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被朱瞻基这一顿怼得语塞。
“你小子,给我等着。”
汉王觉得丢脸,便转身进了内阁。
朱瞻基还在后面喊着,“二叔,别忘了还钱啊——”
汉王听此话,一个崴脚,差点摔了。
汉王心里也是觉得倒霉,因为本来是该作为摄政王的他奚落两个小屁孩的。
没想到反被嘲讽,他还没有办法。
朱瞻基两兄弟在赵王身后哈哈大笑。
次日清晨。
奉天殿。
“请皇上下罪己诏!”
朝堂之上一半以上的官员都跪下,请求朱棣下罪己诏。
该不说不说,古人实在是太迷信了,甚至迷信到要冒死去下皇帝的面子。
这不就是虎口拔牙吗!
此时,大雨惊雷已经连绵一周。
京城周边地方都逐渐开始水患。
家园被大水淹没,百姓的情绪越来越失控。
已有先祖之前起义军的苗头。
所以大部分百官冒着杀头的风险让朱棣下罪己诏。
朱棣此时坐在龙椅上,脸色凝重,呼吸轻微变得有些粗重。
虽然朱棣知道自己问心无愧,但是事情严重的时候,无愧也变得有愧了。
朱瞻基早就预料到这副场面,人的心中一旦有了怀疑的种子,这颗种子就会慢慢放大,假的也变成真的。
此时朱棣看向汉王,眼神质问汉王,你就是这么给朕监国的?
汉王瑟瑟发抖。
但是他此时除了威慑众臣他根本不知道此时该如何做。
这时太子匆匆赶来,想要开始他的场面话,为朱棣解围。
朱瞻基此时也看到朱瞻墡拿着一把造型奇特的伞进来了。
朱瞻基看到朱瞻墡就知道,这个引雷伞的实验成功了。
之前朱瞻基让朱瞻墡将这把引雷伞绑在猪背上然后将猪赶到空旷地方去,雷电被引下来,猪没事的话,那么这把引雷伞就成功了。
眼看他爹就要接下这个烂摊子,朱瞻基站出来,对着朱棣行一礼。
“皇上,下官有句话,想要讲给百官听。”
朱棣见是朱瞻基,压下情绪轻点头,其实朱棣现在也没心思去听朱瞻基讲什么。
他现在主要想的是:一、怎么抓到在民间散步谣言的人,二、在京城周边水患的治理问题,三、让金銮殿下这群迂腐言官改变观念。
朱棣虽然也信鬼神之说,但是他问心无愧。所以他认为,这件事的源头绝不是出自于他。
所以才有了很明确的判断,思想没有被这些迂腐言官带偏。
朱瞻基得到朱棣的同意,便脸色阴沉的转头。
“各位。”
两个字让原本还有点杂音的大殿,鸦雀无声。
朱瞻基继续说,“各位,你们认为这连天的雷雨,真的是为上天怪罪吗!”
“各位,别忘了,我们的皇上,多年的出征塞外,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我们边境的百姓!不被草原上那些部族烧、杀、枪、掠!”
“容孤说句实话,本朝的官员眼界太过狭窄!”
“你们只看到京城周边的百姓安居乐业,巡抚走遍南北,依旧觉得百姓们生活还算的上好。对于边关传来的捷报,充耳不闻,认为百姓所受的那些苦难都夸张了!”
“一遇到事情就怪罪我爷爷好战,孤很想知道,这些谣言是哪个勾八玩意儿传出来的!”
“今年爷爷大胜阿鲁台部,全国普及种亩产万斤的红薯!让很多百姓都不饿肚子。”
“这样的人,上天怎么会责怪他!?”
“如此的一个竭力为民的皇上。”
“这天,何来的责怪?!”
随着朱瞻基最后一声吼落下,文武百官被震惊的目瞪口呆。
这小太孙好像说的有点道理。
不过有道理又何妨,他们主要是想安抚民心。
“所以这连绵的雷雨,不是谣言所传的凶兆,而是吉兆!”
汉王听此,一阵冷笑,这怪异的天气,和那些传的有鼻子有眼的谣言,他都怀疑他爹做了十恶不赦的事。
只有赵王,依旧平静。
“锦衣卫指挥使,你有什么证据吗?”
一贼眉鼠眼的言官出列问道。
“那就请各位跟孤一起出去。”
朱瞻基自顾自地走下台阶,往雷雨交加的外面走去。
众百官见此,却不敢跟朱瞻基走。
只见他们抬眼看了看朱棣。
朱棣见此从龙椅上站起,也往外走去。
太子汉王赵王跟在朱棣身后,太子下意识的站在朱棣左侧的监国常站的位置,却被汉王一胳膊挤开。
汉王还顺带对着太子耀武扬威了一下,其中的意思一是现在我是摄政王,二为你儿子待会要是解决不了,你就完了。
太子见此也无意与他争,他虽然很多时候都相信儿子,但事关这种鬼神之说,他还是担心的。
他倒要看看这个大孙子要怎么证明。
百官见皇帝走了,也在原地等着,只有皇帝走在他们前面他们才能走。
朱棣出了大门,看见自己大孙子朱瞻基身姿挺拔如松的站在那里,一身白衣清冷气质如立出世外一样。
不由心底感叹,年轻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