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自从千莲家卖参得了银子的事儿传开来之后,除了像韩大花这样上门冷嘲热讽的之外,还有一些村里人便上门想借些银子。
段氏虽然面皮儿软,却也知道这些银子都有用处,便一一婉拒了,只说家里如今艰难,卖人参得的银钱不多,用银子的地儿却哪哪儿都是,实在腾不出空闲银子来。
对陶家的情况,桃山村的人自然是清楚的,上门来借银子,也不过打着试一试的态度,毕竟平日里交情也不深,能借到最好,借不到也没什么。
于是,来了几拨之后,其他的人见没能从陶家借出银子来,便也一个个的熄了心思。
可这日下午,陶家却是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哎呦,阿柳,你这里可真不好找,赶紧开门让我进来。”陶禾辰去了镇子还没回来,千莲又进山了,家中便只有段氏一人,如今家里的银钱不那么拮据了,段氏的心情便也轻松了许多,收拾完院子,坐在屋檐下绣荷包,才坐下没多会儿,便听到院门口一道声音响了起来。
段氏抬头看向院门口,便见一个三十六七岁的妇人正站在篱笆门外冲着自己说话,她眨巴眨巴眼睛觉得这人有些面熟,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些迟疑的问了一句“大嫂?”
来人正是段氏的娘家大嫂邱氏,也不怪段氏一开始没认出来,自从十四年前段氏的爹娘相继亡故后,段氏大哥一家便与段氏断了往来,已经有十五年没见过面儿了,便是当年陶知义身亡,段氏大哥一家都没有来一个人,这十四年过去,段氏大嫂的容貌自是有了不少的变化。
段氏的娘家,在距离桃山村七八里外的河下村,家里本来还算富庶,有田有地,段父还有些小手艺,段氏也算是衣食无忧长大的,为了让段氏将来在婆家站得稳,段母还特意让段氏学了刺绣女红,厨艺什么的,更是不在话下。
这段氏闺名段清柳,家里人都唤她阿柳。
哪知道段氏十五岁那年,段父生了一场大病,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当时段氏的大哥段清松已经成亲,娶的便是这邱氏,这邱氏的娘家离河下村差不多有二三十里的距离。
有一次邱氏回娘家,从娘家回来之后,便跟段父段母说他们家村里里有一个富户人家要娶个儿媳妇,彩礼有三十两银子,但只一点,这儿媳妇从此跟娘家得断亲,不能往来。
邱氏将那户人家说得哪儿哪儿都好,更是言明有了这三十两银子,不仅能还清家里的外债,还能缓解如今家里的困境。
段父段母听了自是舍不得女儿跟家里断亲,更何况那个时候段氏已经与陶知义相识,陶知义更是早就登门见过段父段母,言明了要娶段氏的心意,段父段母见两个小儿女情投意合便应了,就等着段氏满了十六岁便嫁过去呢。
邱氏见段父段母不答应,便不高兴起来,还怂恿着段清松逼着段父段母答应那桩婚事。
段氏的二哥段清峰极疼段氏,见邱氏执意让段氏嫁过去,便偷偷跑去邱氏的娘家村子打听那户人家去了,不打听不要紧,一打听着实吓了一大跳。
那户人家确实是富户,可家里却是个傻儿子,那年都已经二十八岁了,而且之前已经娶过三个媳妇,而且每个媳妇都暴病而亡。
这样的人家,便是再多的银子,又怎么能嫁?
段清峰气不过,回来便跟邱氏争执了一番,并将那户人家的情况全盘说了出来。
段父被事实真相气得吐了血,病又加重了几分,眼见着便有些奄奄一息了,段清松和邱氏这才吓得不敢再提那桩婚事。
然而,家里欠的外债却是实打实的,段清峰为了帮家里还外债,自卖自身给一户人家做了小厮,便随着那户人家去了外地。
外债还清了,可段父的身体却因为那次吐血更加差了,怕自己有个好歹,段氏被段清松一家随便许了人家,于是,不等段氏满十六岁,段父段母就跟陶知义商量,让他尽早迎娶段氏。
段氏嫁给陶知义半年后,段父病亡,段母悲伤过度也相继身亡。
若不是邱氏,段父也不会那么早离世,段氏心中对段清松和邱氏都是有气的,但是到底是自己大哥大嫂,段氏也不会吵架,便只能远着。
段清松也因为段氏的婚事对她不满,扬言只当没这个妹妹,自此,段清松一家便与段氏彻底断了往来。
可段氏怎么都没想到,时隔十四年,还再能见到邱氏。
“不是我,还能是谁?”邱氏拍了拍篱笆门“赶紧的,给我开门。”
段氏抿了抿嘴,上前打开院门让邱氏进了院子,便问道“大嫂,你怎么突然来了?”
“怎么,我不能来?”段氏没出嫁的时候,便性子绵软,邱氏一向都知道段氏好欺负“这么多年没见,你怎么还是这么一副样子?赶紧给我倒杯水来啊,没看我走了这么久的路出了一身汗吗?”
段氏便给邱氏倒了一杯水,问道“大嫂,你来是有什么事儿吗?”
邱氏不答反问“阿柳,我和你大哥还是你的大哥大嫂吧?”
段氏点了点头没说话。
“你承认就好。”邱氏见段氏点了头,便笑道“既然你承认,咱们就是实在亲戚,我和你大哥要是有事情需要你帮忙,你不会不帮吧?”
这是有事情要她帮忙?
段氏便问道“不知道大嫂想让我帮你们什么忙?”<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