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章 月旦评(求花求收藏)
    “曹冲年纪尚小,不过仲达说得非常有道理,不能不加以重视。”

    “不过这都是后话,当下最重要的还是月旦评,咱们得想个办法将其搅黄,还不能牵连到咱们的身上。”曹丕看向四人说道。

    陈群、吴质、朱铄、司马懿,这是曹丕身边最亲近的智囊团。

    陈群负责文事,朱铄则是打手、保镖,吴质专管阴谋诡计,司马懿则负责大的战略方针。

    吴质刚要开口说话,就被司马懿打断,道:“下三滥的手段就别想了。”

    “月旦评当天,周围肯定布满校事府的密谍,监视场中的一切风吹草动。”

    “胆敢用小伎俩搞砸月旦评,咱们都别想活。”

    众人听了司马懿之言,全都沉默不语。

    一切阴谋诡计,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曹操只需要一道命令,就能将所有的阴谋粉碎,并且揪出幕后主使,然后斩尽杀绝。

    “那该怎么办?难不成就看着曹植主持月旦评,从此扬名天下?”曹丕面露不甘之色。

    “阴谋诡计行不通,咱们就用阳谋。”司马懿缓缓道:“曹植主持月旦评,他的短板是什么?”

    “年龄!”吴质眼睛一亮道:“曹植说破大天也才十五岁而言。”

    “一介黄口孺子,任凭他才华再高,担任主考官也难以服众,咱们可以在这上边做文章。”

    几人对视一眼,然后不约而同看向陈群。

    “行,我去请人来砸场子。”陈群当即说道。

    在五人当中,就数陈群的家世门第最高,作为陈家这代唯一的嫡子,陈群成为未来家主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只有陈群才有能力,有关系,去请足够分量的人,去砸曹植的场子。

    ......

    五日后。

    今天乃是月旦评的日子,整个邺城上下都格外热闹。

    不仅是文人士子纷纷前来,就连城中的老百姓,遇上这难得一见的盛事,也都纷纷前去看热闹。

    小商小贩,更是引车卖浆,宛如集会一般。

    邺城原本一处宽敞的空地上,此刻已经搭建出一座高台,高台上竖立着一面白幡,上边写的正是曹操的短歌行,用来表达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而高台两侧的柱子上,则是如对联一般,在上边书写了两句诗词。

    “我劝司空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曹植的这句诗词,更是和唯才是举的主题无比契合。

    “公子这句诗简直就是为月旦评和司空量身打造,实在太贴切了。”陈琳不由赞叹道。

    陈琳也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妥妥是一个文人。

    面对曹植的才华,陈琳只感觉可望而不可即,钦佩不已。

    “有公子坐镇,想必这次月旦评必然能迎来开门红。”杨修接过话头说道。

    这位鸡肋兄,已经向曹植彻底投诚,和陈琳一样都成了曹植的人。

    身为四世三公的杨家公子,杨修在提出唯才是举的那一刻,就已经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受到世家的敌视。

    多亏曹植在关键时刻出面,力挽狂澜,最终敲定唯才是举之事,杨修这才保住自己的小命。

    得罪了世家,杨修也急需找到一位靠山,曹植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不管是报答曹植的救命之恩,还是为自身的安全考虑,杨修都必须紧紧抱住曹植这根大腿,不然他将会迎来世家的疯狂报复。

    对于杨修的投诚,曹植自然是欣然接纳,将杨修留在身边。

    一来曹植身边确实太缺人了,更何况杨修也确实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才。

    都说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在曹操面前耍小聪明丢了性命,因为鸡肋一事而身死,这种说法显然不靠谱。

    在曹植看来,真正的原因无非是曹植在夺嫡当中落败了,而杨修作为曹植的铁杆,之后被清算了而已。

    历史上曹植在夺嫡之争中落败后,身边的人都被统统清算,杨修自然不能例外,所谓鸡肋之事,不过是曹操随便找的一个借口罢了,实则是为曹丕上位清扫障碍。

    “两位过誉了,我资历稍显不足,还需二位从旁辅佐,咱们三人齐心协力,争取来个开门红,办好这次月旦评。”曹植表现得非常礼贤下士。

    “喏。”二人齐声答应。

    “公子,这招贤榜文尚且空缺,还得由您撰写一份。”杨修出言提醒道。

    不管是曹操的短歌行,还是曹植的两句诗词,都是以诗词的形式呈现,虽然意思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楚了,但却并非正式的公文格式。

    月旦评,乃是为朝廷选官,必须要有一份正式的通告。

    “这个不急,待我斟酌一二。”曹植丝毫不虚。

    因为杨修说完之后,脑子里都开始冒出字幕了,曹植根本不怕写不出榜文通告。

    此时的曹植,还得苦恼一番,要从诸多优秀的作品当中,选出最好的一篇文章,然后在写下来张榜。

    陈琳和杨修见曹植如此说,也没有丝毫担心,一篇通告而言,对于曹植而言还不是信手拈来?

    就在三人在台上商讨细则时,越来越多的人朝这边涌来,很快就将招贤台围拢得水泄不通。

    就连曹操也带着荀彧郭嘉等人,微服私访,藏身在人群当中,打算一睹这次盛会能选出多少贤才。

    忽然,周围的人群躁动起来,响起一阵议论之声,人群更是不约而同分开一条通道。

    “是何人前来啊?”曹操不由好奇道。

    郭嘉朝身后一挥手,便有一名校事府之人前去打探,很快便去而复返。

    得到消息后,郭嘉不由小声在曹操耳边告知。

    曹操脸上闪过惊讶之色,“没想到竟然能引得此人前来,若能为朝廷所用,当为一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