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五章 秦淮河辩论
    秦淮河。

    随着时间的推移。

    河岸边的人,是越来越多。

    且大多为读书人。

    甚至有不少,是从都城之外赶来的。

    就是想要亲身,见证这场心理之争。

    申时,傍晚了。

    秦淮河边,越发地热闹了。

    忽然,人群中发出一声声惊呼。

    原来是朱祥兆,和山東的文人弟子到了。

    此次前来的,不光是他的弟子。

    还有几个,是当地有名的儒生。

    丝毫不逊于翰林院的翰林。

    朱祥兆迈步,走下马车。

    缓步向着河边的游船而去。

    一路上,不少读书人都躬身行礼。

    其一,是他的身份,朱熹传人。

    其二,是因为在场的读书人,对他的仰慕。

    他们读过的一些典籍,其中就有一些是朱祥兆注释的。

    所以士子们,是闻名已久。

    没过多久。

    秦淮河上,又有几艘游船过来。

    有人惊呼。

    “翰林来了!”

    顿时,在场的人,都放下了手里的事情。

    将目光投向河面。

    辩论要开始了!

    游船上。

    翰林这边,是以王艮带头的。

    虽然他的资历,在翰林院不算高。

    但他是最先跟在朱柏身边,所以占了个大便宜。

    “我们没有告诉先生,是不是不太好?”

    有翰林迟疑道。

    他们口中的先生,正是朱柏。

    只见王艮的脸色,也有点讪讪。

    “原本想着,对方只会来几个儒生。

    没想到,居然惊动了这位。

    现在我们也是没有退路了。”

    原来如今的王艮,也是硬着头皮过来的。

    按说辩论,应是一级级拔高。

    先是弟子级别,然后是儒生,最后才应该是朱祥兆这样的亚圣。

    可所有翰林都没想到。

    对方二话不说,就出动了朱祥兆这样的大杀器。

    没办法,辩论只能如期举行。

    众翰林也没敢告诉朱柏。

    只是偷偷瞒着。

    见众人有点气馁。

    王艮给众人打气。

    “诸位,如今正是验证心学的好机会。

    无论输赢,都会对吾等研习心学,大有裨益。”

    闻言的众翰林,随即点点头。

    “对,除了朱祥兆这位亚圣外。

    吾等无惧任何儒生!”

    见状,王艮凝重地说道。

    “辩论分为五场,最后一场我来。

    前面五场,就交给诸位了!”

    说话的时候,王艮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

    因为最后一场,乃是和亚圣对局。

    在很多人看来,此局乃是必输之局。

    “放心吧,吾等必然竭尽全力!”

    “吾等相信,心学必然不逊于理学!”

    说话间。

    双方的游船对上了。

    辩论一触即发。

    旁边看戏的读书人,自然想要知道结果。

    所以在征求了双方的同意后。

    有几艘快船,不断地穿梭在河面上。

    他们将会把辩论的内容,还有结果输赢。

    实时地传达到河岸边。

    与此同时。

    河岸边的茶楼、酒楼,乃是街边。

    都准备好,将辩论的文字,贴在墙上公之于众。

    甚至还有说书先生,时刻准备。

    就算看不懂,还不会原模原样地念吗?

    ……

    河边。

    “什么人啊,居然包下了整个酒楼!”

    “算了,换个地方看吧!”

    话毕,两人转身离去。

    最好的一处观光场所,距离游船最近的酒楼。

    早早地被包了下来。

    让不少读书人扼腕痛惜。

    在这里,可以看的最清晰。

    而且也能第一时间,得知辩论内容。

    至于为何双方游船,恰好停在酒楼面前。

    只不过是某位皇帝,来兴趣了。

    酒楼最高处的包厢。

    朱元璋就坐在窗边,和马皇后一起看着。

    河面上的双方。

    “皇爷爷,怎么没看见十二叔啊!”

    朱雄英用稚嫩的声音,问着朱元璋。

    朱元璋笑着抱起了自己的孙子。

    “咱也不知道,可能最后一场才出来吧。”

    包厢里,不只有马皇后。

    还有朱标一家人,太子妃、吕氏都在。

    楼下还坐着不少大臣。

    当然,他们也是沾了朱元璋的光。

    知道朱元璋包下酒楼后,他们也不费力另外找地方了。

    进来问个好,然后在酒楼找个地方一坐。

    得,有位置了。

    “来了!”

    门口的太监,立刻小跑着过来。

    将第一场辩论的结果,拿了过来。

    “寻常意思多忙,又是顾忙,无事亦忙,何也?”

    朱雄煐好奇地问道。

    “这是什么意思啊?”

    一旁的朱标给儿子解释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事务繁多的时候,脑中的思绪很多。

    可没有事务的时候,脑中的思绪也很多。

    这是为什么?”

    听到这番话,朱雄英只是觉得不明觉厉。

    朱元璋看了,也沉思了一番。

    的确如此。

    他在批复奏折的时候,思绪很多。

    可处理完政务后,思绪依然没有减少。

    “不错,第一轮的较量,就有点意思。”

    朱元璋想要看看,双方是如何解释的。

    所谓辩论,就是一方提出一个问题。

    然后双方各自给出解释。

    一盏茶的功夫。

    门口的太监来了,带来了理学的回答。

    朱元璋看完后若有所思。

    朱雄煐好奇地问道。

    “皇爷爷,上面写了什么?”

    朱元璋尽可能用简略的语言,概述道。

    “上面说,世间的万事万物,皆有理存在。

    格物致知,乃是人之本性。

    所以闲暇时,探寻道理也从未停止。”

    后面还有一大段,朱元璋没有继续解释。

    因为这个年纪的朱雄煐,大概是听不懂的。

    “格物致知,万事皆有理。”

    朱标看完后,和他想的一样。

    虽然只是第一轮较量,双方都很认真。

    心学的解释也来了。

    “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

    首轮出战的翰林,从心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

    那就是万事万物,都处在时刻变化的过程。

    讨论了静与动。

    “心学这个解释,比理学的好!”

    朱元璋下了判断。

    心学的解释,让人不要为了忙碌而忙碌。

    不要被功名利禄迷惑。

    要将内心静下来,转变观念。

    才不会倍感焦灼,让自己处于莫名的恐慌。

    “心学倒还有教化的意思。”

    朱元璋头一次,开始重视心学。

    所谓的学说,不过自圆其说。

    真要说谁对谁错,朱元璋不甚在意。

    他只在意,这门学问有没有用。

    “翰林赢了!”

    朱祥兆微微摇头,代表第一轮的对局。

    心学获胜!

    河岸边的读书人,不由得欢呼几声。

    紧接着,第二轮对决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