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之战后,湘北战场渐趋沉寂。
沉寂的背后,往往酝酿着新的更大规模的战斗。
湘军这边,水师战船折损过半,水陆军在岳州、靖港表现差劲,令曾国藩大为恼火。他退守长沙,抓紧时机裁撤败军,重整湘军。
曾国藩尤其重视水师,派亲信到两广召募水勇,购置洋铁炮七百余门。又在衡阳、湘潭新造战船六十余号,在长沙修整旧船,大力整治水师。
太平军这边,石祥祯、林绍璋退守岳州,一面等待曾天养的援军,一面派兵经略常德府。
双方都在加紧备战,为即将而来的岳州会战作准备。
历史上,湘军在岳州会战中得胜,太平军彻底撤出湖南。尔后,湘军愈战愈勇,先克武昌,再克田家镇,一路沿江东下,节节胜利,在九江、湖口才遭败绩。
一旦湘军开近田家镇,吴捷必须抽兵支援田家镇守军。
一旦湘军开近九江,吴捷作为九江守将,必须倾尽全力与湘军决战。
现在,吴捷必须抓紧时间,扩大地盘,积极扩军备战。
九江往北便是长江,江北多被太平军占据,吴捷不好向北扩张。
左七军三师雷振邦部驻湖北黄梅,往西便是太平军林启荣部,往北便是大别山,只能往东发展。
好在东面是安徽宿松、太湖、望江等县,都归安庆府管。罗大纲坐镇安庆,对三师的扩张自然不会说什么。
吴捷担心的是,历来敌军攻打九江,必从江北攻来,先夺黄梅,剪除九江羽翼,再拔下小池口要塞,然后渡江直逼九江。
曾国藩熟读兵书,必会把湘军主力放在江北。到时候,雷振邦守黄梅,一要与太平军败兵周旋,二要抵抗湘军大军。
以雷振邦三师这点兵力,恐怕挡不住湘军的虎狼之师。然而,守九江必守小池口,守小池口必守黄梅。
当初,吴捷令雷振邦渡江守黄梅,就是考虑到他善于守城。即便他兵单将寡,守不住黄梅,也得抵挡湘军一段时间。
再三考虑之后,吴捷授意雷振邦,让他占领宿松、太湖、望江三县。这三县都位于黄梅东面,属于安徽省安庆府的辖地,归安庆镇将罗大纲直接管辖。
罗大纲一纸文书,将此三县的太平军守军调离。雷振邦轻取三县,争分夺秒在此开展土改工作。
至于九江这边,吴捷要扩张地盘,就没那么轻巧了。
去年时,杨秀清尚不重视西征。赖汉英虽然率军深入江西,但随占随弃,并未在此设立政权。
赖汉英一撤军,清军卷土重来。太平军所占有的,不过九江、湖口、彭泽三县。
吴捷移防九江后,占领了整个九江府、南康府。两府北临长江,南临南昌府。长江为天险,江北有三师雷振邦。南昌府为江西省会、清军云集。
吴捷只能往西、往东两个方向发展。
往西以湖北兴国州、江西武宁县为目标。此二县地处鄂、赣交界处,地理位置重要,是复兴会的防御前沿,必须牢固占有。
兴国州可以屏蔽瑞昌,进而保护城门山的中兴公司。武宁县地处鄂、赣交通要道,复兴会据有武宁,可以进入湖北,从陆路威胁武昌。
往东以饶州府为主要目标。占据饶州府,可以一举两得。一来堵住湖口周庭森南下道路,防止其他太平军染指江西。二来可以沟通皖南、窥视浙西。
进入6月,初夏,天气即将炎热起来。
吴捷正在调兵遣将,准备扩张地盘。出乎意料的是,清军居然主动北上,向复兴会发起了挑战。
原来,时任江西巡抚陈启迈是湖南武陵人,和曾国藩是湖南老乡。两人于1838年同中进士,一起进入翰林院学习,在京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日后,曾国藩留任京官,短短几年便成为正二品的侍郎。而陈启迈则外放江西,在地方上历练多年。
1854年初,陈启迈才从江宁布政使升任江西巡抚,成为从二品的地方大员。
在仕途上,陈启迈落后于曾国藩。如今,曾国藩统帅湘军,又在湘潭打了胜仗,陈启迈眼红不已。
陈启迈不甘落后,准备挟湘军战胜之威,率军收复南康府,好教世人知道他并不比曾国藩差。
去年太平军赖汉英部围攻南昌,各路清军云集南昌。鼎峰时,南昌城内外的清军兵勇共有一万九千余人。
赖汉英撤围后,南昌周围的清军也裁的裁,移防的移防,如今尚有一万两千余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江西绿营、八旗音德布部、陈孚恩的团练武装。
江西绿营是正规军。音德布原归清军江南大营指挥,去年移防保卫南昌。陈孚恩与曾国藩一样,是朝廷在籍大员,奉命在家乡办理团练。
陈启迈纠集了七千兵马,以吴城镇为主攻方向,总兵吴锡光作统领,辖五千正规军,以建昌县为辅攻方向,两千团勇为攻城主力。
这七千人虽然战斗力不强,但人数众多,来势汹汹。
吴城镇地处赣江、修水与鄱阳湖交汇处,赣西的物资多经过赣江输入鄱阳湖,再经湖口输入长江,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左七军在吴城镇设有防御工事,平时有五百人驻守,设卡收税。
五千清军进攻吴城镇,事出突然,守军猝不及防。面对黑压压的敌军,他们只能一边飞书向南康府救援,一边硬着头皮应战。
清军总兵吴锡光自恃人多,多路齐进,使用炮火猛轰吴城镇。
左七军守军人少不敌。东岸守军率先不支,自毁营垒,乘小船渡过赣江,与西岸守军合兵一处。
吴城镇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守军所筑营垒简陋,挡不住清军的炮火,只守了一天,就抵挡不住,向建昌方向撤退。
清军早就对繁华富庶的吴城镇垂涎已久,无心追击败军,立马开始大肆抢劫。马锡元、音德布不能禁止,也无力约束部下追击太平军败军。
进攻建昌的清军为陈孚恩的团勇。陈孚恩时年五十二岁,拔贡出身,却精明强干,道光年间便出任军机大臣、刑部尚书。
陈孚恩所练的团勇,虽然比不过曾国藩的湘军,但比起江西绿营等正规军,还要凶悍不少。
绿营、八旗攻占吴城镇,大发横财,团勇十分眼红,也希望攻入建昌城,好抢劫发财。
建昌城内只有五百守军,加上吴城镇的败兵,合计近千人,人数少于团勇。好在守军有城墙可作倚恃,周围民兵营、民兵连亦被动员起来,四处袭扰团勇。
按照清军计划,吴城镇方向的清军主力一旦得手,就要分兵支援建昌。
但清军主力正在大肆抢劫,哪还顾不上建昌的友军。陈孚恩大骂吴锡光、音德布,却也无可奈何。
清军绿营、八旗、团勇等部队互不隶属、败不相救,已成为一项顽疾,屡屡误事。即便是总督、巡抚、钦差大臣,也难以革除这一弊端。
清军争相抢劫,在吴城镇抢完还不满足,又在吴城镇附近的芦潭镇抢劫,耽搁了一天时间。
抢劫之后,志得意满的清军才开始沿修水向建昌进军。
这一耽搁不要紧,吴捷调来各路援军,必欲全歼清军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