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六章 诈降之计,断不可信!(求评价!)
    贾诩说出这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虽说他对于黄盖不是很了解,只是有过一面之缘而已。

    但就黄盖追随了江东三代主公一事来看,他绝不是会临阵倒戈之人。

    程昱闻言却是摇了摇头道:

    “文和此言差矣。”

    “若是在之前,那黄公覆来投着实百般可疑。”

    “但小公子屡出计策,致使江东人心惶惶。”

    “先是疫病四起,后是探敌被烧。”

    “加上与我军对峙已久,江东粮草早已拮据。”

    “军心不稳之际,黄盖还被周瑜这般羞辱,不堪受辱来降的可能并不低。”

    曹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道:

    “仲德说的不错。”

    “若无叡儿,我军可没有这么大的优势。”

    “说起来,叡儿这几日怎么都没来?”

    自打疫病之时曹叡献计之后,每次议事曹叡都会在一旁参与。

    可自打上次曹叡说起要工匠一事之后,接连几日都没出现。

    “末将倒是在南营处见到过小公子,似乎带着工匠在忙活什么。”

    许褚挠了挠头道:

    “小公子当真是心思灵巧!”

    正当众人感慨之际,突然有人掀开了账帘。

    众人定睛一看,来者正是曹叡!

    曹叡刚入账,便看到众人眉头紧皱,似乎在商讨什么事。

    “哈哈哈,说叡儿,叡儿便到了。”

    “来来来,叡儿你且帮大父琢磨琢磨,这黄公覆是何居心?”

    曹操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血书递向曹叡。

    看到这满是鲜血而成的降书,曹叡不由得眉头一皱。

    诈降书?

    苦肉计?

    曹叡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没想到,今日江东派人来居然真是送诈降书而来。

    若是按照原本发展,周瑜打黄盖是必然的。

    但眼下曹叡几乎将所有失败因素都尽量避免。

    按理来说,现如今江东应该不会再依靠本就是冒险的火攻。

    但没想到,周瑜和黄盖还是如此做了。

    曹操见曹叡见了血书面色就变得如此凝重。

    甚至连将血书接过去都忘了,弄的曹操有些尴尬,不由得疑惑的唤道:

    “叡儿,叡儿?”

    曹叡这才回过神来,伸手接过血书。

    曹操不由得呵呵笑道:

    “叡儿虽说才思敏捷,但毕竟还只是个孩子。”

    “见了这如此凄切之物,竟吓成这副样子。”

    听到曹操的话,众将顿时纷纷笑了起来。

    别说曹叡了,即便是曹丕见到此物件,估计脸色都不会好看。

    更何况,曹叡才年仅五岁而已。

    然而,此时的曹叡压根没听到曹操的话,而是聚精会神的看着手中血书。

    这血书所述,和三国原本的情节一模一样。

    显然,黄盖是想借助诈降用火船突破曹军阵线。

    但不应该啊……

    眼下赤壁正度过严冬,自己正在长江方向,怎会不知最近吹的都是西北风?

    由于自己的干涉,降书要比原本提前许多送来曹营。

    这个时候江东是怎么敢用火攻的?

    风向不对,难道他们放火是打算烧了自己的船只吗?

    又或者说,诸葛亮当真有着变换天象的秘术不成?

    但这个想法刚出来,便被曹叡全盘否定。

    若诸葛亮当真有此异能,也不会说出知天易,逆天难的话了。

    曹操见曹叡一直盯着降书,久久未做声,不由得有些疑惑。

    若曹叡当真恐惧,恐怕连碰都不敢碰这血书一下。

    难道说,这降书有什么问题?

    “叡儿,自打一进来你便一直盯着这血书。”

    “难不成这其中有什么猫腻?”

    曹操忍不住开口问道。

    曹叡回过神来,摇了摇头道:

    “大父,降书不曾有问题。”

    “想必黄盖挨军棍一事并未作假。”

    “但这一切,会不会全都是江东想让我们看到的?”

    听到曹叡的话,贾诩率先反应过来,眉头紧蹙的道:

    “东曹掾属的意思是,这不过是江东演的一场戏?”

    不得不说,贾诩的嗅觉尤为灵敏。

    仅凭一句话便能立刻明白曹叡的意思。

    曹叡点点头道:

    “贾先生说的没错。”

    “诸位设想一下,那黄盖为孙家戎马一生,追随孙坚孙策开疆拓土。”

    “与那周瑜并肩作战已有数年。”

    “无论怎么想,二人之间情谊早已超乎寻常。”

    “即便周瑜当真恼怒打了黄盖,黄盖大可上报孙权。”

    “孙权看在老臣情面之上也不会偏袒周瑜,他又何必来我军献降?”

    曹叡三言两语,便将这诈降之策的本质捅破。

    然而,听到这话之后,程昱却是眉头轻蹙的道:

    “东曹掾属所言不虚。”

    “只是,在下认为这也只是揣测而已。”

    “若那黄盖当真来降,于我军颇有裨益。”

    “江东眼下人心惶惶,一旦开了先河,说不定江东会有更多人愿归降我军。”

    “无凭无据之下,不可断言呐。”

    曹叡却是收起降书,沉声道:

    “凭据?”

    “大父,不知这送信之人如今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