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章 大明气数几何?又是因何而亡?
    东宫。

    “民女多谢殿下。”

    “来世民女愿再做大明治下之民。”

    “我等会在黄泉下为殿下祈福。”

    “我等先去投胎了,若是再强留人间,恐怕会引得鬼差前来。”

    .......

    东宫中,女子们的魂魄跪倒一片,向着朱标告别。

    亲眼见到仇人魂飞魄散,她们身上的执念都已消散,都聚集在东宫,向朱标表示感谢。

    “今生是朝廷对不起你们。”

    “来世,大明定是国泰民安的盛世之年,我在大明,等着你们!”

    屋檐下飘落着雨珠,朱标走出房檐,也朝着魂魄们拱手拜下。

    大雨中。

    等他再缓缓起身之时,面前已经空无一物。

    好像黄粱一梦,梦醒恍若隔世。

    “我也是该好好歇息一日了。”

    朱标松了口气,精神也放松下来。

    这些天,他从没睡过一个好觉。

    然而当他正准备走进寝宫时,外面传来了通报声。

    “殿下!水部司郎中严颜求见!”

    “水部司?”

    朱标愕然的停住脚步。

    水部司的人,通报怎么会传到他这里来?

    今天当值的刚好是李三,他进来后,双手奉上一枚玉符,道:

    “殿下,是小道长让严颜直接来寻你的。”

    “让严颜进来。”

    拿过玉符,朱标面露苦笑。

    他知道,自己今天是没得休息了。

    .....

    不过盏茶功夫。

    朱标带着严颜去了奉天殿书房。

    “何事进宫?”

    朱元璋揉着眉心,没好气的问道。

    处置了那么多的贪官,朝廷上留下了一大堆烂摊子。

    就拿这空缺的职位来说,涉案官员大大小小的都有,但毫无例外都是身居要职。

    一下子杀了这么多,都不知上哪找补。

    “父皇,秦淮河的水患,恐怕非同小可。”

    “水部司郎中,刚刚从秦淮河畔勘测回来,受了小道长之托进宫。”

    朱标语气凝重。

    刚才的路上,他已经问过严颜事情的起因了。

    “你将事情的经过说一遍。”

    闻言,朱元璋放下了手中的奏折,看向了浑身湿漉漉的严颜。

    严颜眼中的惊异之色却是越发浓厚。

    太子殿下一听是小道长传信,立马就带他见了陛下。

    连陛下也在得知自己遇见的是一个年轻道人后,大为重视。

    他平时想见私下里见陛下一面的资格都没有,哪怕在朝会上,也只能站在百官的末尾,连对话的资格都没有。

    那算命先生究竟是何方神圣?

    严颜正这么想着,便见朱元璋面上闪过一丝不耐。

    他惊出一身冷汗,立马跪下禀告道:

    “微臣受命去勘测水位,路过秦淮河畔珍膳坊时,见到一年轻道人.....”

    严颜一五一十,将自己所见所闻都说了出来。

    包括张清所说,迁移秦淮河畔百姓,以及开闸泄洪。

    听到东水关会决堤后,朱元璋面色威严了起来,道:

    “蒋瓛。”

    “在!”

    蒋瓛当即从门口进来,躬身听命。

    “第一,所有锦衣卫,带上朕的手谕,分别赶赴东水关,句容关,溧水关,开闸泄洪。”

    “沿途官员,阻拦者先斩后奏。”

    “二,凭此印信,去兵部调集城防军,立刻疏散两岸百姓。”

    “将工部尚书严震,户部侍郎傅友文召来觐见。”

    朱元璋有条不紊的安排了下去。

    秦淮河牵连无数港口,灌溉了应天府境内超过五成的农田,一旦泛滥起来,后果十分严重。

    幸好这次张清多提了一嘴。

    “你是严震的儿子?办事不拘一格,不错,你老子没白疼你。”

    朱元璋夸赞了一句。

    官员办事,一般都不会铤而走险,只会按照最稳妥的方式来。

    越级上报,还直接越过几层来东宫找太子,换了其他的官员可不敢这么干。

    但稳妥有时不见得是好事。

    譬如这种突发的天灾,发现的时候往往都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只能尽量减少影响。

    “谢陛下夸赞!微臣不敢居功。”

    严颜受宠若惊道。

    这一刻,张清的声音在他心中越发高深莫测。

    因为张清所说,他父亲早就在朝中为自己铺过路的事情,应该也是真的!

    “父皇,疏散百姓之事,儿臣亲自去吧。”

    朱标担心许多百姓不愿离开。

    毕竟没有事先通知,忽然就叫人搬迁,恐怕会引起许多人的不满。

    而且负责疏散的城卫军,也未必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有他这个太子的威望压着,大家会听话许多。

    “去吧。”

    朱元璋挥了下手,看着朱标和严颜的背影离去,靠在座椅上陷入沉思。

    张清今日所说的那番话,在他脑海中久久萦绕。

    现在压在他心头的,不是秦淮河泛滥的事,这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让老朱沉思的,是另一个问题,他压在心中许久,却始终不曾问过任何人的问题。

    或者说,任何一个开国帝王,终其一生都在为了这个问题寻找答案。

    标儿早亡引起的动荡,贪官污吏的横行,秦淮河泛滥的天灾,说到底可以归于其中。

    那便是....王朝气数!

    几番验证,他已经相信,张清确实能够算出一国命数了,甚至会那所谓的屠龙术也不稀奇。

    “既然一个王朝有定数,那大明的气数几何?”

    “大明究竟传了多少代?国祚又绵延了多少年?”

    “最后.....又是因何而亡?”

    “贪官污吏横行?亦或者是像前朝一般,从内部瓦解?”

    思索良久,朱元璋老迈的眼神中,仍然是挥之不去的迷茫。

    哪怕他是帝王,心思缜密无比缜密,对于这些事情,仍然隔着看不真切的迷雾。

    只能料理完秦淮河的事情后,再去张清那寻找答案了!

    .......

    内城。

    张清抱着拂尘,来到了昨日还风头正劲,今日却已然空无一人的薛府。

    手指隔空一点。

    上面的薛字便被抹去,随后铁画银钩的刻上了一个“张”字。

    “破境之时,不能让外人打扰。”

    随后,十余枚玉符散发着毫光,以奇异的轨迹排列当空,一枚枚印在了府邸门前。

    接触到墙壁和地面时,玉符居然没入进去,消失不见。

    此刻,在旁人视角中,府邸的大门就像扭曲了一般,感觉近在眼前,又好像远在天边。

    “这次救了许多人的性命,应该够了。”

    感受着虚空中落下的天机之力,张清踏步迈上台阶,身影顿时消失不见。

    只有一句自言自语,被风雨声淹没。

    “今日,我当入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