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章 紧急援救
    李向东在归队途中陷入重围,被日伪左右夹击情况十分危急。

    好在李向东带来的队员都是在白山黑水作战多年的抗联老兵,虽遭高野健与麦拉苏所带的日伪部队夹击,被七挺机枪的火力压制,连还击的机会都得不到。

    他们的处境十分凶险,在平坦的草地上的公路上右侧是高野健的三挺机枪不间断地扫射,左侧则是麦拉办架起的两挺机枪不停地打。

    不过,麦拉苏的伪军是刚召集不久的新兵,没多少经验,有的连打枪都不太会。

    高野健为了给山本与久岛留下好印象,真把吃奶的力气全使出来了。

    他亲自架起一挺歪把子机枪,向李向东他们的方向猛扫,结果把李云龙手下的这班人马都压得很低。

    不过,由于路左边的麦拉苏的两挺机枪火力太差,对李向东带来的这些有实战经验的士兵构成不了多大威胁。

    由于李向东发现被围前已向路北边的一道沙梁方向靠近,使得情况转缓了许多。

    这主要是沙梁附近长有众多柳条,便于隐蔽。

    这也使得鬼子与伪军的机枪火力的杀伤力大大减弱。

    但仍有几名战士受伤,他们隐藏处的柳条丛因受长时间的机枪的扫射,被打得七零八落。

    情况十分危急。

    幸好此时天色已晚,西斜的太阳给陷入重围的李向东带来一线生机。

    他之所以冲不出去,主要是高野健这个鬼子伍长相当狡猾。他用架在公路上的机枪火力封锁了他们的通过草地东西两个方向的突围道路。

    此外,石健一郎还利用南北两边的沙坨子上的柳条丛为掩护,用多把十二响驳壳枪作为辅助,挡住了李向东他们沿沙坨子边缘撤退的道路。

    驳壳枪不是ri军制式武器,但因抗ri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大量使用,高野健把它作为一种辅助火力,在伪军中装备了不少。

    现在筑起了对李向东及其队员严密封锁的火力网。

    当然,伪军也并不是把它像机枪一样扫射,而是每当李向东的队员向沙坨子边上的柳条丛方向运动,他们就用步枪与手枪点射。

    结果李向东他们好几个队员受伤倒下,不得不背着伤员返回。

    “快天黑了。”高野健看了一下手表,见时针已接近晚五点。

    因为是夏季,晚五点左右,天仍很亮。

    不过,太阳的热度则变得十分弱,傍晚的草地充满温弱的湿气。

    夜色将近,这是高野健的焦虑,但对李向东来说,却是一片生机。

    山本一木听说日伪合力围住了一支武装人员,但不晓得是地方武装,还是土匪,十分高兴。

    他带着久岛川谷与小田实进从其刚转移的驻地急匆匆地赶来。

    傍晚的阳光下,可以看出山本一木的兴奋至极的表情。

    他也带来近六十余人的随其而来的人员,使得敌人的火力进一步加强。

    “天太晚了。”高野健跑到他前面,敬礼后担忧地说。

    “你看这批武装人员,是什么样的一支队伍?”山本最关心的倒是这个问题。

    “我偶尔听到他们的喊声,这伙人就是东北人,从吉林,黑龙江一带过来的。”

    “哦,”山本眼里充满思索的表情:“那你认为他们是什么队伍?土匪?还是民间抗日武装分子?或者是你们说的那些以前常困扰你们的‘土八路’?”

    “不像。”高野健摇摇头,说。

    “那他们是什么性质的武装呢?总不会是苏军或蒙古部队吧?”山本的语气里充满开玩笑的味道。

    “如我说,他们就是东北抗联散兵!”高野健肯定地说。

    “哦。”山本一木一惊:“抗联不是被你们逼入苏联境内了吗?”

    “是啊。”高野健也觉得很踌躇,这儿为什么会出现一支抗联呢?

    难道是南满一带的抗联西征时被打散的小股部队?

    情况难以判断。

    只觉得这些人的打法与自己当年打过多年交道的东北抗联很相似。

    这抗联的突然出现,有点游子回故乡的感觉,乡音无改。

    这也使得高野健回忆起他与抗联间的多次交锋,血腥无比。

    他多次领略过东北抗联的顽强,可歌可泣。

    那无限怀念的白山黑水间的战斗岁月,使他十分敬畏自己的老对手。

    多少受伤抗联战士,战争结束,其部队被迫撤出后,面对端着带血的刺刀围上来的凶恶的鬼子兵,他们都表现得宁死不屈。

    不是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就是顽强地在地上爬行,仍试图突出敌人的围困。

    高野健自己也多次用脚踢过他们,用枪刺挑过他们。

    当时他也带着胜利者的傲气。

    可他最终看到的,并不是抗联的消失,而是他们ri军的节节败退。

    自从九一八事变与太平洋战争后,其不少同伴与上司被调离东北,从此音讯皆无,隔世相对。

    难道这是抗联专门为嘲笑他的过去对他们的狠劲与残忍而来的?

    他感到心惊肉跳,真是冤家路窄啊。

    抗联精神不死,爱国浩气永存!

    “那你打算什么解决这场战斗”山本一木的话,打破了高野健的回忆。

    “哦,”他一时不知什么回答这位新来上司才好,犹豫了片刻,他看了一下西边的天际,点了一下头:“我想组织一次强攻,冲破他们的阻击,把他们全部消灭掉。”

    “唔,”山本也看了一眼西边的天际,点点头,说:“趁天还亮,尽快处理完他们,然后撤出战斗。”

    刚出关,东北抗ri军民就给他这位山地作战专家一个下马威,几经遭袭的经历,使他不寒而栗。

    东北这个地方,对他来说,比华北还凶险。

    天快黑了,他不担心么?

    “好吧。”高野健点点头,说:“我马上去麦拉苏,让他带着他的自卫团从东,北两个方向收缩包围圈,实施强攻。我命令我们特训队与宪兵队从西、南两个方向收缩,强攻。尽快结束战斗。”

    此时李向东也以充满焦虑的心情看着西边的天际,他明白这种时候敌人就会趁天还亮加强攻击。

    “大家整理好行装,作好应付敌人强攻的准备。”他提醒自己的队员。

    “放心吧!队长,”几个受伤躺在地面上的老抗联战士点点头,端起枪,检查了一下装备,往步枪里补压几颗枪子儿并掂了掂几颗手榴弹后笑着说:“我们决心与ri本鬼子战斗到底,同归于尽。”

    其他队员都以柳条丛做掩护,各就各位地做好迎接敌人的强攻的准备。

    晚归的草原,变得十分沉寂。

    战场上的沉寂,往往预示着一场大战,一场悲壮的开始。

    过了一阵,四周响起密集的枪声,枪弹像雨点般涌来。

    因为是有丰富的战斗经验的老兵,队员们一见敌人的阵地上出现闪光,就立即找洼地、土坡贴地而卧,有效地避免被流弹击伤。

    不久,两侧出现急速冲来的敌人,这些敌人还用汉、蒙、日三种语言叫喊着边打枪,边冲过来。

    但队员们一点也不急,仍沉着地端起枪对敌射击。

    一阵枪声响过后,好几个敌人应声倒下,但其后边的敌人仍不顾一切地端着带有在傍晚的残阳下染了血色的刺刀的步枪,继续冲过来。

    战士们仍沉着应战,一枪一发地击倒敌人,使得阵地上的敌人的shi体渐渐多起来。

    可敌人仍没有停下的意思。继续嚎叫着冲过来。

    “子弹快用完了。”一个队员扔出一颗ri军香瓜雷后报告道。

    敌人都冲击到投弹距离内,也就是只有三十余米,他们的脸都看得一清二楚。

    “做好拼刺刀的准备!”李向东低声命令道。

    战士们都抽出枪刺装到枪管上,因子弹都打完了,已到白刃格斗的时候。

    “冲啊。”李向东一声令下,战士们都从各自隐蔽的柳条丛中冲出来,端着带刺的步枪,向敌人冲过去。

    敌我之间开始了枪对枪,刀对刀的对峙。

    不过,从东西两个方向冲过来的敌人的拼刺刀结果也很不同,西边上冲来的是gd军正规部队人员,都是经历多场战斗,刀术娴熟。几名抗联战士冲上去后不久即被他们刺倒。

    而东边的伪军,则大都是刀术不懂的新兵,还未摆好拼刺姿态就被李向东他们刺倒。

    李向东这才明白西边冲来的才是鬼子的正规部队,忙转身带着队员迎上去。

    冲上来的鬼子兵,刺杀几个队员后,端着刺刀以带血的枪冲到李向东前,摆好拼刺的架势。

    李向东二话不说,立即向前,与冲到其前面的一个鬼子拼起刺刀来。

    几个回合,这老鬼子还是不退,李向东从他那与自己的步枪相抵的枪身,感受到这个鬼子的力气极大。

    他用力抵住这老鬼子的步枪,使他也把力气集中到相抵的枪身上。然后突然把枪一晃,这老家伙就失去平衡,向前跌倒。

    还没等那老鬼子回过神,李向东反身一刺,刺刀噗的一声,刺入了老鬼子的左胸。

    就在这时,西边的鬼子后边响起一片密集的枪声,包括两挺轻机枪的连续射击所发出的声音。

    这声音很动听,同时也夹杂着高野健的叫喊声:快撤!

    “老李来了!”

    李向东眼里闪着感动的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