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章:大军出征
    面对敢顶撞自己的麴义,潘凤根本没惯着他,直接打了他八十军棍,然后趁机收编了他那千人私兵部曲。

    麴义出身凉州边地,其人更像是羌化的汉人,这也是正史上袁绍杀他的原因;就这种桀骜不驯、不服管教,还拥有精锐私兵部曲的人,不早点杀了,哪怕是袁绍都不一定压得住,早晚都得造反;所以与其等他将来给自己找麻烦,不如提前将其料理、兼并掉他的部众。

    哪怕麴义为袁绍立下了无数功劳。

    你可以说袁绍外宽内忌、气量狭小,但也必须承认袁绍杀麴义是有一定道理和考虑的。而有袁绍做参考,潘凤选择了快刀斩乱麻地将麴义的部曲收编掉,这样哪怕麴义再桀骜不驯,也不过孤身一人;只要有所提防,也不怕哪天他起兵造反。

    于是,潘凤在收编掉麴义的私兵部曲后,便直接将那千人精锐与四千冀州军掺和在一起,独立一营,交给了冀州军中能力最强的张郃统帅。

    “儁乂,我即拜你为中山都尉,将兵五千,别领一军,希望你能不负重托。”

    当着众人的面,潘凤取出一半虎符,郑重地递给了张郃。

    后者被这天降大礼包给砸晕了,好半响才反应过来,一脸激动地双膝跪地,用双手郑重地接过那一半虎符,大声道:

    “郃敢不为将军效死!”

    对此,潘凤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随后将目光望向面前一众冀州军将,见他们都羡慕嫉妒地看着张郃,不由笑道:

    “诸位也不必艳羡儁乂,我潘凤一向赏罚分明,此次会盟讨董,哪个立下战功,我自当上报州牧大人,为尔等请功讨赏!”

    “多谢将军!”×N

    听到潘凤这话,冀州军将们不由眼前一亮。

    潘凤接着说道:

    “诸位可能不知,自州牧大人响应讨董檄文以来,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徐州刺史陶谦、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山阳太守袁遗、广陵太守张超、西凉太守马腾,皆已响应檄文。”

    “到目前为止,包括我冀州,一共有十八路诸侯决议在酸枣会盟,一同讨伐董卓!”

    说到这里,潘凤停顿了一下,然后扫了眼众人,但见众人目瞪口呆,显然是被这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浩大声势给惊住了。

    潘凤于是挥斥方遒、慷慨激昂地大声道:

    “待到十八路诸侯会盟,天下人的目光都会落在我们诸侯联军的身上。诸位,建功立业、封候拜将、名扬天下,便在彼时!”

    “!!!”×N

    这话一出,哪怕是才被潘凤连打带削教训了一通的麴义,都为之心潮澎湃、不能自已,幻想着自己建立功业、为天下人赞颂的场景。

    见此,潘凤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笑着说道:

    “诸位知道该如何行事了吗?”

    闻言,冀州军将们对视了一眼,然后纷纷向潘凤拱手行礼,异口同声地大喊道:

    “愿为将军效死!!”×N

    ……

    于是,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十六,宜出行。

    但见冀州大营外长枪如林、旌旗蔽空,四万大军排成整齐的方阵,前来送别出征的百姓在旁边围观,只觉得目眩神迷、心驰神往。

    浩浩荡荡的军阵最前方,竖立着一面面巨大的军旗,居中两杆军旗,一旗上书大写的“韩”字,一旗上书大写的“潘”字。被风一吹,猎猎作响;气势浑厚,好不威风。

    面对着数万大军组成的军阵,一向都是文士打扮的韩馥,这时候却一身戎装、腰悬宝剑,豪气万丈、意气风发,哪还有平时半点怯懦的影子?

    只是他到底还是文人,对行伍之事说不上一窍不通,却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在说了些文绉绉的场面话后,便将发号施令的环节让给了潘凤。

    对此,潘凤也不客气。

    只见他手持将旗,目光巡视点将台下的冀州军将,随后大声说道:

    “中山都尉张郃,黎阳校尉麴义!”

    “末将在!”×2

    “命汝二人领兵五千,为前部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直抵酸枣,不得有误!”

    “遵命!!!”×2

    “都督从事赵浮、程涣!”

    “在!”×2

    “命汝二人将强弩万张,为大军后卫,押送粮草物资,不得有失!”

    “领命!!!”×2

    “……”

    根据冀州军将的能力,潘凤有条不紊地分布着作战任务,被点名的军将则一个个出列,恭敬地拾起潘凤扔在地上的将令。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看的韩馥不由抚弄胡须,为自己的识人之明暗自得意。

    到最后,潘凤犹豫了一下,随后大声道:

    “骑都尉沮授何在?”

    听到潘凤的喊声,人群中的沮授有些疑惑,却还是迅速出列道:

    “沮授在此!”

    “嗯...”

    看着面前文士打扮的沮授,潘凤面露思考。

    沮授,字公与,河北广平人,少举茂才,历二县令,少有大志,长于谋略。曾为韩馥别驾,官拜骑都尉。

    (PS:史书和演义都没有记载他的表字,这里取电视剧《三国演义》的设定)

    后世人对沮授的印象大多是一个谋士,但实际不是这样的。这位公与先生实际上可不是文官,而是能领兵打仗的帅才。在正史中,韩馥出让冀州后,沮授也顺势投靠了袁绍,被袁绍表为监军、奋威将军,替袁绍统帅三军,是袁绍军中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

    就是可惜,沮授能力太强,以至于被袁绍猜忌,在官渡之战前剥夺了他手中的军权,随后面对沮授的建言献策又拒绝采纳,最终导致袁绍官渡之战。

    令人唏嘘的是,在袁绍败逃时,沮授因为来不及北渡而被俘。然而即使如此,沮授依然对袁绍忠心耿耿,坚定地拒绝了曹操的招降,甚至密谋逃回河北袁绍阵营,最终事败被杀。

    PS:三国杀里沮授的台词,“命系袁氏,一心向北”“魂归袁氏,死不叛离”“心如归雁,死不足拦”“矢志不降,克定北还”,真是对沮授赤胆忠心再好不过的刻画了。

    有时候真的觉得袁绍挺离谱的,官渡之战时,但凡他按照一个谋士的计谋从头听到尾,他都不可能输;偏偏他一会儿听这个谋士的,一会儿听那个谋士的,选择题他全蒙错了,真是离谱到姥姥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