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章 :唯才是举(求花求收藏)
    曹操为这一场风波画上句号,不过场中的气氛多少有点沉闷。

    毕竟此前为难曹植,殿上不少人都参与了,现在曹操向着曹植说话,这些人自然会情绪不高。

    尤其是曹丕,眼见曹植最终反败为胜,脸色别提多难看了。

    曹丕再加上建安七子当中的五个,跟曹植文斗,被曹植一首将进酒拍翻在地,要是能高兴才怪了。

    曹植在诗词方面的天赋,更是让曹丕感觉到什么叫做绝望。

    单单这一首诗,曹丕感觉给他一百年,他也绝对写不出来。

    “今夜文华激昂,尔等都有上好佳作助兴,子建之诗更是千古佳作。”

    “听得我是心情激荡,兴奋不已,同时也不由技痒,也想赋诗一首。”曹操眼见气氛沉闷,便想着自己也赋诗一首,活跃一下宴会的气氛。

    毕竟时间还早,现在结束宴会有些草草收场的意思。

    “主公诗才我等都见识过,期待主公的佳作。”郭嘉立即笑着开口。

    “哈哈哈,献丑了,不见得能比得过子建。”曹操连连摆手,看向陈琳说道:“有劳孔璋替我伴奏,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

    曹操让陈琳弹奏,然后自己作诗相当于填词了。

    悠扬的琴声响起,曹操举杯酝酿一番,然后仰头一饮而尽,口中开始吟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省略...)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大气磅礴的一首诗,一扫之前宴会的颓势。

    若是刚才曹植所作诗词有仙气,那曹操之诗则是充满了霸气,两者侧重不同,很难分出谁高谁低。

    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都非常牛逼,这点毋庸置疑。

    “好诗!好诗!”

    一声称赞之声,打破了场中寂静,众人不由循声望去,曹植也不例外,但依旧是陌生面孔,没能认出言语之人的身份,不过很快曹操就将其道破。

    “呵呵,原来是杨主簿。”曹操问道:“好在哪里啊?”

    “主公之诗词,大气磅礴,气吞江海,睥睨天下。”

    “子建公子之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粲溢今古,卓尔不群。”杨修不仅称赞了曹操,同时也称赞了曹植。

    “哈哈哈,杨主簿真会说话。”曹操摇头而笑。

    “主公不必自谦,我观主公父子之诗词,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杨修再次开口道。

    此言一出,曹操听了更是大笑连连,笑得合不拢嘴。

    杨修夸得太露骨了,而且评价也太高了,这才把曹操都夸乐呵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曹操曹植父子于诗坛的地位,就像周公、孔子在人伦礼仪当中的重要性,龙凤在动物当中的地位,琴笙在音乐乐器当中的地位,女工当中最精美的刺绣花纹。

    “若司空之诗登堂,则公子入室,王粲刘桢等人,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余者不足道也。”杨修夸过之后,还不忘做个总结。

    称曹操和曹植之诗词乃登堂入室,而王粲刘桢等人,就是在屋外的走廊上,剩下的上不了台面了。

    曹丕听着杨修的称赞,心里别提多苦涩了。

    夸曹操还好,但听着杨修夸曹植的言论,对于曹丕而言那就非常刺耳了。

    “过了过了。”曹操都被弄得不好意思了。

    “主公既然有周公之心,何不行动起来?”杨修转而不再夸赞,而是直奔正题。

    杨修之所以站起来,非常露骨地夸赞曹操,其实就是为了这一句做铺垫。

    曹操刚才所作的短歌行,主题非常明确,就是曹操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

    周公吐哺的典故,曹操是想让天下的人才都归心于自己。

    曹操闻言眉毛一挑,“那你说该如何行动起来呢?如此才能让天下的贤才,都来为朝廷效力呢?”

    “司空说笑了,最早提出‘唯才是举’的便是司空啊。”杨修提醒道。

    “杨主簿此言不妥,唯才是举乃是非常之时的非常之举,不宜旧事重提。”

    杨修的话音刚落下,便立即遭到反对,出言之人正是荀攸。

    世家的尾大不掉,曹操早有预见,为此特意提出‘唯才是举’,用以招募那些出仕无门的寒门阶级。

    乐进、满宠等人,便是曹操通过唯才是举招募而来的寒门子弟。

    唯才是举的影响,世家必然是首当其冲,利益大大受到影响。

    因为曹操手下的官职是有限的,本来就有限的职位,若是再被寒门子弟分走一些,世家能够得到的官职必然随之减少。

    要知道当下的选官制度乃是察举制,通过察举制,世家互相举荐,基本上能将朝廷所有的官职包圆了,最多给寒门留下一些渣滓。

    曹操此前的唯才是举,就是受到世家的强烈抵制,再加上和袁绍决战在即,曹操需要一个稳定的内部,这才废除这条政令。

    现在旧事重提,世家自然不愿意曹操再度启用唯才是举的政令,第一时间便跳出来反对。

    曹操见荀攸出言反对,并没有和荀攸辩驳,而是看向了杨修。

    既然杨修敢跳出来当急先锋,那就要替曹操冲锋陷阵。

    冲赢了,替曹操把事情办成了,杨修自然就成了曹操的宠臣。

    冲败了,那杨修就会沦为替罪羊,会被曹操用来平息世家的不满。

    杨修是顶尖的聪明人,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也明白这其中的危险。

    杨修在曹营的地位很尴尬,他爹杨彪是汉室的太尉,对汉室忠心,并不屈服于曹操。

    为此杨彪被曹操抓起来过,曹操更是让满宠狠狠折磨杨彪一番,若非顾忌杨家的影响力,曹操估计早就弄死杨彪了。

    和名满天下的袁家一样,弘农杨氏同样贵为四世三公,而且杨修还是袁绍的外甥。

    如此身份,就让杨修在曹营非常不受待见,没人愿意跟杨修走近,更不可能得到曹操的重用。

    但杨修是个有野心,有理想抱负的人,他并不想浪费自己的才华,碌碌无为一辈子。

    而且杨修对汉室没有任何感情,没有杨彪的那种愚忠,他是真心愿为曹操效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大事业,再次光耀门楣。

    曹操刚才的一篇短歌行,让杨修看到机会,通过铤而走险的方式,引起曹操视线关注。

    说出曹操不方便说出的话,帮曹操干不方便干的事情。

    杨修打算搏一搏,不成功,便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