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五章 要你是皇帝,这事你咋处理?(求收藏!)
    这就是为什么朱煐说空印案不好说的原因。

    因为无论是站在官员还是站在皇帝的角度来看,都各有各的道理。

    无论是站在官员角度,不应论罪也好;还是站在皇帝角度,大开杀戒也罢,双方都有足够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

    所以,这案子,说冤也冤,说不冤也确实不冤。

    就看站谁角度,为谁辩词。

    “说得好!说得对!说得太对了!”

    看着朱煐盛气勃发的姿态,朱元璋满心欢喜的盛赞。

    这才是他的子孙呐!

    他朱元璋的子孙呐!

    谁知九天阊阖之上,还有大明天子!

    朱煐刚才的那番言论,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他为什么要杀人?为什么要杀那么多的人!

    还不是因为那帮鸟官心里根本没有他这个皇帝,根本没把他这个大明天子放在眼里!

    但凡有人在事发之前向他阐明税收审核制度的弊端,告诉他空白账册的存在,事情都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可是呢!

    一个人都没有!

    他要是不杀那帮鸟官!

    大明上下,谁还知道他是皇帝!

    那些地方官府岂不翻了天了!

    今后干什么都敢由着性子胡来!

    把他这个皇帝蒙蔽在外!

    他就是要用那帮鸟官的血,洗一洗地,告诉全天下的官吏:

    大明朝的天,还在!就是他朱元璋!

    但凡有哪个不长眼的鸟官,敢动什么欺上瞒下的歪心思,暗地里耍什么阴谋诡计,就得用脑袋来抵!

    当然,不仅仅是朱煐这番说到朱元璋心坎里的慷慨陈词,让朱元璋心头大动,更让朱元璋满心欢喜的还有朱煐在无意之间说道出来的那个敏感的名词:

    检校!

    检校,这是朱元璋效仿魏晋校事府,与锦衣卫相对应设立地又壹.大监视臣民的情报机关。

    和公然摆在明面上的锦衣卫相比,检校府隐藏在暗处,情报人员身份更为隐蔽。

    相比于锦衣卫绣春刀、飞鱼服衣着鲜明的缇骑,检校府的情报人员,大多隐藏在暗处。

    他们明面上或可是文臣,也或可是武将,还有的人是和尚、道士,打更人、小吏,三教九流、贩夫走卒,都罗网其间。

    放眼整个大明,真正在台面上知晓检校府存在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即便是朱允炆也毫不知情,更不可能为民间所知!

    再者,当年空印案之事,他可从未公然告诉朝臣或是昭告天下,说空印之事,是检校府堪破的!

    可这小子不但知晓检校府的存在,更知晓空印案是检校府堪破的!

    是了,这孩子就是他朱元璋最钟爱的大孙雄英无疑了!

    如果不是他自小养在膝下的大孙,如何会知晓这等绝密的宫中要闻!

    瞧着朱元璋满心欢喜,对朱煐盛赞不已的模样,一旁做足了背景板的朱允炆可是满腹嫉妒、吃味得不行。

    他爷爷何曾这般开心地盛赞褒奖过他!

    从来没有!从来没有!

    他也很想得到爷爷这般的褒奖,狠狠地将这家伙的颜面踩下!

    可是,这些根本都不可能实现。

    刚才,他可不是只单单傻乎乎地做个背景板站在这里的,他也是用心地倾听了那家伙的言论的。

    心里无时无刻不在寻思念叨着,那家伙的言辞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是他能够批驳指出的,亦或者是有什么不足疏漏的地方,是他能够补充完善的!

    是他能够证明他的思维比那家伙更正确,见识比那家伙更深远的!

    可是,没有!

    一星半点都没有!

    那家伙说得面面俱到,无论是站在任何一个立场角度,所给出的理由都非常的充分完备,条理也十分清晰!

    他根本抓不到任何一丝一毫的痛脚!

    甚至仔细想想,他对那家伙还有一股说不出的佩服。

    若是他被他爷爷这般询问,一些原由他还不见得能够想到,能够回答得出来。

    看着意气风发的朱煐,朱允炆两眼茫然,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这家伙,他怎么可能斗得过啊!

    他拿什么斗得过啊!

    见朱元璋对自己的论述再度认同,朱煐便总结着道:“所以说,空印案这事,实在是不好说。”

    “无论是站在哪个角度来看,都各有各的道理,而且道理还都十分的充分!”

    “你要说它冤吧,它确实冤!”

    “因为在空白账册上盖印,虽然违反制度,但是即便有罪,也没有触犯律法,当今圣上这种行为确实是不教而诛,法外施刑!”

    “再说了,当时全国十三个行省,一百四十多个府,接近一半的官员都跟空印案有关,而且其中不乏清官好官,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朝廷制度本身就有问题!”

    “您说说当今圣上不从制度上下功夫,去避免这类事情发生,反而是对这些官员求全责备,法外施刑,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可你要说它不冤吧,它也确实不冤!”

    “如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欺上瞒下、懒政求闲之风,如何能长!”

    “哪个皇帝能容得下下边的官员如此的欺瞒!又如何不痛下杀手,惩前毖后,以儆效尤!”

    “所以,这桩案子,是否冤屈,就看评析这桩案子的人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角度,去看视这个问题。”

    朱元璋微微颔首,询问道:“那你呢?你是站在什么立场去看待这桩案子?”

    “你是觉得它冤,还是觉得它不冤?”

    “我?”

    朱煐听着直愣眼,“我不是把我的观点都告诉您了吗?”

    “感情我刚才说了那么多,都白说了?”

    回头,没好气地白了朱元璋一眼。

    朱元璋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可你也没说清楚,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到底是觉得它冤,还是觉得它不冤?”

    “我啊?”

    朱煐想了想,笑道:“我心里和您想的一样。”

    “您觉得它冤,它就冤;您觉得它不冤,它就不冤。”

    “滑头!”

    朱元璋笑骂一声,眼眸一转,接着问道。

    “要是让你站在皇帝的角度呢?要你是皇帝,这事你咋处理?”

    轰!!!

    朱允炆顿时吓懵。

    如同一道惊雷炸在他头顶,直炸得他昏头转向,差点一头直栽到案上!

    ......

    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求催更票!求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