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八章 急不可耐的朱允炆,洞悉一切的朱元璋
    “殿下请放心,我等会上奏陛下,请陛下尽早立皇长孙殿下为太孙!”

    听到这些文官的话,朱允炆自然是心中满意,嘴上称谢。

    一片和和美美的气氛。

    第二天的早朝上,朱允炆赫然站在原来太子朱标站的位置上。

    太子朱标驾薨以后,最为朱标的长子,朱允炆就暂时接替了朱标的职务。

    原本皇孙是不应该来上早朝的。

    但是朱允炆在那些文官的怂恿之下,准备每天坚持来参加早朝。

    为的就是宣扬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也是在进一步的提醒自己的皇爷爷,

    应该册立自己为皇太孙了。

    朱允炆的动作自然瞒不过满朝的文武,

    现在还能留下朝堂之上的,哪一个不是人精中的人精,否则的话也不可能在洪武朝的朝廷之上为官做宰。

    所以当众人看到朱允炆的出现之后,瞬间就明白了朱允炆的心中所想。

    可怜朱允炆还以为自己的表现有多隐晦和高明,还站在那里洋洋自得。

    “参见皇长孙殿下。”

    早早来到大殿的众臣纷纷上前给朱允炆行礼问候。

    自从太子朱标离世之后,众人便纷纷猜测将来帝国的继任者到底是当今陛下的某个皇子,还是眼前的这个朱允炆。

    虽然心里还没猜出什么结果来,但是提前跟朱允炆打好关系肯定是没有错的。

    就算退一万步讲,将来即位的不是朱允炆,那人家还有一层皇长孙的身份在这放着呢,横竖都错不了。

    朱允炆听着众臣的问候声,也是一一回礼,言谈之间很是儒雅,一副温文尔雅的模样,让人不由得心生好感。

    没过一会儿,就听见太监总管高声喊道:

    “陛下临朝,百官肃静!”

    众人立刻收敛起自己的小动作,规规矩矩的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

    朱允炆也赶紧整理了一下衣冠,检查自己有没有什么失仪的地方,随后也端正了身子,站在那里等待这朱元璋的到来。

    很快,朱元璋就从大殿后面转了出来,第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那里的朱允炆。

    心中不由得一动,但是脚下的动作却是丝毫不停,一如自己打仗时候的雷厉风行,三步并作两步的就坐到了自己的宝座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等朱元璋坐定之后,躬身行礼。

    朱元璋将手一挥:

    “众位爱卿平身。”

    太监总管说道:

    “众卿有本请奏!”

    一个文官闪身出列,对着朱元璋说道:

    “启奏陛下,臣有本要奏。”

    “太子早薨,举国臣民为之大悲,然国不可一日无储君,还请陛下早日立储,以固国本。”

    “也可解天下万姓之仰望!”

    话音刚落,另一个大臣也站了出来,对朱院长说道:

    “陛下,大统人选一日不定,大明则一日不稳,大明一日不稳,天下百姓则以一日不定。”

    “还请陛下为大明江山稳固为重,早立国储为好!”

    朝中众臣听到这两个人的话,不由的为止一震,纷纷将目光看向了朱元璋,这可是关乎到大明未来的事情,众人都想知道当今陛下会做出怎么样的决定。

    朱元璋定睛一看,站出来的这两人乃是当初自己安排给朱允炆的老师,心中瞬间就明白了这些人打的是什么主意了。

    朱元璋不着痕迹的将目光扫向朱允炆,却看见朱允炆正老神在在的站在那里,仿佛没有听到此人的话一样,但是嘴角的那一抹笑意却是无论如何都遮掩不住的。

    朱元璋听到这些人的话,心中了然,这些文官果然是想把朱允炆扶持上位,然后吧朱允炆当成一个木偶傀儡,好把持大明的朝政。

    只可惜朱允炆和这群文官的算盘打的噼啪响,却不知道朱元璋已经动了立朱棣为太子的心思。

    想到这里,朱元璋便开口说道:

    “你们说的没错,咱也觉得你们说的很有道理,咱大明朝是应该尽快选出来一个皇储了。”

    “那众卿觉得,咱的这几个儿子里面,哪一个册立为太子比较合适?”

    朱元璋轻飘飘的将问题又抛给了朝堂上的众臣,众人闻言不由得一阵哗然,陛下今天这是怎么了,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朱允炆听到朱元璋的话,不由得脸色大变,但是还是强行装作镇定的样子,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过分的举动。

    因为自己这边的人还没有开始行动,自己的皇爷爷说不定也只是随口一说而已。

    果然,朱元璋的话音刚落,一个大臣便再次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万万不可!”

    听到此人的话,再结合朱允炆的表现,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哦?为什么不可,你说说看,咱洗耳恭听?”

    “陛下,太子长子温良贤德,颇有乃父之风,而且又是皇长孙。”

    “可以立为皇太孙。”

    “而且立皇长孙为皇太孙之后,还有诸多好处,最大的好处有三。”

    “其一,立皇长孙为皇太孙,表明我大明传承有序,是为儒家大道。”

    “其二,太子新薨,立皇长孙殿下为皇太孙,可以为天下百姓做出榜样,长幼有序不可乱。”

    “其三,也可以安抚天下臣民之心,我大明立国未久,正是人心思定的时候,这个时候立皇长孙殿下为皇太孙,必定民心大安,我大明江山也必然会万世永固!”

    “还请陛下三思。”

    这个大臣林林总总的说了这么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的好处,不仅听的朝中文武百官频频点头,

    就连朱元璋都觉得此人说的颇有一番道理,

    朱元璋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如果没有听过朱高烨的那些话,

    朱元璋此时或许已经被他们给说动了,并且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因为朱元璋本来在心里也是打的这个主意。

    只可惜在听过在朱高烨的那些话,

    尤其是朱高烨向自己剖析了为什么这些文官们会这么做之后,

    这些人的鬼话朱元璋是一个字都不会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