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宁宫内。
朱柏手中拿着圣旨,看了一遍又一遍。
似乎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翰林院向来是最遵守规矩的地方,还经常被人说过食古不化。
可这次居然主动为朱柏破例,让他一个九岁的孩童。
成为翰林。
而且还是五经博士。
所谓的五经博士,指的就是四书五经的五经。
而且还是六品的官衔。
堪比一些四品的大臣了。
“公公,真不是父皇给我开玩笑?”
朱标抬头,望着眼前笑容满面的太监。
“哎呦,小殿下。
陛下可是金口玉宪,您现在真的是翰林了。
奴才给您贺喜了!”
太监虽然不知道五经博士是什么,但他知道这职位是正经的翰林!
他的脸上,顿时多出几分谄媚之色。
望着对方的神情,朱柏越发觉得。
对方可能没有骗自己。
这圣旨是真的。
可在朱柏看来,手上的这道圣旨犹如烫手的山芋。
他本就不想出名。
“父皇呢?
父皇此刻何在?”
对方笑着说道。
“就在皇后那呢。”
话毕,朱柏就拿着圣旨,急匆匆向着寝宫而去。
一进门,就抱怨道。
“父皇,您怎么和能外人一起,联手作难孩儿!”
闻言的朱元璋,乐呵呵地说道。
“柏儿,这可是翰林院二十多位翰林联名上奏。
父皇也不好拒绝啊!
哈哈!”
朱元璋提起此事的时候,只是觉得畅快。
他不太清楚心学,究竟是什么。
但看到这群翰林吃瘪,朱元璋心里就如同盛夏喝了一大碗凉水般爽快!
何况,这个九岁的翰林还是朱家之人。
朱元璋是极其地满意。
他已经成皇帝了,如今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上。
现在就盼望着,子孙能够有出息。
朱柏这事,他开心都来不及。
又怎么会阻拦呢。
朱柏闻言,随即变得愁眉苦脸。
马皇后对此,也笑着说道。
“重八,是否有些不妥?
柏儿的年纪的确有点小了。”
朱元璋则是摆摆手。
“妹子啊,这翰林院的人,不总说什么达者为师嘛!
咱家的柏儿,如今学问比他们大,自然能做这个五经博士。
而且,这还是人家求得不是吗。
众臣之情,咱也不能置若罔闻不是。”
他的言语间,还带着几分戏谑。
听到这话,马皇后也点点头。
“这倒是大明朝的头一回。
柏儿,既然你父皇说了。
那你暂时先当这个五经博士吧。”
随后,她又叮嘱了朱柏,大明官吏的上班时间。
听完这些,朱柏愣住了。
大明当官真是辛苦。
若他真的当了翰林,就要早起一个多时辰。
而且还没多少假期。
“父皇,那我以后岂不是没有休沐了?”
朱元璋闻言正色道。
“怎么没有,三天呢。
冬至、春节,还有咱的寿辰。”
听到这话,朱柏只是觉得大明的官吏好惨。
一年才放三天假。
这情况,要过很长时间才会改善。
临走的时候,马皇后还叮嘱了一声。
明天让他早点起来。
第一天上任,可不能迟到了。
“知道了,母后。”
朱柏拱手告别。
故意没理朱元璋,气鼓鼓地走了。
对方倒也没生气,只是在一旁笑呵呵。
心中想着,都是以后和徐达汤和这些老兄弟唠嗑。
有朱柏当做谈资,可以好好显摆显摆。
“咱老朱家还有文人种子!
看看你们,一个个大老粗。”
……
朱柏走出了马皇后寝宫,向着自己的院子走去。
可半路上,还遇到了朱橚。
只见对方扭扭捏捏地说道。
“十二弟,你的哥哥们商量了一下。
以后能不能你来教我们!
别让宋师过来了。”
朱柏闻言,只觉得心累。
对方宁愿让一个九岁的孩童当老师,也不愿意手上打板子了。
“你们怎么知道的?”
朱橚随即脸上一喜。
“这事情都传开了,说十二弟如今是翰林了。
你的六哥、八哥、九哥,都说让你来教我们。
你也是翰林不是,有学问。”
对此,朱柏只是夺路而逃。
他可没心思,给一群皇子当什么老师。
而且对方的心思,一看就明白。
就是觉得朱柏是弟弟,不好打他们戒尺。
诸皇子可不在意,能不能在大本堂学到东西。
朱橚见对方跑路,连忙高呼
“十二弟,你还没答应我呢!”
朱柏闻言,只是跑的更快了。
这叫什么事啊!
好不容易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朱柏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可下一刻,就有一个黑影,向着他跑过来。
是小只的朱允炆。
他抱着朱柏的大腿,开心地说道。
“十二叔,我娘说了。
以后可以让你来教我!
你也是翰林不是,但你能不能不打我戒尺啊!”
对于朱允炆而言,没有比朱柏更好的老师了。
看着就亲近。
朱柏摇了几下,没把朱允炆摇下去。
无奈地说道。
“这日子没法过了!”
……
与此同时。
朱柏的名声,彻底在朝堂传开了。
所有的大臣,都在议论此事。
中书省内。
胡惟庸觉得,此举是朱元璋给自己的儿子镀金。
“相国大人,陛下是如何说服翰林院的?”
李善长却是摇摇头。
“不尽然,这翰林院前些日子,的确出现了一些变故。
湘王殿下,的确提出了什么新学问,似乎与理学有些不同。”
胡惟庸有点纳闷。
“属下倒也听说过一点,叫什么心学。
可九岁的孩童,能说出什么大道理。
莫不是翰林院掩人耳目?借用皇子的身份。”
李善长点点头。
觉得有这个可能。
中书省之外。
消息没有那么灵通的地方。
大臣们只觉得此事非常荒唐。
九岁的翰林,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翰林不只是单纯地职务。
还是一种象征。
代表科举出的佼佼者。
不少不明真相的大臣,都觉得这是朱元璋做的。
强行让翰林上奏,委任皇子成为翰林。
很快,关于朱柏的讨论。
从朝堂继续向外传播。
都城的一些勋贵,甚至是秀才、读书人都在议论此事。
朱柏的名头,也从诸皇子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