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受震撼!
但他却有些听不懂……
对他而言,要理解一个新鲜词汇,特别是一个名词,还是有些困难。
不过大致的意思他已经懂了。
元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需登高一呼,从者云集,这就是陆子秋所说的土壤。
而在这样的土壤孕育下,势必会出现一个、两个甚至三个朱元璋这样的人。
只不过,是他朱元璋走到了最后而已!
而此时陆子秋依旧在讲着,尽管朱元璋的脑子已经有点应接不暇,但这种时候,多听一点是一点啊!
万一要是错过了什么重要的内容,朱元璋可能后半生都会后悔!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但凡漏一点,后面的就听不懂了……
陆子秋站在台上,意气风发,侃侃而谈:“在造反这件事上,洪武大帝算是一个正面的例子。”
“接下来我们讲一个反例。”
“常言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你来说说,这是为什么?”
朱元璋大脑飞速运转,开始绞尽脑汁的思考。
“是……能力问题?”
“区区秀才,在学问上自然比不得进士高,本身就是当官都不够格的读书人。”
“而且这些读书人大多贪婪成性,一门心思只想着如何捞钱,又怎么会去想造反的事情呢?”
朱元璋从来没有去思考过这些问题。
只是根据他以往的经历,来推测可能的原因。
因为他小时候被贪官污吏给迫害,所以他就认为这些当官的没一个好东西,只想着捞钱,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
“你还是没能理解我的意思。”
陆子秋摇了摇头,继续讲解道:“如果想要了解真正的历史大势,便必须要抛开个人的身份,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在他们身上找到共性!”
“为什么秀才造反难成?因为他们大多都是来自比较富裕的家庭,便是所谓的寒门子弟,家中也大多有一定家产。”
“不然根本无法支撑起他们脱产读书。”
“而且至关重要的一点是,秀才这个身份,也算是他们的财产!”
“但秀才这一身份,无疑是依托于朝廷而来的,只有朝廷在,他们的身份才会有价值!”
“让他们去造反,不是等于在自己身上割肉吗?”
朱元璋顿时恍然大悟!
是因为他们有家产,有在这个体系下难以割舍的东西存在,所以他们不敢造反,也不能造反!
而千千万万的无产阶级,他们没有家产!
如果一旦受到强有力的压迫,被割去心底最后的一丝牵挂,他们就会揭竿而起!
直接造反!
只要这天下还有大量的无产者,他老朱家的皇位就坐不稳!
朱元璋这是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开辟的大明朝是如此摇摇欲坠,风雨飘摇。
不过陆子秋可没心思管你朱元璋的感受,接着引入下一个话题:“我华夏泱泱大国,自秦始皇一统天下以来,不知改换了多少朝代,其中长者不过两三百年,短着不过十来年,你认为我大明,可有办法走出这皇朝困境。”
如果说刚开始朱元璋还有强烈的信心。
现在说出来的话就连他自己也是将信将疑:“我大明承接华夏正统,得位之正,无人可比。”
“当今陛下严惩贪官污吏,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便可处死。”
“又在各地设立卫所,寓兵于农,我大明数十万兵甲,却不耗费国库半点粮食。”
“不说千秋万世。”
“福祚千年也是应该的吧?”
陆子秋听了顿觉好笑:“你可知,你所说的都只不过是表面问题,根上烂了,兵多将广又如何?吏治清明又如何?”
“有言道:国恒以弱亡,独汉以强亡。”
“汉末三国时期,可谓是英雄辈出。但那又怎样?不还是亡了!”
“就算大明有再多的兵,再好的官,到时候也不过是另一个汉朝的结局罢了!”
“只有无产者!只有人民!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主人!”
“只要这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个无产者存在,那么这王朝就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
这番话彻底击碎了朱元璋的侥幸心理!
让他清楚的认识到,大明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王朝,和历史上的其他王朝没有任何区别。
到了时候,该亡还是得亡!
这是一个封建王朝无法逃脱的命运!
“通常,我们在形容一个王朝灭亡时,都会用气数已尽来形容。”
“但现在你可明白了其真正的含义?”
朱元璋无奈的点了点头,经过陆子秋的讲述,他才终于明白什么才叫真正的气数已尽。
当这世间无产者越来越多时,这江山便是战火重燃之时!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只是……
他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每到王朝末期,无产者都会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