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群臣议字
这些本是读书难点,这办法一用,众人齐声叫好。
“楚王天姿,神人也!陛下!我大明文字如得楚王之法,无疑得神之助,恭喜陛下!”
说话的是李文忠,朱元璋看了他一眼,心想,算你有眼光,不会只会打仗。
李文忠读书不多,说的是他自身的切身体会。
他是内心赞成的。、
赞成的都不禁暗自惊骇,这个楚王到底是什么人,竟然能想了这种极妙之法。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出来的。
都不禁偷瞄上朱桢。
朱元璋道:“有反对的吗,今日召集大伙,就是听听各位的主意。”
其实是有反对的,只是多半都不敢随便说。
牢狱中刚进去很多王公贵族呢。
个个现在还在颤抖中。
见没人反对,朱元璋更得意了。
“这拼音和标点确实是好,朕看大伙也拿不出反对的理由,还有一件,就是简化吧字!”
“现在的字笔划太多,改简单些!让百姓都能认识。”
“这是好事!”
朱元璋说完,不忘先定个调表个态这是好东西。
这样无疑是让那些想反对的受一些压力,他并不喜欢有人反对他,因为他已认定这是好事。
本来,他想慢慢来,没想到群臣没有反对前面两个,就承着兴奋一口气说了出来。
“陛下,这万万不可!”
一听到简化汉字,就立即有人说话了。
说话的是礼部尚书任享泰。
“陛下,汉字是先人所留,祖宗之章法。每个字者代表中原文化。改!则是破坏了华夏文化正统,兹事体大,陛下三思。”
朱元璋点点头,并不生气。
那任享泰就更敢说了。
“陛下!如改字,则违反了六书造字原则。其二每个字其实有它的来源,它的结构有它的逻辑性,如改动,则失去字的原义……”
任享泰一大篇评论,自然滔滔不绝。
意思无非就是字的正统性,每个字一看就知道它的意思,如果改动了,字不达意,很难知道一个字的意思。
字都有它的意义,改了则不伦不类等……
甚至习过简化字,那么都不会认识古文,这无疑是对文化传承的打击。
他的这些道理也是有道理的。
古时了解一个字,其实很多时候是看这个字的结构,再去体会他的意思,这是汉字的特殊结构。
等他说完,朱元璋道:“不有哪位爱卿要说?”
兵部尚书唐铎出班道:“任大人是迂腐!”
任享泰怒道:“我哪里迂腐了!”
唐铎道:“微臣赞成简化,自古以来,字出甲骨,几人能识,其实我大明字一直在变动,变得更容易认。”
众人点头,这话不错。
“自秦以来,秦始皇就改了许多字,统一了字体,才有隶书。怎么现在没人说改了不好!”
一些人低下头。
“自秦到现在,大半的字已不是原样,这是为什么,因为字难认,不利于学子。”
任享泰不想说很多,最后总结道:“楚王天授奇才,臣赞成对汉字改置。”
结下来越说越有很多人加入战场。
基本上反对和赞成的对半分,赞成的多是武将出身。
反正他们就认为现在的字难。
既然争论不下,就只有请皇帝一锤子定音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桢。
朱桢道:“本王觉得不但要简化,而且还要规定正规写法。”
“如今的字各有各的写法,什么草书、隶书、楷书、宋体、行书,本王以为,当选一种正规易认的为朝廷法定写法,如此统一。”
“朝廷文书才能统一!”
朱桢不但要改字,而且还要写法。
统一写法,这事并没多少人争论,都一口赞成,齐声叫好。
这本来就应该要做的。
也只有楚王才有这种大智慧。
统一了,就只要学一种写法就行,实用!
不会有人动不动说一个茴字有六种写法,让人对文字望而却步,心生敬畏。
群臣齐呼万岁,陛下英明,楚王神才。
下朝后,武官出身的更是大笑不绝,这下是做到头了,天下文字一改,个个能识文,也没人笑话我们不识字了。
楚王这事做得……
自古以来只有楚王这等大行之士,才有这样的才华。
朱桢风头,一时无二,就是有反对的,也不得不佩服朱桢的才能和学识。
这样一来,正如朱元璋料到的,朱桢会是新字之祖,所有学子的老师。
这种声望可不是做皇帝能得到的。
就像孔子的声望,可不是皇帝能及的。
朱元璋也是兴奋了好几天。
朱家出了个圣人。
这事你找哪说去。
自此,朱家万年不朽……天下供奉,哪怕是换了朝代,都有像孔子一样的待遇。
朱元璋笑得合不拢嘴,在餐桌上,一个劲的说朱标,多学学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