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百零九章 纽黑文不能没有大熊猫
    “修十多公里...”

    十来公里的通信线路,有啥用啊?!

    卡特呢喃的同时,下意识就感觉此事不行...

    这么近的距离,丢包损耗啥的,几乎完全察觉不到,根本没有在应用市场里的检测价值和必要嘛!

    而且...

    “如果只是修个十多公里的,完全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光纤通信线路,那我...为什么不直接参与中国的八二工程呢?他们不是正好要修一条短途的,试验性光纤通信线路吗?”

    “芝加哥的那一套系统现在已经落成了,我没啥机会。但这边...李博士,我这边有几个方案,你看看哪个合适一点...”

    “1.在技术施工上,我可以帮忙出面招募当初参与过芝加哥光纤通信系统工程的工程师,以技术、施工指导的支援你们的八二工程建设;2.我直接出钱,参与投资,但我不要收益权,收益权全部归你们,我只需要一些全程参观、学习的名额,能让我派一些人过去,了解光纤管路施工细节,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如何维护这些管路。”

    “简单说,就是我希望拿钱,或者拿资源,向你们买一些学习名额!”

    “这个我肯定做不了主...”

    “我知道,我知道。我只是希望你...算了,我回头联系林参赞吧!我直接跟他谈。”

    “这个想法不错!如果你身边暂时没有合适的光纤建设需要的话,那么把资源拿出来帮助他们,把技术带回给自己,真真是互惠互利的好事!”

    听着卡特的发言,高琨教授笑得非常开心。这纯粹就是意外之喜了!

    一边节省成本,或者能在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上,不说得到卡特雇请的美国工程师的指点、建议,思维交流中,受点启发,总还是有很大可能的。

    而在卡特这边,对比十来公里的那种没甚大用的通信系统,八二工程的计划目标可是建立一条实用化的光纤通信系统。

    什么叫实用?!

    中国要修的这一条光纤系统,可以说在距离上,在眼下这个时间点上,是远比美国,远比卡特现在所能接触到的光纤工程规模更大的!

    只有在这种以商用化试验的系统上,卡特才能找到这个产品投入市场以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不过,卡特,你可得抓紧时间了!八二工程之所以叫八二工程,嘿嘿,这条光纤通信系统,预计是在今年全线接通的。现在已经没有几个月的工期了...”

    ...

    ...

    紧迫的时间,紧迫的人...

    整个九月中旬到十月初,卡特几乎都在忙活和领事馆沟通:一方面是大熊猫,另一方面就是参与八二工程的可能。

    老实说,对于施工环节,卡特还不算很重视。

    毕竟美国这边也不是没有施工的先例,肯定会有人懂光纤管路该如何施工。而在有钱能使磨推鬼的美国,卡特不担心自己挖不到这些工程师们...

    卡特在意的,还是在长距离光纤通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而面对卡特提出的合作请求,一开始领事馆也犯了难。

    你说让卡特派人参与这个工程吧...

    首先,这并不是一条军用,或者说是很重要的通信线路。八二工程作为武汉城市电话网络的中继通信网,它的定位和诞生,目的就是奔着商用去的...

    这一特性,让领事馆的工作人员没有一口回绝卡特。只是他们却总有种隐忧...

    通信的重要性,在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的年代里,即便是快榆木,也能清楚它那至关重要的地位。哪怕是商用、民用的通信线路工程,让卡特这么一个鬼老参与,那种防备,和抗拒,几乎是本能地从心里嘎嘎往外翻涌。

    可如果直接拒绝卡特,那道理上...

    你一条民用商用的线路,干嘛不能合作?咱出技术人员,出钱,还不要收益...

    在诚意这方面,卡特那是给得十足十的!

    在标榜国际化,要开放,要打开国门,欢迎世界各界人士的改开之年。像卡特这样的家伙,显然是一个必须要统战的目标啊!

    在对方开出如此优握的条件,几乎是摆明了势在必得的态度下,强行拒绝合作,多少显得有些局气了。

    咋?你们的开放就是说说呗?

    说到底还是不信任我们,还是给咱们加各种各样的限制,还是封闭的,落后的国度呗?!

    报告一层一层地往上交...

    领事馆到大使馆,大使馆到外交部,再转到邮电部,然后邮电部也犯了难...

    层层上交,层层转进后,该合作终于有了结果:拖!

    不让卡特参与工程施工,不让这帮鬼老们了解咱们的线路路线,起码不能毫无保留地,完全展现给鬼老,哪怕是个亲善鬼老也不行!

    但也不直接拒绝,不能寒了人家一片热心。

    在这种,我不想答应你,但也不想让你热脸贴咱冷屁股的拧巴状态下,当时间步入十一月时,卡特懵逼地发现...

    关于八二工程的合作,自己一直没得到回信,可大熊猫事项那边,却...

    ...

    ...

    那是1982年的11月14日,在萧瑟的寒风呼啸中,大量纽黑文的市民们,不猫在温暖的小窝里,反而齐刷刷地聚集在城南入口的道路两旁...

    耶鲁大学,今年也难得放了一天假。身着各大学院学士服的耶鲁学子们,也在道路旁仅泾渭分明的划分成一个个小方阵...

    人们热切的目光,望向道路的远方。当那一辆丰田陆巡出现时,由耶鲁大学仪仗铜管乐队的鼓手敲响第一下定音鼓开始...

    音乐,彩带,横幅,气球瞬间在人群中炸开...

    “这...他们?!”

    忽然响起的动静,让车内的几名华人面孔男子,顿时吓了一跳。

    “你瞧,彭主任,他们的横幅上写得什么?”

    除了那么寥寥几个“欢迎中国朋友”的横幅外,入眼看去,什么“纽黑文,大熊猫的美国家”;什么“纽黑文不能没有大熊猫,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什么“请让大熊猫回家”,不胜枚举...

    欢迎人群里,几个身穿熊猫玩偶服的家伙,更是憨态可掬地滚到了道路中间,拦住车队...

    “嘿,朋友!你可以让大熊猫来纽黑文吗?我们已经等不及见到它了!”

    “我甚至已经去马里兰州买好了那些宝贝们爱吃的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