓶,然后让石头叫人牙子过来。

    人牙子听说李轩要雇人,屁颠屁颠地跑来。

    李轩提要求。

    “要身体强壮,忠心,勤快。”

    “先招一百人吧。”

    “护卫队长得会武功,可以考虑游侠儿。”

    这么多人,茶馆住不下,李轩派石头去找地方,只要地段好,地方大,价格不用考虑。

    待石头走到门口,李轩又把他叫回来。

    “不要建好的房子,只要空地。”

    石头不解,建好的房子多好啊,收拾一下就可以住,为什么不要呢?

    李轩自然有自己的打算。

    “我要建自己喜欢的房子。”

    长安的宅院走粗犷风,空间大,但不够精致。

    李轩喜欢江南园林曲径通幽,加上他记忆力好,过目不忘,穿越之前参观静园,因为喜欢静园的设计,特意留心门票上印的平面图。

    买一块空地,在静园的平面图上做些修改,建造一座自己的园林,是多美的事啊。

    哥不差钱,李轩得瑟。

    何况大汉人工便宜,木材价格低廉,建造成本很低。

    …………

    刘彻回宫,马上让太监孙同山把闽越国的国书找来,不一会儿,孙同山回报,国书在窦太后那儿。

    刘彻很不高兴。

    “朕是大汉皇帝,国书应该送到朕这才对,怎么在皇祖母那里?”

    孙同山见皇帝发怒,忙跪下禀报。

    “陛下息怒,太皇太后有言在先,凡是涉及藩国的奏章,都需先送去东宫。”

    “老奴这就去东宫拿回来。”

    之前窦太后和刘彻关系很僵,窦太后担心刘彻不管不顾,暗中对梁王下黑手,为保证梁王的人身安全,下了这么一条命令。

    梁国是藩国,梁王是藩王。

    闽越国同样是藩国。

    因而求救国书昨天一递上去,便被送去东宫了。

    不知窦太后“看”了没有。

    窦太后眼睛瞎了,所有送往东宫的奏章,以及梁王的信,由心腹宫女读给她听。

    刘彻想了想,让孙同山起来。

    “朕自己去吧,顺便看望皇祖母。”

    祖孙关系逐渐融洽,每天孝敬窦太后的芝士蛋糕大多由宫女送过去,不过要是遇到刘彻要过去,也会由孙同山拎过去,算是他亲自送。

    关系融洽,心结渐去,窦太后不再挑刺,也就没怪责。

    刘彻到东宫,送上芝士蛋糕,和窦太后说了会儿闲话,提到闽越国求救的事。

    窦太后笑了笑,满不在乎道:

    “他们爱打就打去,我们不管。”

    “省得劳民伤财。”

    如果不是听了李轩一席话,刘彻也就算了,但听李轩一番分析后,刘彻不这么认为了。

    “皇祖母,不能让他们其中一国壮大,若让他们一国壮大,会尾大不掉。”

    “趁闽越国求救,我们派兵介入,既可彰显我泱泱大国的风范,又让他们继续对峙,保持东南平衡。”

    这是李轩说的,刘彻觉得很有道理。

    窦太后听后,沉吟半晌,微笑说了一句。

    “阿彘长大了。”

    “懂得长远考虑了。”

    “哀家就放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