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三章 大明之亡,首亡于明君气短
    两百余年....至多三百年?

    这个数字长么?

    对于这个五十岁便能算得上长寿,七十岁便能称得上天年的时代来说,很长。

    但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很短!

    夏,商,周,汉,宋,能都排在明朝前面。

    “那岂不是说从商周到大明.....咱大明只比元朝长?”

    朱棣脑子转的比较快,直接将排名说了出来。

    他倒是把唐朝漏了。

    但随后,便感觉到旁边有股带着杀气眼神,令他赶紧闭上了嘴。

    朱元璋更是感觉眼前一黑。

    虽然每个帝王,都会想王朝千秋万代,万世不竭,但朱元璋其实知道,每个王朝都会覆灭的。

    大明亡他不意外,但不该亡的这么快!

    朱元璋为了子孙千秋万代,也是做了很多努力的,譬如这皇室宗亲制度,他已然总结了前朝的所有糟粕,取其精华。

    整治贪官污吏,更是历朝历代最狠的。

    用机关算尽来说,都不为过。

    他做了如此多的努力,大明在亡国的时间上,居然排在第一梯队?

    他无法接受!

    “实际上,是倒数第三。”

    张清微微摇头,纠正道:“大明之后还有个王朝,咱们可以暂且不提,但大明末年,百姓揭竿而起,如火如荼之事,恐怕不输故元。”

    大明之后的王朝?

    朱元璋眼神无比复杂。

    他还是大明的第一位皇帝,刚刚推翻了残暴的元朝,实现了无数英豪恢复汉家正统的志向。

    结果现在就听到,大明两三百年后,便会被另一个王朝推翻?

    自古建立新朝,都是百姓活不下去了的结果,也绝少不了农民起义。

    这才是大势,而英雄都是恰逢其时。

    不过他老朱终究是收服了中华,没让异族霸占汉家江山,百姓会揭竿而起,都是活不下去了,万般无奈的选择。

    只要是咱汉家儿郎,总好过之前元蒙当道。

    想到这,老朱心中好受了许多。

    他也是农民出身,自然不会去怪几百年后的百姓,而是问道:

    “若是标儿不在,后世皇帝....做的不好么?”

    “若是明君当道,百姓又怎会揭竿而起?”

    说到这,他饱含威严的余光撇了下朱棣。

    朱棣头皮发麻,心中万分不解。

    大哥才是太子,您不看大哥,看我干啥?

    等等....

    此前姚师说大哥早亡,会为自己戴上一顶白帽。

    难道真让自己当皇帝了?

    此时,朱棣忽然猛地惊觉。

    对啊,张小道长能掐会算,说不定早把后面的事情掐算出来了,那父皇....肯定也是知道的!

    难怪一回来就揍他一顿。

    幸好他对长兄朱标,是真的敬重外加死心塌地,否则都不是打一顿那么简单了....

    朱棣面上涌起后怕。

    “事实上,燕王殿下的儿子,孙子,都干的不错。”

    张清微微摇头,直言不讳道:“大秦奋六世余烈,尚且会出秦二世胡亥,没有任何一个王朝会不出昏君,这是很正常的事。”

    “关键在于,燕王殿下和陛下一样,杀伐过重夺了天机,后代福薄寿短。”

    “陛下已经是大明活的最长的皇帝了,而燕王殿下排第二。”

    “其后明仁宗朱高炽,四十八岁去世。”

    “明宪宗朱见深,四十一岁去世。”

    “明穆宗朱载垕三十六岁去世。”

    “明光宗朱常洛三十九岁去世。”

    “嗯,还有朱祁镇,三十八岁就死了。”

    张清如数家珍的将朱棣的后世帝王,都如数家珍的背了出来。

    “这....这这....高炽四十八岁就会死?”

    朱棣当场破防,好像被抽空了力气似的,两眼无神喃喃自语。

    换做平常他恐怕会勃然大怒。

    但面对张清,他没有发怒任性的资格。

    况且,这也是他自己问的。

    而且张清没必要骗他,更无须骗他!

    “君主早亡,会对一国气数造成怎样的影响?”

    朱元璋似乎意识到了问题,但觉得始终隔了一层窗户纸。

    “陛下是当局者迷。”

    张清又给朱元璋添了新茶,道:“一个帝国的强盛,往往需要数代贤名之君的兢兢业业,而让帝国由盛转衰,却只需要一个庸君。”

    “秦奋六世余烈,最后出了个秦二世,才多少年?横扫六合不可一世的大秦,便推金山倒玉柱。”

    “同样,燕王殿下后代中,儿子朱高炽,孙儿朱见深,都是贤德之君,让大明威扬万邦,可惜,他们在位的时间都很短,哪怕再贤明,用武的机会也十分有限。”

    “但庸君只要在位数年,造成的后果也无法挽回!”

    “譬如.....叫门天子朱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