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六章 若有一日为兄大限将至
    “若非张清小道长,你这次回京,便看不到我了。”

    感受着玉符当中温润的力量,朱标轻描淡写道。

    朱棣这才后知后觉缓过劲来,轻轻吸了口凉气。

    姚师口中所说的高人,竟然如此年轻?

    他脑海中,想起了姚师对此人的评价。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位道友有大无畏,远非贫僧所能及。”

    这说的应当是心性吧。

    不知张清小道长的本事与姚师比起来又如何?

    一时间,朱棣对张清产生了浓厚的好奇。

    见到朱标面色好转,朱元璋也松了口气,道:“这玉符倒是颇有神效。”

    旋即眉头又皱起,道:“但靠玉符维持,总归不是长久之计。”

    玉符虽好,却是治标不治本,并没有从根上解决问题。

    那些女子的冤魂,依然会缠上朱标,难保不会出事。

    除非此案早些了解。

    让涉案之人罪有应得,让那些受害女子早日沉冤得雪。

    朱棣想了想,试探着问道:“既然张小道长能掐会算,何不请他来协助查案?到时只要推算一番,那些女子如何死的,生前看到过什么样的事情,便一目了然。”

    “这倒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朱元璋难得用赞赏的眼神看了下朱棣。

    有张清看着,标儿便会安全许多,而且查起来的效率也会更高。

    但令他有些头疼的是。

    张清这方外之人,现在还得依仗人家,他可能还真使唤不动。

    “标儿,你明日去问问小道长,是否愿意在东宫修行吧。”

    “咱明日会加派人手,把朝堂上所有官员都盯住,绝不会让任何一人走漏!”

    老朱对贪官污吏一向零容忍,发现一个杀一个。

    更何况,这些人干了腌臜事还逍遥快活,倒让咱标儿替他们背负百姓怨气!

    若非这次牵扯太广,他早就忍耐不住了!

    朱元璋在等,等此事水落石出。

    让大明朝上下,无论大小官员,只要是吃皇粮的,都知道一个道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老朱离去,东宫之中就剩了朱标和朱棣两兄弟。

    朱棣没走,是因为不放心,毕竟每晚都会有怨灵上门。

    照张小道长所说,他身上杀伐形成的煞气,起码能起到震慑的作用,总归保险些。

    “恍惚间都这么久了,四弟获封北塞离京仿佛还像昨日。”

    “咱的四弟,现在也是镇守一方,独当一面的王了。”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四弟也能替咱看好大明的江山。”

    看着长变了样子的朱棣,朱标面色柔和。

    原本自己应该已是死人,也就见不到四弟了。

    这段日子,他想了很多。

    对于自己最后能否活下来,亦或者是能活多久,他自己心中也没数。

    所以他追查起薛家的案子,才如此的不遗余力。

    既然自己朝不保夕,那起码要在身死前,多为大明做些事,多为百姓们做些事。

    “长兄不要如此说,你会好起来的。”

    朱棣复杂的说道。

    这话,他说的没底气。

    姚师曾说,古往今来逆天而行者良多,无一不是惊才艳艳,名留青史之辈,也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那张清道长是能人异士不错,但平心而论.....

    兄长活下来的概率近乎渺茫!

    那一天如果真的来了,他该如何自处?

    莫非真听姚师的,起兵造反么?

    “哪有人是不死的,只是分早晚罢了。”

    “四弟,我已经试过允炆了,这孩子不是做大事的性格。”

    朱标摇摇头,直视着朱棣,“反倒是四弟性格和父皇相像,武德充沛,手腕果决,做事进退有度,若有一天我大限将至....”

    “便会劝父皇,立你为储!”

    这是朱标思考得来的结果。

    一边是强行让允炆继位,坐视诸多兄弟水深火热,最后哪怕燕王不反,其他藩王也同样会反,大明江山又不知要陷入多久的战乱。

    另一边,则是在张清口中颇有气魄的朱棣,继承了他志向的四弟。

    他也相信,父皇再三权衡之后,也不会再坚持必须嫡长子继位。

    “这....”

    朱棣闻言瞳孔瞪大,良久错愕。

    他万万没想到,长兄竟然会主动说出这样一番话,又是为何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讶异,感动,疑惑等等情绪,在他心中扩散开来。

    吱呀——

    朱棣开口刚想说些什么,便听得门扉轻动。

    四周的灯烛,也变得忽明忽暗,空气也仿佛潮湿了许多。

    是冤死女子的冤魂要来了。

    “嗯?这次的冷意.....似乎更加森寒刺骨了些?”

    朱标皱起眉,觉得不太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