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章 一石多鸟,分封于外而王于神州!(求收藏,求鲜花)
    想要在秦国内部实行分封制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赢牧只能将目光看向秦国之外,盯上了南部的百越之地。

    这也跟目前的大秦国策有关。

    按照历史记载,秦覆灭六国后,雄才大略的始皇帝便把统一的目光放到了百越之地,也就是后世的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然而,大秦对百越之地的征伐并不顺利。

    前后发动了三次战争,耗费了十年时间,前后动用大军百万,死伤三十万,方才统一了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此外,为了防止百越反叛,大秦还在百越之地驻兵三十万,并采取赵陀等人的意见,迁移关中50万秦人至岭南。

    那么.....当时大秦的总人口有多少?

    答案是:一千万到两千万之间。

    而真正的老秦人呢?

    恐怕连三百万都不到。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关中空虚,大大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

    再加上布防在北方边境,用以抵御匈奴的三十万大军。

    秦末动乱时,大秦能有兵马平定叛乱才怪。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大秦的灭亡和三征百越有着巨大关系。

    只是这里面的还有一个问题。

    大秦帝国消耗十年时间,前后动用百万兵马,死伤三十余万人才平定百越。

    赢牧又如何敢打包票说自己只需五万人,三年就能平定百越,将南越之地化作自己的封地呢?

    这个牛逼,吹得似乎有点大哈。

    事实上,赢牧的确在吹。

    只不过他既然敢这么吹,也是有一定把握的。

    首先,他很清楚大秦三征百越失败的原因,知道大秦征讨百越失败最大的困难就是水土不服,后勤运输困难。

    这两个困难,说是困难,实际上并非没有方法解决。

    只要提前有了准备,便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其次,这个时代的百越一共有多少人?

    根据后世统计,秦时的百越人口,撑死也就三四十万人,能战之兵不超过五万。

    所以真要厮杀起来,五万的大秦精锐,足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只要他能得到始皇帝的诏书册封,便能开启最强领主建设系统。

    好歹是系统流的金手指,多多少少都能给自己点帮助吧。

    赢牧有些不确定的想到。

    当然,即便系统不给力,是个废物。

    有着后世在云贵生活几年经验的赢牧,也有一定的把握,能够平定百越之地。

    甚至......也不需要将整个百越打下。

    只需要获得一片领地,激活系统就好了。

    总之,赢牧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趁此机会,开启金手指,做最后一搏。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赢了下海找模。

    输了......那就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反正他对这苦逼的大秦生活已经绝望,快要疯了。

    再差,还能差到哪里去?

    赢牧心中的想法,始皇帝并不清楚。

    他虽然震惊于赢牧的豪言壮语,以及脑洞奇特的分封模式。

    却也没有被赢牧的煽动性言语蛊惑。

    而是在沉思自己这个儿子所说的是否可行。

    不仅始皇帝在沉思,章台宫内大秦群臣以及诸公子们也在沉思。

    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被赢牧的这番话惊到。

    “拿大秦外的领地用来分封,是否可行?”

    “将大秦军队当做佣兵,让想要分封者出资,帮他们开辟疆土,是否可行?”

    “以大秦公子的身份为凭,借取万金,换取大秦五万兵卒三年时间,以及粮草若干,用以开拓南越之地,将南越之地当做自己的封地,又可行否?”

    这三个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始皇帝脑海中徘徊。

    不得不承认,他心动了。

    用看得见摸不着的敌国领地,来奖赏和分封有功的将领、大臣、宗室子弟等。

    这个肯定没有问题啊。

    反正又不是自家的土地,随便册封。

    至于派遣大军帮助想要分封者开辟疆土?

    这个似乎也没问题。

    毕竟人家也不是让大秦军队打白工,而是以金银财富等进行租赁。

    期间大军所需花费,以及后续的抚恤,自然是由分封者来承担了。

    这不仅大大缓解了大秦如今面临的财政困难。

    还能让那些分封者替大秦供养大军,节省了大量的军队粮饷消耗。

    最后.......即便他们打下的领地,在名义上也是属于大秦所有,未来也不是没有机会收回。

    这么一想,始皇帝觉得赢牧所提出的分封策略,还真不是一般的可行。

    既能不花一分钱就封赏了有功者,获得他们的感激。

    又能补贴国库财政困难,减少大军消耗。

    最后还能让大秦开疆扩土,成就千古伟业,保证大秦王朝的万世传承。

    完全是一石多鸟啊。

    虽然这里面还存在诸多小问题,比如说军权、人口、人选、制度,税收,叛乱等等。

    但是相较于此策的美好广阔前景。

    始皇帝不得不承认,他已经心动了。

    就像赢牧说的一样。

    如今他们大秦一统天下,较之商周强盛了数倍不止。

    商周两朝,尚能开拓天下,为炎黄族人争取更大、更好的生存空间。

    他嬴政如何不能?

    倘若做不到,岂不代表他这个“功过三皇,德高五帝”的始皇帝浪得虚名?

    最最关键的是......真要按照赢牧的“分封制”实施,大秦皇室以及大秦帝国所需承担的风险极小。

    大部分的风险都已经转移到了想要外地分封者。

    风险小,收益大!

    此举又有何不能行?

    至于说,会不会有人申请在大秦之外分封,建立属于自己的封地?

    这点始皇帝丝毫不怀疑。

    因为在这天下,有野心的人,多了去了。

    无论是已经失去领土的六国遗族。

    还是大秦内部的大族豪强。

    想来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其他不说,单看章台宫内已经蠢蠢欲动的大秦重臣们。

    始皇帝就知道,赢牧提出的这个分封之法,是如何的勾动人心了。

    这可是裂土封王啊!

    世间又有几人能不心动?

    始皇帝想到这里,目光不由看向赢牧。

    他似乎已经明白了。

    明白了自己这个儿子为何会将有资格分封者,扩展到历代有功者的子孙后代了。

    这是想要裹挟大势,让自己不得不通过这一提议啊!

    然而,始皇帝即便是知道了这点,心中也没有丝毫生气。

    反而觉得赢牧不愧是他嬴政的儿子,理当如此。

    “分封于外而王于神州!”

    “此言语虽惊奇骇人,却也并非不可行!”

    “汝为吾之子,有雄心壮志,此类吾,吾心甚慰。”

    “然,此事关乎大秦之未来,是否可行,还需众卿一同商议裁断,非吾一人所能决定。”

    始皇帝嘴角含笑,很是满意的看向赢牧,对他的言论表示肯定。

    随后,看向章台宫内大秦重臣们,询问道:“不知众卿意下如何,赢牧所言,是否可行?”

    ..................求收藏,求鲜花!