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章 :我劝司空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求花求收藏)
    荀彧一开口说话,直接就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而来,就连曹操也不能例外。

    “为朝廷招揽人才,不管是重德还是重才,其实都有失偏颇。”

    “为国选材,当德才兼备乃是上成,两者缺一不可。”

    荀彧的言论看似是各打五十大板,有些和稀泥的意思。

    但话里话外,其实还是在维护世家的利益。

    不管荀彧这个人的人品如何,但既然被推到了这个位置上,那荀彧就必须要为身后的支持者考虑,为所有世家的利益考虑。

    这世上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哪怕贵为皇帝,也不可能随心所欲。

    荀彧自然也不能例外,就算荀彧的品性再高洁,但为了家族的利益,也无法避免蝇营狗苟之事。

    荀彧说选官要德才兼备,这无疑是将有才无德之人全部剔除,唯才是举也失去了作用。

    此言一出,颇有一锤定音的效果,一时间都没人在继续发言,好似就这样盖棺定论了。

    曹植不由看向上首的曹操,而曹操也正好朝曹植看来,看看这个儿子能否继续给他惊喜。

    从曹操的眼神当中,曹植看到了鼓励之色。

    稍作沉吟,曹植给了曹操一个抱歉的眼神,曹操见状不由失望,还以为曹植也没办法了。

    心中失望的同时,不由也在考虑,接下来该如何开口,将自己的儿子从此事当中摘出来。

    为了此事搭进去一个杨修就行了,可不能把爱子也赔进去。

    但就在此时,曹植却出人意料地开口了。

    “令君言之有理,但像令君这种德才兼备之人还是太少了。”

    “若朝廷所有的职位,都需要令君这种素质的人来担任,那恐怕搜山检海也网罗不到足够数量的人才。”

    “令君所说的德才兼备,仅仅是理想状态。”

    “朝廷要想这个方向发展,但不能因噎废食。”

    “因为找不到德才兼备之人,难不成就让官职空缺吗?”

    “如此一来,官职空缺带来的影响,终究会耽误国家大事啊。”

    “国事无小事,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耽误国家大事,都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

    “比如中央朝廷的一个疏忽,拨粮赈灾的命令晚发出一刻钟,也许到了地方上,就会有成千上万的灾民因此而饿死。”

    “孰重孰轻,令君以为如何?”

    曹植一口气说了很多,说完后看向荀彧,等待荀彧的回答。

    “大胆!”陈群怒目而视,道:“令君这些年来为朝廷呕心沥血,岂是你这个黄口孺子能质疑的?!”

    “我们是在讨论对错?还是在比较功劳大小?亦或者是在论资排辈?”曹植反问道。

    “一个人言论的对错,是以他的年龄或者功劳为基准吗?这就是你们口中的德吗?”

    面对曹植犀利的提问,对面群臣哑口无言,不知该如何作答。

    用世家口中的德去攻击世家,世家不管如何回答都不合适。

    曹植见世家被自己问住了,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乘胜追击道:

    “管仲并不廉洁,早年和鲍叔做买卖,他多取利金,后为齐相,生活依旧奢侈,但管仲却能助齐桓公称霸。”

    “韩信有胯下之辱,死乞白赖找老妪蹭吃蹭喝,没皮没脸,但却能助太祖皇帝灭项羽,建立大汉。”

    “陈平和嫂子私通,收受贿赂,却能解白登之围,救太祖于危难之际。”

    “若以你们的标准评判,此三者在德行方面都不合格,难道你们敢说他们对国家无用?敢说他们是祸害?”

    曹植举的三个例子太硬,世家想反驳都无法反驳,但脸上的不服气却展露无遗。

    “那都是过去的事情,当下有陈平、韩信这种人吗?你敢保证吗?”曹丕见世家不说话,便再次跳出来跟曹植打擂台,以博取世家的好感。

    “当然有!”曹植一震衣袖,负手而立傲然道:“而且你们还都知道此人!”

    “谁?”郭嘉被勾起好奇心,不由出言追问。

    “此人小时候顽劣不堪,飞鹰走狗,长大后好色如命,最喜好人妻寡妇,霸人妻女。”

    此言一出,有脑子转得快者,脸上不由露出古怪之色,朝主位上的曹操瞟去。

    曹操心里那个恨呐!也终于明白曹植此前的抱歉眼神是什么意思了,原来是在这里等着他呢。

    “但!此人上能匡扶朝廷,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归故里,发矫诏,起义兵,讨逆贼!”

    说到此处,就算是再迟钝之人,也反应过来曹植说的是谁了。

    “天子身陷囹圄,乃此人不顾危险,救天子于倒悬。”

    “国家动荡不安,乃此人征讨四方,于乱世建立安定。”

    “曹丕!我且问你!”曹植大喝一声,道:“此等有才无德之人,能否为朝廷效力?能否立足朝堂之上?”

    “若按照尔等的选官标准,此人究竟是国之功臣?还是天下毒瘤?”

    曹丕整个人都傻逼了,这简直就是一道送命题。

    曹植虽然没提人命,但是傻子也知道曹植说的就是曹操。

    说曹操是毒瘤?应该被扫出朝廷?曹丕简直是不要命了。

    但说曹操是国之功臣,那便是跟此前的言论自相矛盾,承认唯才是举的正确性,又会侵害到世家的利益。

    至于不回答?什么意思?

    身为人子,对父亲的功绩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其心可诛!

    最终,曹丕两害相权取其轻,磕磕巴巴开口道:“自然...自然是...”

    “上迎天子,下安黎民,此乃大德!”

    “至于好色,不过白璧微瑕罢了,何足道哉?!”

    “当然是功臣!大功臣!国之柱石!”

    曹植根本没让曹丕说下去的意思,直接对着曹操一顿猛夸,免得老曹跟自己秋后算账,毕竟刚才也黑了一把老曹好色。

    “若按照之前说的唯德是举,焉有今日之朝廷?”

    “设使天下无曹司空,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焉有尔等安身立命所在?焉有命在此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唯才是举,乃利国利民之举!”曹植抱拳看向主位上的曹操,朗声道: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司空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绝杀!直接带走这场辩论比赛,赢得干净利落。

    把曹操拿出来举例,便是注定胜负的关键手。

    无力反驳,谁敢反驳?

    反驳就是否认曹操,反驳就是否认曹操的功绩。

    身为曹操的臣子,作为曹操的儿子,不管是曹丕还是世家,于情于理都不敢再反驳。

    最后还附上一首七言绝句,给此事画上一个漂亮的句号。

    “子建公子言之有理,当下乃非常之时,唯才是举刻不容缓,倒是我等迂腐了。”荀彧缓缓开口,标志着世家低头了。

    不低头不行了,不低头就意味着否定曹操以及曹操的功绩,这个锅世家不想背,只能低头认输。

    曹操笑了,笑得别提多开心了,嘴角都要咧到耳朵后边了。

    虽然被儿子黑了一波,但唯才是举这件事情办成了,就是再被黑一波曹操也乐意。

    杨修也笑了,虽然有波折,但唯才是举之事成了,自然少不了他的功绩。

    虽然曹植才是主攻手,杨修最多是挑头之人,但作为第一个冲锋陷阵之人,曹操必然能够记住他。

    “可唯才是举是否也得立下一个标准?总不能什么人都往朝廷里塞,子建公子可有妥当方法?”荀彧又问道。

    虽然不能反对唯才是举,但总能在其他地方下绊子,若无合适的选才方法,世家依旧可以借机反对此事。

    之前曹操推行过一次唯才是举,其中不乏能人异士,但九成九都是来撞大运的,筛选起来非常麻烦。

    曹操闻言心中再度紧张起来,然而曹植却是智珠在握,成竹在胸。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植只说了一句,便没有其他废话了。

    曹操又笑了,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仰天大笑。

    “哈哈哈~”

    笑声在大殿上不断回荡,经久不息,可见曹操笑得有多开心,多畅快。

    “下令,于各州郡下发招贤令,招募天下能人异士前来邺城。”

    “每月举行月旦评,通过月旦评筛选各地有才之人,进入朝廷为国效力。”

    曹植刚才说的那句话,就是当年曹操参加月旦评获得的评价,曹植说出此言,就是在提醒曹操重开月旦评。

    “杨主簿,我记得你当初曾在许都举办过月旦评?”

    “回司空,正是。”杨修面带激动之色,他知道自己的机遇来了。

    “着你开办月旦评,一切事务由你负责。”

    “喏。”

    “不过月旦评需要一位博古通今之人主考,诸位看谁比较合适呢?”曹操忽然开口问道。

    群臣面面相觑,但很快有人开口道:

    “荀令君。”

    “郭祭酒。”

    “钟司隶。”

    “孔大夫。”

    一个个德高望重之臣被举荐,曹操则不置可否,并没有什么表示。

    “司空,诸位大人虽都德高望重,且学究天人,但在卑职看来并不适合担任主考官。”杨修突然开口说道。

    “哦?这是为何?你敢蔑视朝廷重臣?”曹操佯怒道:“说!说不出原因我治你的罪!”

    杨修知道曹操并不是真的生气,脸上丝毫不见惊慌,不急不缓道:

    “诸位大人虽然学问够了,但却并没有时间,身为朝廷重臣,每日还要处理各种公文公务,哪里有闲暇担任主考?”

    曹操闻言微微颔首,“算你说得有理,那你说此事该如何解决?”

    “卑职知道一人,不仅学问高,足以胜任,而且并无俗务缠身,时间充裕。”杨修侃侃而谈。

    “谁?”曹操明知故问。

    “正是司空的四公子,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