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五十五 名声渐起
    当然了,虽然升官了,职务变成了特设的军师中郎将。

    但是,其实对于夏诚而言,生活方式也并没有多少改变。

    他是通过谋划,一步步帮助刘备发展积蓄力量,从平原走到如今的豫州牧的。

    如今跟随在刘备身边的人,不是自他起家的时候就追随他的老兵,就是夏诚为其招纳吸附的新丁。

    关羽已经认可他了。

    张飞与他关系熟络。

    太史慈是他为刘备招揽的。

    管亥是他直接说降的。

    赵云,田豫是他建议刘备,特意向公孙瓒讨要过来的。

    即便没有这个任命,众人对于夏诚也是心服口服的。

    当然了,有了也更好。

    在夏诚与刘备初步商讨好接下来的计划方针后,大军继续井然有序的,朝着小沛开拔。

    他们要先去小沛驻扎营地,安顿熟悉适应一番当地地形后,再开始于豫州当地,进行吸纳人才,招揽新兵的工作。

    要知道,就算是募兵,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不是小说里面,那种随随便便的登高一呼,立刻就有成千上万的人,争相前来应募。

    而且,就算出现这种情况,夏诚他们也不会收很多人的。

    因为,往往那种争着抢着跑来应募的很多人,一般都是家里无粮又少田的。

    又或是因为活不下去了,为了一口吃的,才想着来当兵试试的。

    这些人,大都年长体弱,即便拉上了战场,也一般都只能是用来充人头。

    有时候,这些人甚至还会因为害怕而退走,沦为逃兵,从而乱了军心。

    夏诚他们想要的,自然是那些年轻力壮的精兵,这些人可不在他们的规划中。

    “如今天下已乱,各方势力开始争占州郡,划分地盘。”

    “曹操已经两度攻徐,其志势在夺取徐州,这一次虽然因为后方变故而暂时退去,但一旦他缓过劲来了,依旧不会放过徐州。”

    “还有那袁公路今在九江,而自称为徐州伯,亦必争徐州。如果仅以徐州一地之力,抗衡四方敌人,就算穷极一时,也必难抵挡。”

    “若想要于乱世之中成事,则必须要有人才、地盘、名声、志气,缺一不可。”

    “此番先援北海,救都昌,再驰援徐州,书信退曹操,主公的名声,已然开始传扬。”

    “主公以仁德服众,既有仁义爱民之名,又有平乱安民之志,所以欠缺的只是经略的地盘,与源源不断的人才。”

    “这些,就是我们所谋求的目标。”

    豫州,是夏诚为刘备选择的过度之选。

    虽然从地理角度看,豫州位于四战之地,是物产丰富,人口密集的区域,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且地势非常平坦,易于大规模用兵,但防守难度较大。

    但,并非完全没有染指的机会。

    豫州夹在司隶、兖州、徐州、扬州、荆州之间,因居诸州之中,也称为中州。

    早在《周礼-职方》就说过:“河南称豫州。”

    豫州的“豫”,其意为安逸也,常有中和安舒之气。

    与徐州一样,单一的获得其任何一个地方,倚为根基屏障的话,可能都会疲于奔命。

    但是,如果能够将豫徐扬等地,连接起来,就算不得四战之说了。

    再则来说,豫州牧的头衔,也是一笔无形的资产。

    东汉朝堂,如今虽然衰微,但是传统的政治秩序依旧得到了保留。

    官衔代表等级,爵位突出身份,执掌决定权力。

    每一个重量级的头衔,都彰显了在大厦将倾的东汉政坛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刘备未来的前进道路。

    至少,未来吸引人才的时候,名头唬得住人。

    “除此之外,我们还是要多募些豫州兵士,即使一时不可为用,也要有备用之卒。”

    刘备一边静静听着夏诚的谏言,一边频频颔首。

    心中想到,他刘玄德何德何能,能够得夏子谋相佐。

    此诚乃他之幸运啊!

    不过,夏诚他也知道募兵非几日之事,而且就算募来了青壮力的兵士之后,还要训练才能拉上战场。

    如果,只是一味的招揽新兵,却没有经过训练就带他们上战场,作用并不大,甚至还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想要运用新兵,那就必须要先教会他们学会如何结阵,懂得听令,不说完全能够令行禁止,至少也得要让他们懂得如何使用戟矛和弓弩等兵器。

    目前也只能骑驴找马,慢慢的一步一步走着来了。

    一边展开旗号,陆续吸筹兵源,一边不断派出斥候侦探附近的情况。

    就这样,刘备大军,在豫州小沛一带,招揽新兵,救济难民,名声开始渐渐的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