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章 我堂堂礼部尚书,去和许北对线?
    皇宫里,一个老头正往深处而去,面见皇帝。

    此人乃是大明礼部尚书任亨泰,真正的大佬级人物。

    自从胡惟庸倒台,朱元璋裁撤宰相。

    六部尚书就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了皇帝之下权位最高的文官大佬。

    礼部尚书,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任亨泰今天也是正常上班的一天。

    但是来了之后,他就感觉今天有些不对劲。

    属下们总在小声交谈着什么,他听了两句,好像是什么什么报的东西。

    还没来得及询问,就被告知皇帝宣见。

    于是只能匆匆跑过来。

    待见到朱元璋后,任亨泰行过礼,便安静的站着,等待皇帝发话。

    他心里是有点忐忑的。

    员工面对老板,天然会有压力,更何况还是朱元璋这种老板。

    给朱元璋打工,是很考验心理素质的,一般人真干不来。

    一个不好,也许小命就交代了。

    朱元璋让太监给任亨泰递过去东西。

    “任尚书,你主管礼部,也是大明一等一的大儒学者。”

    “朕如今有些疑问,想问问你。”

    任亨泰正色道:“陛下请问,臣知无不言。”

    朱元璋点头:“你先看看这个东西吧。”

    太监送上东西,任亨泰拿过来一看,是一个叫新华夏报的东西。

    他恍然,原来下属们讨论的就是这个东西啊。

    大致看了一下样式,他的注意力就放在了头版文章上。

    《历史周期律》

    看着看着,他就懵住了。

    你要说作者文字功底有多强,其实只是一般。

    但是文章表达的思想,才是真正的核心。

    对兼并的剖析,全新的视野,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

    这些东西给文章加分太多了,足以让比文一跃成为华夏名篇!

    许北就是打算让这篇文章吹起新思想的风,自然也是精雕细琢花费心力的。

    这是新思想的第一声呐喊,当得起这个评价!

    任亨泰神色凝重起来。

    他在文章中感受到了思想的冲击。

    这个许北的文章,是完全迥异于儒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

    不谈道德礼仪,只用现实规律解释世界。

    礼部掌管天下礼教事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

    他瞬间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此许北有惊世之才,意图开辟新路,他想取代儒家的话语权!

    朱元璋的声音传来。

    “任尚书,此作者曾言,欲解决土地兼并,必要开创新思想,建设新华夏。”

    “此言甚缪,儒学千年,难道解决不了兼并?”

    “朕欲扫除兼并,使我大明万世长存,任尚书何以教我,兼并之事该如何破除?”

    任亨泰顿时头皮发麻,暗暗叫苦。

    你也太看得起我了吧。

    或者说太看得起儒家了吧。

    兼并根本就是无解的问题。

    要能解决,还能留到现在?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不是傻子,谁不知道兼并之害?

    但还不是一代代这么历史循环过来了。

    从来没有人解决过兼并问题。

    就像这篇文章所写,历史按照他固有的规律,支配着所有人。

    你就是让孔夫子复生,他也得挠头啊。

    皇帝这不是在为难人嘛。

    任亨泰急得冒汗,但是也不能直接说不行,这要承认了,那皇帝该怎么看儒家?

    那不是正好证明了许北的正确吗。

    儒学解决不了兼并,必须要开创新思想,不然大明也逃不出历史周期律。

    承认做不到,那就是在认输,这是不能忍的事情,儒家不能失去话语权!

    最后,任亨泰只能硬着头皮给出一个解释。

    “陛下,君承天命,天下万事运转,皆系于君王一身。”

    “若君王昏庸失道,则朝纲松弛,万事皆废。”

    “朝廷的法律道德不能约束地方,豪强就行事无所顾忌。”

    “贫民小农弱小力微,根本无力抵抗豪强。”

    “如此,兼并之事就无法避免。”

    朱元璋眼睛一亮,颇为兴奋。

    儒家对兼并的解释,更符合朱元璋的口味。

    “说得好,你继续说下去!”

    任亨泰松了口气。

    “反之,若君主贤明勤政,则百官必定清廉正直。”

    “朝廷具备威严,就能够约束百姓,教化百姓。”

    “若百姓皆知礼仪,皆有道德,又怎么会发生兼并惨事呢?”

    “是以,君主无德,则上下无德,君主有德,则上下有德。”

    “国家运行,最重要的是使君王贤明有德,这就需要君王多学习圣人经义。”

    朱元璋开怀大笑,他对任亨泰的回答很满意。

    是啊,只要皇帝做好自己的事情,约束好自己的臣子,避免贪污渎职的事情。

    那百姓个个安居乐业,怎么会发生兼并的事情呢?

    如果元朝统治者,能当个人,天下百姓会惨到那种地步吗,自己还会造反吗?

    反观历史,每有明君的时候,必有盛世。

    而每到昏君的时候,必定民不聊生。

    正好佐证了任亨泰的观点。

    所以,儒家完全能解决兼并问题,只要好好教导君王,让大明代代有贤君,那自然会千秋万代。

    “任尚书,你果然是一等一的大儒学者。”

    “你把刚才的话写成文章,给那新华夏报社投去。”

    “下一期的新华夏报,我要看到你的文章发表!”

    任亨泰顿时苦笑答应下来。

    我堂堂礼部尚书,跑去和一个民间士人文斗。

    这是闹的哪一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