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三章 升官了
    张玄对于皇宫内的厮杀不清楚,他今天提早下班了。

    太后由五城兵马司送回皇宫,怀远驿出了叛贼,东厂,刑部,大理寺,顺天府,都派人来调查。

    张玄身为救驾主要功臣,自然不会被带回去问话,只是打了声招呼便回去了。

    中午,张玄救驾的事情便已经传开了。

    下午,张玄府上便来了诸多庆贺的同僚好友。

    “恭喜张兄,贺喜张兄,张兄你救驾有功,将来平步青云,真是令人羡慕啊~”

    “哪里哪里,都是为朝廷效力,这次救驾,全赖皇上仁孝,太后贤明,自然冥冥中有神明庇佑,如此才能逢凶化吉啊~”

    “听说张兄你在怀远驿尽心尽责,颇得人心,要不是张兄执意要将怀远驿打扫干净,以备中秋,只怕事情还在两可之间啊~”

    “这都是上官教导有方,我只是按照章程办事,不然的话,我也想不到要打扫房间,整理驿馆~”

    嘻嘻哈哈,插科打诨,张玄倒是没有把功劳全部揽在自己头上。

    自己吃肉,别人也得喝汤才是。

    所以,张玄在上奏的折子上,写了驿馆上下用心,写了从刑部陆成涛那借的人,写了诸葛正我几个负责打架,最后写了自己。

    虽然皇宫内出了这么档子事,但是中秋佳节还是得办。

    皇上和太后现身赴宴,中秋节过的其乐融融。

    这些都是张玄在起居注上看的。

    中秋之后,张玄便回到翰林院继续上班,只是大家伙看他的眼神,都是带着艳羡。

    功莫大于救驾,张玄算是要飞黄腾达了。

    “皇上有旨,宣翰林编修张玄入宫奏答!”

    不几日,一个小太监来到翰林院宣旨,张玄终于等来了赏赐。

    “微臣领旨!”

    张玄高呼万岁,跟着小太监去了皇宫。

    这是他第三次来皇宫,第一次是考试,第二次是琼林宴,这次是去领赏。

    养心殿中,皇上和太后都在,张玄跪地见礼,太后笑道:

    “起身吧,张大人上次可多亏了你,不然哀家性命难保啊~”

    “太后洪福齐天,凤临天下,自然吉人天相,微臣只是上听天命而已,不敢居功!”

    张玄拱手道,皇上笑道:

    “行了,是你的功劳,你就别谦虚了,朕向来赏罚分明,你救驾有功,着升你为侍讲学士,给刑部员外郎,赏玉麒麟一对,珍珠十串~”

    “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玄跪地谢恩,心中激动不已。

    侍讲学士,从五品,翰林院里的官,不过这个官听名字就知道,只是个有头衔散官。

    而刑部员外郎,也是从五品,但它是个实权官,在尚书和侍郎之下,刑部之中,和员外郎同级别的共有八人。

    从六品无权的翰林编修,直接升了一级,还调派去了实权部门,这简直就是一步登天了。

    要知道官员迁升可是很难的,每年一次吏部考核,连续三年达到上上,才能升官,很多人熬了七八年才升一级,这已经算是快的了。

    刑部,六部之一,由刑部尚书执掌,有左右两位侍郎,旗下分四个部门,一个就是刑部,一个是督官,一个是比部,一个是司门。

    每个部门又由郎中和员外郎管辖,下面分主事两人,掌固四人,令史书令等三十人,再下面就是吏员了。

    “下官见过尚书大人~”

    “张大人,我等掌管刑部,执掌天下刑罚,任何错误,都会照成一桩冤案,都是一条乃至几十条人命所在~”

    刑部尚书告诫道:“所以做事一定要严谨,细致,不可懈怠!如若不然,休怪本尚书不讲情面!”

    “大人教诲,下官铭记于心!”

    张玄躬身道,对于职场,他十分了解,打一棒子,给一甜枣,让你对工作上心一点。

    “很好,张大人你初来乍到,还是以学习为主,多看多问,多学多记,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上手的~”

    右侍郎唐鸿才笑呵呵道,张玄拱手称是。

    三位大人劝诫一番,张玄这才告退。

    等张玄到房间,便有下官请他训示,这次张玄也是打一棒子,给一甜枣。

    这御下之道,就讲究个恩威并施,还得讲究个远近适中,但恩威并施,威要在前,远近适中,近要在前。

    所以,下官请吃酒,张玄自然同意了,并且还叫上了同僚和上司,当然尚书和侍郎大人很忙,很礼貌的拒绝了。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想不到大人救驾有功,竟然擢升入了刑部,做了我等上官!真是可喜可贺呀~”

    说话的是司门掌固,张玄的同届朋友,现在的下级,陆成涛。

    “这是说的哪里话,要不是陆兄鼎力相助,我也不能顺利的救出太后,我想今年考功,陆兄你一定是个上上!”

    张玄笑道,虽然是同僚聚会,但张玄现在官位高点,还是陆成涛的上级,虽然不是直管,但还是能管管的。

    张玄叫陆成涛为陆兄,是为了亲近,同时也是把陆成涛当成自己人,可陆成涛却知道分寸,不能叫张玄为张兄,而是称呼为张大人。

    这些都是心照不宣的职场规则,张玄虽然比较讨厌这样的风气,但他也没有能力去改变这种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