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2.军报抵京,老朱大喜(加更求数据)
    与此同时。

    徐达以及各个将军的军报都已呈交上去。

    还有耿炳文给太子的密信也都传到了京都。

    “老大,瞅瞅,瞅瞅他们怎么夸老三的!”

    “恭喜父皇...”

    “你恭喜我?那我还要恭喜你呢!

    恭喜你有个好兄弟,有个能压制淮西功勋,震慑北元的好弟弟。”

    朱元璋毫不掩饰对朱棡的喜爱。

    众将的军报在看了一遍又一遍。

    “嘿嘿嘿,他们说老三是兵仙韩信,是冠军侯霍去病。

    这群老东西,还知道对比先贤,恐怕除了韩信和霍去病,他们再不知道第三个打仗厉害的人了。”

    “你瞅瞅李文忠说的啥,有老三一人,北境能安定百年。

    老子没白疼他!”

    “爹....”

    “不成不成,咱要把这些奏折拿给你娘也看看。

    那她跟咱一起高兴高兴!”

    看着老朱脸上那发自肺腑的笑容,朱标也由衷感到高兴。

    “爹,我早就命人请我娘过来了。

    不过还有四弟,四弟做的也不错。

    跟着老三截断土剌河,还和三弟一起援助先锋营。”

    “老四这小子,就会跟在老三屁股后面捡现成的!

    不过也是,谁让老三是他哥呢。

    跟在哥哥后面领些功劳,不算啥!”

    两人正说着,马皇后径直走了进来。

    “你们爷俩说什么呢,这么高兴。”

    “妹子妹子,快来看,快来看!”

    见马皇后赶到,老朱连忙将她拉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随即指着桌上那些奏折道:

    “你看,快看!”

    “说老三智谋超群,可比韩信?”

    “对对对,后面还有,还有。”

    老朱站在旁边,用手指着另一本军报兴奋说道。

    “说咱老三勇武过人,比冠军侯更甚。”

    “对对对,还有还有。”

    “行了,朱重八。”

    见老朱一脸得意,一个劲儿的让他念桌上称赞老三的奏折。

    马皇后将奏折一盖,沉声道:

    “嘚瑟也嘚瑟够了。

    我来就是想问你,老三他们到底什么时候回来。

    我让你写的圣旨你不会没发出去吧。”

    “怎...怎么可能,咱肯定发了呀。

    不信你问老大!”

    马皇后顺势将目光看向朱标。

    “娘,父皇的圣旨的确是发出去了。

    只是北境路远,消息没那么快。

    没准,没准老三老四现在正在回南京的路上呢。”

    “嗯,有些道理。”

    见马皇后相信,老朱这才松了口气。

    “妹子,你说咱儿子砸就这么厉害。

    兵仙韩信,冠军侯霍去病。

    哈哈哈,早知道咱就多生几个了!”

    见朱元璋一脸兴奋,马皇后瞥了他一眼,忍不住打趣道:

    “多生几个,要都和老三一样还行。

    可要都和老四一样,那你不头疼啊!”

    闻言,朱元璋面色一沉,似乎也意识到有多可怕。

    “行了,话说回来,老三立了这么大功。

    你打算怎么赏他。”

    “嗯,交给中书省去想吧。

    毕竟是咱儿子,咱赏他太重,免不了让别人说闲话。”

    听到朱棡立功的消息,老朱虽然高兴,但也没到得意忘形的地步。

    该怎么做,他还是有考量的。

    “给老三的赏赐不能太大,他什么功劳,咱心里清楚,淮西那些老弟兄明白就行。

    天德办的也好,让老三在军中建立威信。

    只要能让淮西那些老弟兄信服老三也就够了。”

    朱元璋表情一顿,随即看向朱标道:

    “太子,涂节查的怎么样了。”

    “启禀父皇,还未查清。”

    “还没查清,就功臣子弟贪墨百姓家产的事,涂节查了三个月,还没查清楚!”

    见老朱发怒,朱标也有些无奈。

    河南路远,他多少也有些鞭长莫及。

    “父皇,儿臣之见,这涂节远没有想象的那般刚正。

    儿臣所知,他称胡惟庸为老师。

    儿臣素来认为胡惟庸心思过深,宽仁之下藏有奸恶。”

    “接下来你是不是就要说不能提拔胡惟庸为中书右相?”

    见老朱猜到自己的心思,朱标也不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道:

    “父皇,徐叔叔重掌帅印,按理说这个中书右相是不能再兼了。

    胡惟庸大忠似伪,儿子信不过。”

    “你有人选了?”

    “御史中丞,刘基。”

    见老朱闭口不言,太子继续解释道:

    “诚意伯刘基虽决断不多,但为人刚正,绝不徇私。

    且智谋绝不输李善长,胡惟庸等人。

    而且跟随父皇多年,出任中书右相自然说的过去。”

    “此事暂且放放。”

    “父皇,如今那些贪墨案都是淮西勋贵所为。

    刘基出生浙东,自然能秉公处理。

    胡惟庸以李善长为师,自然对淮西勋贵都有裨益。

    若让他出任中书右相,定然无法将贪墨案调查清楚。”

    “咱说了,此事暂且放放!”

    ps:数据不动了,求看到这的大佬给个鼓励吧。十二点前还有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